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陳繼革 文 丹
地理題解題總結的有效途徑
浙江 陳繼革 文 丹
當前學生在解題上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解題思路狹窄,只知照搬,遇到變題,無從下手;二是解題方法僵化,不會靈活選擇解題方法;三是解后不會總結,只會就題論題,解之忘之,收效甚微,只能感嘆題海茫茫,何處是岸?因此做好解題總結,實現(xiàn)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對提高復習鞏固效率具有重大的意義。
試題命制要兼顧知識和能力的考查,考點分布合理,有足夠的覆蓋面和代表性。各部分知識內容分配合理,各層次能力考查題的分布應符合雙向細目表的規(guī)定,對各方面能力的考查應有精心設計。平時題目做后再回頭看時,要分析明確本題主要是考查哪些知識點,尤其是主干知識點。
【例1】讀某地鋒面氣旋圖,完成(1)(2)題。
(1)此時 ( )
A.甲、丙兩地多陰雨天
B.乙地氣溫高于甲地
C.丙、丁兩地氣流下沉
D.丁地風力大于乙地
(2)甲地當前的風向可能為 ( )
①東北風 ②西北風 ③東南風 ④西南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鋒面氣旋知識,氣流(垂直與水平—風)、氣溫、氣壓、陰雨等要素判斷。根據(jù)鋒面示意圖可判斷,圖中鋒面為向北前進的冷鋒。第(1)題,甲、丙位于冷鋒鋒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A項錯誤;乙、丁兩地位于冷鋒鋒后,受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B項錯誤;丙地氣流上升,丁地氣流下沉,C項錯誤;乙地、丁地盛行偏南風,丁地地形與風向一致,形成狹管效應,風力大,乙地南側的山脈阻擋了風力,風力小。第(2)題,根據(jù)鋒面南側為冷氣團北側為暖氣團,判斷該地位于南半球,鋒面出現(xiàn)于低壓槽附近,低壓中心位于右側,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左偏,甲地應吹偏西風。
【答案】(1)D (2)D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就是對地理教材核心知識進行加工的認知過程,即對地理教材知識線索進行認真分析、梳理,揭示要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過程。在明確了題目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后,要對接所在的知識體系,把整個知識通過題目加深理解并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哪些已知,哪些模糊,需再強化,為進一步的復習明確方向。
如鋒面氣旋圖表式知識體系:
氣壓分布 低氣壓P3<P2<P1氣團 ①②是暖氣團,③④是冷氣團冷暖鋒 甲是冷鋒,乙是暖鋒雨區(qū) 在③④冷氣團一側氣流 四周向中心輻合上升風力 等壓線密集處風力大經常出現(xiàn)的地區(qū)中緯地區(qū)
題目想做好,要對解題方法進行總結,進一步厘清解題的思路,提高解題的效率,切實提高解題的能力,以及面對試題變化的應變能力。以本文中的例1為例,可提煉出以下解題方法。
1.轉換法
轉換法是指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不可見、不易見的現(xiàn)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xiàn)象;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簡單的問題;將難以計算的地理量轉換為容易測量的地理量的方法。地理考圖較多,有些圖像比較抽象,進行合理的轉換,轉換為熟悉的、簡單的圖像,解起題來就會得心應手。
例1中圖示可轉化成下圖形式,則分析判斷起來就容易得多。
2.口訣法
口訣就好比一棵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根固才能成才。基本功練扎實,套路就會達到標準。記口訣的過程就是輸入潛意識的過程。潛意識的力量是意識力量的三萬倍以上。對鋒面氣旋的要點可概括為“低聲上氣”口訣:“低”指中心氣壓低;“聲”指雨聲,意為對應陰雨天氣;“上”指中心氣流向上運動;“氣”指氣旋。這樣,通過口訣很容易地區(qū)別開了氣旋與反氣旋的差別,記住了氣旋的主要特點。
3.假設法
當某一變化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某種可能時,假設該因素處于某種情況,并以此為條件進行推理,如推論此方向上命題矛盾,則換一種形式進行解題。假設法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大量應用于理科研究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例1中圖示假設轉化成下圖形式,根據(jù)槽線符號所指示的鋒面移動方向,槽線以南應為冷氣團,向北方向移動,應為南半球。圖示添加等壓線后,可得出甲地為偏北風,乙地為偏東風,鋒面應向南方向移動,這樣與向北方向移動矛盾。因此,如此等壓線是錯誤的,該假設不成立。
對重點考核內容的相關題目進行比較概括綜合,以掌握其變式。所謂見多識廣,就是這個意思。
【例2】圖1為中央氣象臺在2012年2月4日發(fā)布全國大風降溫預報圖(局部),圖中溫度數(shù)值表示降溫幅度值。完成(1)(2)題。
(1)預計2月5日—6日期間,圖中①②③三地主導風向應分別是 ( )
A.西北風、西北風、西南風
B.西北風、西北風、西北風
C.東北風、東北風、西北風
D.東北風、東北風、東北風
(2)與③地相比,④地降溫幅度變化情況和影響因素分別是 ( )
A.變大 地形 B.變小 緯度
C.變大 冬季風 D.變小 海陸分布
【分析】第(1)題,未來兩日內,該區(qū)域正經歷一次強冷空氣自西北向東南的南下過程,同時亦可以根據(jù)降溫幅度、變化序列和亞洲高壓的大致位置,可判斷整個區(qū)域內均盛行強勁的西北風。第(2)題,關鍵之一是判斷和④地最鄰近的等值線的數(shù)值(圖中未標注)是8℃,還是12℃,借助相鄰的位于西北側那條標注10℃等值線,判斷該線的數(shù)值可能為8℃、10℃或者12℃;再以這條10℃等值線為關注點,根據(jù)其西北方向存在的兩條相鄰等值線分別為8℃和10℃,根據(j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斷方法可以判斷該線東南方向必然大于10℃,因此和④地最鄰近的等值線的數(shù)值是12℃,因此④地降溫幅度超過12℃。結合對東北地形的大致了解,該位置屬于長白山山地,因阻擋和滯留西北方向的強冷空氣而降溫。
【答案】(1)B (2)A
【例3】圖示為我國某月某日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四地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響圖中M處霜凍線向北突出的因素是 (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河流
D.地形
【分析】第(1)題,圖示甲地位于暖鋒鋒前,最有可能降水;其余三地均受高壓控制,以晴朗天氣為主。第(2)題,圖中M處霜凍線向北突出的因素是地形。受四川盆地地形影響,M處氣溫較同緯度地區(qū)偏高,霜凍線向北突出。
【答案】(1)A (2)B
題目從知識融通切入的同時,又能體現(xiàn)生活情境;突出主干知識,呈現(xiàn)演繹類型,充分體現(xiàn)課標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調動以及運用基本觀點對材料問題進行描述闡釋和探討論證的能力要求,體現(xiàn)了高考改革中對教學觀念、教材知識、教學能力、學生素養(yǎng)的更高要求,也發(fā)揮了對中學教學、課堂改革的導向作用。
1.具體式
呈現(xiàn)的地理圖像比較具體,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與生活氣息。解題入門相對容易些,題目的難度相對低一些。如例2、例3。
2.抽象式
對圖像進行抽象化處理,可更深層次地考查學生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如題3、題4。
題目的變化往往圍繞核心知識點“鋒面氣旋”展開,進行要素分析、推斷、判斷:氣溫、氣壓、降水、氣流(水平、垂直)。同時也要注意整體分析,如鋒面系統(tǒng)整體移動等。
隨著試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形式不斷出現(xiàn),做完題目后需要不斷地總結歸納,圖像、知識體系需要歸納,答題模式也需要完善,如此方能做到成竹在胸。
氣壓分布 低氣壓P3<P2<P1氣團 ①②是暖氣團,③④是冷氣團冷暖鋒 甲是冷鋒,是乙暖鋒雨區(qū) 在③④冷氣團一側氣流 四周向中心輻合上升風力 等壓線密集處風力大經常出現(xiàn)地區(qū) 中緯地區(qū)天氣系統(tǒng)移動方向整體向東
總結的過程就是知識再現(xiàn)的過程,就是學生解題能力再訓練的過程,也是信息再反饋的過程,實踐證明解題總結好處多多。
一是能夠培養(yǎng)思維的正確性。通過總結,解題就有了經驗,有了教訓,更能運用題型特征、解題規(guī)律,尋求解題途徑,以后遇題就能更全面地、仔細地觀察,分析條件得出結論結論,能正確、較快、合理地找到解題的方法,在解題時真正地做到“有法可循,有據(jù)可依”。
二是能夠培養(yǎng)解題的靈活性。通過總結,能對問題進行聯(lián)想、推廣和變化,因此學生就能“靈”在適應題目變化上,“活”在解題的方法上,遇新題能憶原題,想變化,定解法。使學生可以跳出“題?!?,以“法”取勝、以“活”取勝、以“變”取勝。
三是能夠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解題總結,學生感覺到了總結的好處,就能自覺地、積極地堅持下去。由于“總結”都是學生親身的感受和體會,有時某個同學“解題總結”做得好,教師就以此為例,及時表揚,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更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本身能力的“自我培養(yǎng)”。
“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堅持下去,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一定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院橋中學 浙江省臺州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