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江+劉勇
摘 要:當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管理存在重視安全管理、教學質量管理,忽視德育管理的問題;存在忽視學生德育的問題;存在學生的德育工作被動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調研,試圖提出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農村學校德育;問題;對策;思考
結合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學習以及對農村學校德育的了解和反思,我認為當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管理存在重視安全管理、教學質量管理,忽視德育管理的問題
現(xiàn)在在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一說到學校管理,從領導到普通教師講的都是安全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的問題,幾乎很少有人會談到學校的德育管理。這種觀念的形成與近段時期教育主管部門對基層學校的教育督導是有很大關系的。上級到農村中小學檢查,基本上是以檢查安全和教學質量為主,很少過問一個學校的德育狀況。這樣一來,學校為了評優(yōu),便格外重視安全和教學質量的管理,長此以往,便忽視了學生的德育管理。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采取的對策是:把學校德育工作納入學校評定的重要指標之一,力爭讓其與安全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工作并重,并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督導,轉變學校教育職能,促使農村中小學不僅重視安全和教學質量的管理,也同樣重視對學生的德育,促使學校行動起來,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真正肩負起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責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當前農村中小學的科任教師存在忽視學生德育的問題
當前,農村中小學校特別是中學的師資力量正在發(fā)生著變
化。自從實行大學生到農村支教和特崗的政策以來,有大量的大學生進入農村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這加大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流動性,提高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逐漸使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年輕化。但在這項政策的落實中,對支教和特崗的教師缺乏篩選,有很多非師范類的大學生進入教育這個行
業(yè),他們來到學校,往往都是作為科任教師,一般都不作為班主任參與學生管理。他們中的部分人認為,教書就是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把教材上的教學內容講授完畢,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便是成功,至于對學生進行德育,似乎不懂,認為讓學生自由成長比對學生進行德育更重要。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采取的對策是:一是招聘教師時應進行面試篩選,在教師的錄用過程中,應賦予學校試用的權利,在試用期內若發(fā)現(xiàn)應聘者不稱職,學校有權辭退。我們要讓那些自身素質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的人才走入教師這個神圣的行業(yè)。而且還可以擴大選材面,不要只局限于本科生,也可以著眼于那些師范類的大專生,選取優(yōu)秀大專生人才進入農村小學任教,解決師資力量的問題。二是在教師的培訓中大力實施德育工作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意識,讓每位教師都關注德育,明確德育的方向,掌握德育工作的方法。三是教師考核中設置德育考核目標。通過德育工作考核促使每位教師參與學生德育,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使農村中小學校充滿濃郁的德育工作氛圍。
三、當前農村中小學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存在被動的問題
我認為德育工作的核心應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在我們廣大的農村中小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養(yǎng)成教育時,常常是學生不出問題便不教育,出了問題才教育。這種“亡羊補牢”式的德育,顯得非常被動。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學生上了中學依然不知道和老師打招呼,不懂得與老師溝通,甚至視老師為敵人,目無師長,不懂感恩,依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還有的學生在小學被老師寵慣了,到了中學,老師稍不關注學習就下降,甚至自暴自棄等。可以說,學生到初中甚至是高中還存在的某些思想問題和行為習慣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學校德育被動的結果。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應采取的對策是:我們應主動針對中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農村中小學校可在這個體系下,每學期制訂相應的德育工作計劃,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系統(tǒng)的德育工作,使良好德育形成一個學校的名牌、辦學特色、優(yōu)良傳統(tǒng)。這樣無論學生存不存在品德問題都會受到德育的熏陶。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到時我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從某某學校出來的學生就是不一樣。學生在學校學習,我們就做到了不僅教會學生學習,更教會了學生做人、做事、生活、生存。
總之,農村中小學的德育工作的確存在問題,也有很多困難,但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關注,更多的人參與,不久的將來,農村中小學的德育工作狀況一定會得到改善。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