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
暗生螺紋
◎ 汪洋
回鄉(xiāng)打臺球,坐在我旁邊的舊友冒出一句:“你說,我怎么被生活夾住了?”說完,他看到我故作不屑、眉毛擰在一起的表情,才意識到這話里的差池,立刻補充道:“我就等著被射出去……”然后抿嘴笑了起來。我們兩個尚能理解這話中的微妙,那就是生活的病變。
麻木是生活病變的常態(tài)。重復性的勞動,好像每天在琴鍵上用中指按“哆”“哆”“哆”,無趣是肯定的,但是哪天突然鬧出其他的聲音,準能把自己嚇一跳,恨不能趕緊捂住耳朵,期盼著回到“哆”。
有一次我去看秀,走在臺前的女模特轉了個圈兒,結果失去重心,一腳踩空,翻滾到了臺下。
觀眾低聲驚呼,但見后面走來的模特仍舊款款向前,完全無視掉下去的那個同行。我把這看作是專業(yè)精神,后來轉念一想,如果兩個人扶持著、懷著歉意的笑容揮手離場,眾人被人性化的舞臺精神感動而鼓掌,非但面子沒丟,反而讓來賓覺得這個品牌有人情味。另一種可能是后面走來的模特去扶掉下去的模特,算是節(jié)外生枝,本來一個人的錯誤連累成兩個人的錯誤,甚至兩個人連賬也結不到的狀況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按慣了“哆”的模特,在一瞬間選擇了自認為最正確的解決方案。
麻痹的病變就是我常說的“活著活著就沒細節(jié)了”。知道午后是黃昏,知道秋天后是冬天,活著這件事就少了很多新意,變成一件令人疑惑和恐懼的事情。有一次,我偶遇中學時代的語文老師,她挺滿足地對我講,如今退休,想買件衣服,就去街上逛個大半天;想吃餃子,就親自下廚一個個包好。她說:“這就是生活的樂趣??!”
弗蘭茨·卡夫卡寫道:“你為什么醒著?必須要有一個人醒著,這就是回答?!鼻逦矣懈杏X地活著,才是中肯的生活。
我上廁所時看到一則貼士,講一個人參加宴會,席間有人表示自己喜歡莎士比亞,結果他悶頭回答“我就愛喝格蘭菲迪”,眾人皆無語?;丶衣飞?,朋友提醒他:“莎士比亞不是威士忌,而是一種牧羊犬!”貼士的點評是:一種愚蠢教育另外一種愚蠢,結果還是愚蠢。
我相信看到這則貼士的人也會覺得貼士本身很愚蠢,但是撒尿的時候除了看看這個,還能讓人想些什么呢?
病變的解除是一個變速過程。量變到一定程度形成質變,然后迎來新一階段的病變期。這種狀態(tài)是“階梯式上升”。還有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是多年來都能保持螺旋狀上升。一旦上升的力量消失,人的變化進入了平臺期,也就是人們老念叨的“瓶頸”。原來,每個短暫且平靜的人生都在暗生螺紋。
(摘自《讓我們一起恨天才》江蘇文藝出版社 圖/ Karo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