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越
【事件】
如一股清風喚醒了大眾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由董卿擔任制作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自開播以來,口碑獲贊,甚至很多人都嘉許其是綜藝節(jié)目里的一股“清流”。六組嘉賓、六段故事,呈現六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節(jié)目首播后,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許淵沖、張梓琳等嘉賓更是紛紛登上微博熱搜榜。由此,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朗讀的熱潮。
【時評】
《朗讀者》用“慢下來”引領文化風向標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在節(jié)目首播后的第一時間于微博發(fā)文點評:“滿電視都是明星玩游戲,央視《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家里人都興致勃勃地邊聽邊看邊議論。《朗讀者》證明著文化類節(jié)目未必‘冷,央視文化綜藝的集結今年將有新突破?!?/p>
打動觀眾的精神內核是“愛和向上”
“企業(yè)家柳傳志對后輩的殷殷期望,96歲學者許淵沖的自信、直率和純真,名模張梓琳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時展現出的另一面性情……愛人生,愛國家,愛人民,愛我們的親友,愛我們的事業(yè),《朗讀者》用名人和普通人個體成長的真實情感體驗,通過朗讀或名篇名段,或普通人所寫的精彩優(yōu)美的文字等,營造了一片向上的精神世界,體現出人的智慧與真情的無比價值?!?/p>
“感動,感悟人生!”西安年近七旬的衛(wèi)臘梅奶奶在朋友圈里這樣感慨。豆瓣網友“Miss Pear”則說:“無意中看到這個,一下子被吸引,然后真的看得熱淚盈眶。雖然是朗讀,但更注重人,也因此讓情感更深入內心??丛S淵沖老先生那段我哭到不能自己,先生雖已96歲,心里依然住著一個少年,那般燦爛??梢愿惺艿矫恳粋€朗讀者都是那么熱愛生活,讀的字也因此鮮活感人?!?/p>
《朗讀者》受追捧是回歸不是顛覆
提起電視綜藝,這幾年一個“霸屏”的現象就是各種明星真人秀。起初,一些節(jié)目也曾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隨著一些復制、模仿的節(jié)目越來越“濫”,自然會令人審美疲勞。不過,倘若僅僅從題材和形式上的變化去理解《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節(jié)目所收到的效果,恐怕還不夠。在筆者看來,更深層次的緣由在于“真”,即節(jié)目中那些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不妨回想一下那些明星真人秀的節(jié)目套路:看明星PK唱歌、PK跳水、集體旅游、下鄉(xiāng)體驗、帶孩子……這些所謂的“真”是按劇本導演出來的,自然會逐漸“脫離群眾”。
雖然《朗讀者》這樣的節(jié)目也可能會隨著時間推進而出現更多的模仿者,產生新的審美疲勞,然而應該看到的積極一面是:與其說這種“清流”是對明星真人秀節(jié)目的顛覆,倒不如說是一種回歸,即無論從電視節(jié)目的角度來評析,還是從文化價值的層面去追尋,最重要的是關注人類自身的精神和價值追求。
(作者子長,源自《南方日報》)
文化綜藝節(jié)目勿忘推陳出新
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節(jié)目的成功,不僅與這些節(jié)目的制作精良有關,更是其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結果。但是,當同質化節(jié)目扎堆出現,觀眾的新鮮感逐漸消退,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如何進一步發(fā)展,值得考量。文化綜藝節(jié)目只有持續(xù)接地氣、創(chuàng)新節(jié)目形式、制造新的看點,才能獲得持續(xù)的吸引力。
文化綜藝要從幼苗長成大樹,必須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這片深厚土壤。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群眾基礎尚不夠深,需要進一步喚起民眾參與文化傳承的自覺?!吨袊娫~大會》《朗讀者》等節(jié)目的成功,證明傳統文化也能很時尚。當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的大氣候進一步改善,文化綜藝一定會蔚為大觀。
(作者湯嘉琛,源自《光明日報》2017年5月3日)
1.《朗讀者》讓很多人重新坐到了電視機前,把大家重新帶回了朗讀的時代。節(jié)目強化了典型示范,對青少年的人生選擇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引導青少年提升欣賞水平,提升審美水平,讓傳統文化能夠走進年輕人的心靈。節(jié)目也深挖了閱讀的意義,實現了價值的引領。希望《朗讀者》能夠走進學校,走近學生。
——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續(xù)梅
2.《朗讀者》節(jié)目的成功,彰顯了央視在傳播創(chuàng)新、文化堅守方面的不懈追求。節(jié)目以經典之美激活文化價值,喚醒文化傳統,滋養(yǎng)文化自覺;以心靈溝通,張揚情感價值,提振群體精神,凝聚最大共識?!?/p>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
1.從第一期《朗讀者》開始,《朗讀者》現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讀者和觀眾們的一起傾聽?!独首x者》最吸引人們的是那種與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沒的理?!?/p>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哲學教授童世駿
2.吟誦是一種潛藏在字里行間的文化精神骨氣。好的詩、好文章,它里面包含有聲律的美,你一讀它就自然想大聲地念。不但是文言文有抑揚起伏頓挫,白話文同樣是如此。有的文章,我就說沒有文氣,用字造句都是“趴”在那里的,都是站不起來的。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葉嘉瑩
文字與心靈的共鳴所帶來的震撼,源于讀者或聽眾對自己新的認識。每個字,每句話,都如同一個非常了解你的老友,將你的心靈層層撥開。當紛繁俗事盡棄時,你會發(fā)現,原來自己這么容易熱淚盈眶。所以說,每一次文字與精神的相通,都是與真實的自己美好的遇見。
——學生鄭夏天
《朗讀者》不僅僅讓人感受到濃烈真摯的人物情感,更讓人感懷起朗讀這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如今我們處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渴望在短暫的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卻忽視了靜靜品味文字時所獲得的力量。
——老師黃忠
我們生活中的朗讀,在童年之后,似乎就煙消云散了。而在這個追求快節(jié)奏生活的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又能獲得多少文字的陪伴和多少情感的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