“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p>
7月1日,林鄭月娥成為首任香港女特首的當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她的專訪。節(jié)目里她說:“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么的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她表示,自己的育兒觀非常樸素,就是8個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如今,她兩個兒子都學業(yè)有成,畢業(yè)于名校劍橋大學。
——摘自央視《面對面》欄目
“成績好不如品德好。”
成都地鐵2號線上,一個小男孩用手給媽媽墊著頭睡覺的照片在網(wǎng)絡上走紅,網(wǎng)友稱其為小暖男。據(jù)目擊者講,照片中的小男孩先主動給帶寶寶的阿姨讓座,之后媽媽休息時,小男孩不僅用手為媽媽墊著頭,還幫媽媽背包。
正當小暖男走紅網(wǎng)絡,一大幫未來“丈母娘”紛紛要預訂女婿時,記者提出希望采訪男孩的媽媽,媽媽只是低調(diào)回應:“成績好不如品德好?!?/p>
——摘自《成都晚報》
“我鄙視炫富的小孩,以及一直拿著手機喂孩子的父母。”
關于“中產(chǎn)階級育兒鄙視鏈”的話題在網(wǎng)絡上引起熱議。有網(wǎng)友從動畫片、旅行目的地、興趣班、幼兒園等方面,精心繪制了金字塔狀的“中產(chǎn)階級育兒鄙視鏈”,越處塔尖價碼越昂貴,塔底的則顯得寒酸。
鳳凰衛(wèi)視記者周軼君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當?shù)弥诵侣労?,她表示:“我鄙視炫富的小孩,以及一直拿著手機喂孩子的父母。”
——摘自鳳凰網(wǎng)
“別讓‘聽書傷了孩子的眼睛。”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很多機構把繪本做成了音頻,便于推廣和銷售。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看來,從商業(yè)上來說雖然是成功的,但站在科學育兒的角度上,兒童“聽繪本”并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
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的兒童文學讀物,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視覺啟蒙媒介。對孩子來說,親子共讀重要的是父母參與,孩子自己也可以通過“翻頁”來控制閱讀的節(jié)奏。
——摘自《中國青年報》
“學霸多出自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家庭。”
廣州日報記者對廣東實驗中學2017年參加中考的10名“學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高分考生的家庭有一個共性:家長本身就有非常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從小愛閱讀。一家人經(jīng)常去圖書館借書,餐桌上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共讀某一本書的感想。
——摘自《廣州日報》
“教一條狗一個新技能,都比讓7歲的男孩記得沖廁所簡單!”
英國一位名叫Chris Illuminati的全職奶爸,起初為了讓妻子放心,把她交代的每件事都寫在便簽上,貼在家中顯眼的地方,于照看孩子的時候一件件完成。隨著帶孩子的手法越來越嫻熟,便簽紙也漸漸成了他“吐槽”的陣地。
于是誕生了以下“神吐槽”:“我敢打賭,教一條狗一個新技能,都比讓7歲的男孩記得沖廁所簡單!”
——摘自少年商學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