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陸
摘要:討論影響民調準確性的要素,即民調機構的公正性、民調程序的科學性、民眾答復的真實性;提出客觀看待民調結果的建議。
關鍵詞:民調;要素;準確性
引言
民調,即民意調查川,是針對大眾關心的社會事件,選取一定量的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歸納被調查者的意見,提供給社會,以期較為客觀、精確地反映民意動向,為相關個人和組織制定政策、選戰(zhàn)策略、價值判斷等行為提供參考。
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多數主流媒體的民調失準,選前顯示:民主黨克林頓領先共和黨特朗普,而大選結果卻是特朗普勝選。
是什么導致民調不準?下面通過民調的結構要素,分析民調不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客觀地看待民調。
1、民調的結構要素
民調的結構要素見圖1,包含:
(1)社會事件:見框00,包括政治、經濟等重大社會事件,這是實施民調的基礎;
(2)大眾反應:見框01,大眾對正在發(fā)生的社會事件的意見和行為取向;
(3)民調機構:見框11,實施民調的社會機構,有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
(4)民調程序:見框1-4,實施民調的步驟和環(huán)節(jié),包括問題設計、取樣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歸納、民調內容的公布和公布時機。
2、影響民調準確性的因素
民調結構中的任何要素,都會影響民調結果的準確性。而民調結果,又會影響大眾的心理期望和行為趨向,進而影響社會事件的發(fā)展。其中,民調機構是否公正,民調程序是否科學,民眾答復是否真實,是影響民調結果準確性的主要因素。
2.1民調機構的公正性
對于社會事件的民調,民調結構理應秉承公正立場,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民調機構持有傾向性,就會使民調結果失真。
例如,根據NiemanJournalism Lab的報告[2],本次美國大選中,支持希拉里的日報高達229家,周刊有131家;而支持川普的日報僅有9家,周刊只有4家。這種情況下,民調機構會有意忽略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得出自己屬意的民調結果。
2.2民調程序的科學性
民調程序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問題設計、取樣調查、統(tǒng)計分析、民調公布。
下面分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如何影響民調結果的準確性。
2.2.1問題設計
民調問題的設計應該準確、簡明,直截了當,最關鍵的是客觀公正。民調問題設計不同,結果往往也不同。
例如,美國總統(tǒng)大選,你愿意選誰?問題設計成這樣:“克林頓/特朗普/其他”,則傾向性最弱。如果設計成:“克林頓/特朗普/更好的人選”,這就帶有明顯的誘導性,暗示克林頓/特朗普不是合適的總統(tǒng)人選。
2.2.2取樣調查取樣調查
是民調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樣本選擇、取樣數量、取樣方式、真實回答。
(1)樣本選擇:
民調是抽樣調查,民調結果要準確地反映大眾意見,需要科學地選取的樣本,調查樣本要均衡,就是要選對具有代表性的民調對象。
對于全國性的民調,一般采用概率樣本,能夠給出取樣偏差,其樣本構架采用分層(年齡、收入、教育等)、分類(男女、黨派、族裔、地域),按照等比例選取民調對象。
(2)取樣數量:
民調結果要準確,不僅要選對樣本,還要選取足夠量的樣本。
從統(tǒng)計學上講,樣本越多結果越準。對于全國性的民調,如果取樣數量只有數千人,這樣的民調結果可靠性不會高。但在實際操作中,考慮到資金、人員、時間等成本,取樣數量往往有限。
(3)取樣方式:
民調的取樣方式,有傳統(tǒng)的街頭問答,目前更多采用網上問答、座機問答、手機問答。
這些方式各有利弊。街頭問答成本高、區(qū)域特點強;網上問答成本低,但作弊的可能性高;座機問答,采訪對象往往住家的老人;手機問答的采訪對象,以中青年人為主。
(4)真實回答:
被調查者是否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這是決定民調結果的關鍵因素。
一種可能,調查人員如果采用誘導性提問,民調結果就會失真。另一種可能,采訪對象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意見,如擔心與主流意見不一致。這種現(xiàn)象符合沉默的旋轉理論[4]: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看法不被主流意見認可,人們多半不愿意傳播自己的看法。
應當記?。好裾{是某個時刻民意的快照,它是有可能變化的。
2.2.3統(tǒng)計分析
取樣調查獲得的原始數據,民調機構不能根據需要進行修改。采集到的數據,通常采用最基本的統(tǒng)計理論進行分析:假設數據呈正態(tài)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6],在一定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下得出平均值(mean value)和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圖2顯示了置信水平分別為68.2%/95.4%/99.7%下,統(tǒng)計數據的分布。
舉例說明,特朗普的支持率為u=45%,標準偏差為σ=2%。有95.4%的把握,特朗普的支持率在(41-49)%之間。
應當注意,統(tǒng)計分析是純數學分析,得出的結果只反映采集到的樣本數據的分布,不一定能反映準確的民意。假如民調對象不表達真實意見,或者有意修改數據(曾經有報道:為了希拉里保持領先,路透社“偷改”民調[5]),民調結果就會嚴重失真。
2.2.4民調公布
對于民調結果,公布哪些內容、什么時間公布,取決于民調機構。民調機構會選擇對己有利的時機公布對己有利的內容,合理合法地推銷自己的意見,影響大眾的心理期望和行為趨向,例如本次美國大選,CNN支持克林頓,在10月25日公布的一份民調[7]:希拉里支持度高達49%,特朗普為44%。這份民調結果一直保持到大選前一天,這種有意操作的民調宣傳,有誤導大眾的嫌疑。
3、客觀看待民調
民調的目的是反映大眾對社會事件的看法,為相關人員提供決策參考。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民調的準確性主要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民調機構的公正性、民調程序的科學性、民眾答復的真實性。民調不準,不僅讓民調機構毀譽,更重要的是會誤導大眾,進而影響社會事件的發(fā)展。
判斷民調是否準確,需要有能力辨識民調機構是否公正、民調內容是否合理、民眾答復是否真實。這樣的要求,對普通人來講過于苛刻。
統(tǒng)計學家泰勒·德頓(Tyler Durden)就美國大選民調發(fā)出警告[8],要美國人忽視那些變化無常的民調。
妥當的方法是:將民調視作獲取民意的一個渠道;要從多個渠道,獲取更多的信息,例如,面對面的交流、社交平臺交流,會獲得更全面更準確地民意,進而判斷出大眾的行為趨向。
總之,民調是獲取民意信息的渠道之一,民調結果會影響大眾心理,但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于社會事件的發(fā)展是不是對個人有利。
(責任編輯:朱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