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春玉
摘 要:陶淵明的《飲酒》不僅是文學意象與情感的表達,也是審美情感發(fā)展歷程的展現(xiàn)。在《飲酒》中,陶淵明通過審美意識的的萌發(fā)與審美態(tài)度的表達,對事物進行了審美觀照,最終在意象的塑造中達到了審美情感的超越,獲得了精神世界的自由與升華。
關(guān)鍵詞:《飲酒》;審美情感;自然;審美超越
古往今來,一代代文學大家用文學作品把他們的精神世界傳播給社會,傳遞給后人,他們的作品中往往不乏優(yōu)美的詞句,悠遠的意境,與深沉的情感。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情感也用其審美超越性給后人以啟迪。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正是其中的一大代表。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美不限于自然事物的本身,對自然事物的感官體驗往往融入了人們功利的、認識的或者審美的把握,通過審美主體對自然景物的觀照,形成審美關(guān)系,達到人與自然的契合。美是形式的美感,自然界的美往往是美感的具象化,作為一種形式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之中。于是,我們在看到自然界的事物時,往往在其中注入個人的思想情感,將事物意象化。繼續(xù)深入,便在精神世界中獲得自由與升華,從而獲得審美超越性。
陶淵明的《飲酒》正是從審美主體的感官出發(fā),經(jīng)過對審美對象進行的審美體驗,形成審美意識與情感,層層深入,最終形成美感,在精神升華中獲得了美感的超越性。
1 開闊的審美意識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本科渖鐣尘埃菚x宋交替之際,社會動蕩不安,有著制度森嚴的官場體系、媚事權(quán)貴的社會風氣以及殘酷的權(quán)力之爭。晉代王康琚的《反招隱詩》中曾提到,“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文人志士均有了不同的選擇,陶淵明便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樣的“人境”,陶淵明開辟出了一片沒有“車馬喧”的寧靜之所,不消極避世,亦不狂妄流離,而是積極面對,以高潔傲岸的情懷面對世俗。
陶淵明出生于一個沒落仕宦家庭,自幼便受到祖父陶侃積極進取的儒家思想與外祖父孟嘉沖淡平和的道家思想雙重影響,陶淵明也曾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努力贏取仕途,實現(xiàn)兼濟天下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但在因社會動蕩、風氣不正出世之后,便更傾向于道家,注重精神的獨立和自由,這也就為陶淵明審美意識的確定奠定了基礎?!靶倪h”代表的是陶淵明的審美態(tài)度,是一種平穩(wěn)的心態(tài),開闊,明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如是而已。陶淵明的“心遠”是超越物質(zhì)感受的一種精神獨立,將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斷,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協(xié)調(diào)感,達成了自我諧和的精神境界。
在各種各樣的社會情境中,也曾有一代又一代向往歸隱,自詡隱士,但他們卻最終逃不過名與利的誘惑,被歷史的大潮席卷而去。唯有陶淵明,做到了審美態(tài)度與行為的全面統(tǒng)一?!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逼渲刑N含的不僅僅是寧靜的環(huán)境帶來的感官愉悅,還包括作者的自我審美調(diào)節(jié)與自我抉擇,在審美調(diào)節(jié)中將自己的心境置于平靜,抉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陶淵明正是通過審美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達到了其心理上的審美均衡感。
此時在田園中隱居的陶淵明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眼前的功名與得失,他通過肯定自身的價值、崇尚自由的境界,確立了自身超然物外的審美態(tài)度。
2 獨特的審美觀照與審美意象
陶淵明在生活與自然中進行審美觀照,通過對審美意象的具體描摹,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采菊于東籬之下,在悠然之中觀看南山之景。只見夕陽正在緩緩落下,煙嵐在山間變化無窮,飛鳥相伴,共同歸巢。在這個審美關(guān)系中,就包含著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兩個層面。審美對象正是因為人的審美判斷力達到意象化?!坝形抑常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盵1]所要表達的正是如此。
周敦頤在《愛蓮說》曾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菊”的意象正是始于陶淵明,“菊”正代表著其卓爾不群的人格精神和人生審美的品質(zhì)。自此,菊被定格為“高潔傲岸、剛正不阿”的意象代表,被歷代文人引用?!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痹诩姺钡氖浪咨鐣校粝胝嬲龅搅巳粺o事、拋卻名利,實屬不易,陶淵明面對理想的幻滅、生活的饑饉以及仕途的失意,選擇了一種能讓自己獲得解脫的生活方式。在“東籬” 下采摘著品質(zhì)高貴的菊花,在一種怡然自得的心境中忘卻濁世的所有煩惱和不幸,達到靈魂的釋放和超脫。[2]
“菊”、“南山”、“山氣”、“飛鳥”,在對這些自然景物進行審美觀照之后,作者產(chǎn)生了感官上的審美愉悅感,心境已經(jīng)與大自然完全融合,通過審美意象的組合,將自己的什么情感、審美理想以及審美態(tài)度融入于意象之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意義解讀,從而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審美層次。
3 難言的審美超越
在對現(xiàn)實社會和自然風光進行描寫之后,詩人的審美已經(jīng)形成了其獨特的意識系統(tǒng)?!按酥杏姓嬉猓嬉淹??!斌w會到其中的“真意”之后,雖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卻留下了深沉悠遠的意味,作者也達到了審美超越的境界,獲取了精神上的自由與升華。
語言的表達往往具有局限性,現(xiàn)代語言學的研究表明:語言只能表述那些可以被邏輯化、理性化的事物(語言本身就具有邏輯化等特點,詩歌是一種努力掙脫邏輯束縛的語言游戲,但是詩歌仍然會體現(xiàn)出特有的邏輯性),于是,把世界語言化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邏輯化的過程。[3]從一定意義上說,語言本身就將情感進行了模式化的捆綁,當審美情感深化到了一個極為深入的層次,語言就難以表達進行全面的描述。從這方面來說,“欲辨已忘言”恰恰表明了審美情感的超越性,只能心領(lǐng)神會而無以言表。作者此時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了自然之中,達到了物我合一、超然物外的境界。
而當一切都了然于心,內(nèi)心的情感則會進一步升騰?!罢嬉狻闭翘諟Y明審美情感升華的體現(xiàn)。在對真實的景觀進行觀察與描述之后,作者進一步轉(zhuǎn)向?qū)€體生命以及宇宙的探索,真正達到了精神的超越?!罢妗笔且环N率真本性的生活狀態(tài),是“真”、“善”、“美”的集中體現(xiàn)?!罢嬉狻奔词侨松芾淼募畜w現(xiàn),是事物的本質(zhì)的表達,是超然于物外的理性體驗。[4]
陶淵明的《飲酒》從始至終層層深化,“結(jié)廬”而居,遠離人世的喧囂,開辟出一片凈土。在自然中實現(xiàn)物我合一,體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從審美意識的萌發(fā)到審美態(tài)度的形成,構(gòu)建出審美意識系統(tǒng),再通過對審美意象進行的審美觀照,陶淵明最終達到了審美超越。這是他的文學情感體現(xiàn),亦是他的審美情感使然。
陶淵明的審美情感與精神超越至今仍難以被超越,他的認識能力與意志能力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仍需后人不斷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
[2]陸建祖.鳥、菊、酒——陶淵明田園詩審美意象探析.
[3]潘勛.飲酒——陶淵明的審美化人生哲學.大理學院學報.第2卷.第4期.
[4]王曉紅.陶淵明審美心理流程解讀——以《飲酒<其五>》為例.宜春學院學報.第32卷.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