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飛
摘要:要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就要注重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帶來的愉悅,通過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運用有趣的問題情境和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教師的高效教學使學生能力素質獲得發(fā)展。由于小學生年齡小,且活潑好動,進行課堂學習要以興趣為動力。因此,教師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熱情,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師生互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益。
一、創(chuàng)設趣味問題情境,增強語文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課堂教學活動需要一定的氛圍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而氛圍沉悶課堂教學活動自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教學需要和學生需要出發(fā),探索學生所喜愛的方式,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環(huán)境中,認真聽教師講課,積極思考問題,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和語文學習動力,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手段和方式來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能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學性、藝術性較強的佳作,在課堂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如,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增強學生對詩詞中作者情感的體驗,同時提高了朗讀能力,陶冶了學生情感。這些雋永優(yōu)美、言簡意賅的詩句、格言等,由枯燥難懂變得令人沉醉,回味無窮了。根據(jù)課本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將課文中的單純的文字變成具有動畫功能的視聽內容,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的感覺和強烈的興趣,這樣學生接受起來也更容易一些。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這樣就能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課文內容,這既是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能力的一種好方式,又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好方法。
二、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語文學習不同于其它學科的學習,語文課本中所包含的語義是十分豐富的,而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集百家之言從不同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堂師生互動,在給學生思考空間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理解課文,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是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對問題的敏感性,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來來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的《鳥的天堂》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放飛思維,從榕樹的大、茂盛等方面來體會和感悟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有同學對課文中的“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對“新的生命在顫動”不理解。對此,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有的說是榕樹顫動是風吹的,有的說是表現(xiàn)鳥在動,有的說是作者看花了眼而產(chǎn)生錯覺,有的說是表現(xiàn)榕樹生命力的旺盛等。通過這樣讓學生大膽想象、思考和質疑,就能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掌握思維方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注重讓學生進行學習體驗,就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指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會思考、會提問、會學習,以此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獲得新有知識,形成新的思維成果,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三、利用多種方式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要積極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方式開展學習,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是鼓勵學生勤思多問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提問勤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多提出問題、多想問題,對學生多進行啟發(fā),讓學生在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教師不應該代替學生思考,而把問題的答案或結果直接告訴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以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學習探討,增強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二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新課改提倡在學習中開展合作學習,運用合作學習方式能增進學生交流,相互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實現(xiàn)共同進步。特別是學生在遇到問題個人解決不了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來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通過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相互幫助和相互檢查,有利于解決問題,以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可改變作業(yè)批改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yè),既能提高學生的互相評價能力,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重新認識,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要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就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應在探索和總結中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并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淑影.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J].中華少年,2017(04)
[2]呂培琪.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