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華
【摘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再結合分析研究教與學的情況,分析研究課程環(huán)境,總結反思自己的引導、組織、指導等教學行為,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上下功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不斷地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48-01
一、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充分利用語文學習手段。如強化學生寫日記,每天一張字,每天讀點、背點什么。其次,強化學生自己學習課文。主要表現為抓課文的預習,化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愉快學習夯實基礎。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多看課外書,尤其是名人傳記、名家名作,還要引導學生多看報,關注身邊的事。
如,教學《賽龍舟》一課時,我圍繞課時教學目標、重點以及難點,進行了導學設計:(1)通過談話與學生交流生活中的活動場面;(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搜集的賽龍舟的材料,教師及時播放端午節(jié)時賽龍舟的視頻。通過如此的談話導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素質的感染力。教師上課準確流暢的語言、工整規(guī)范的板書、縝密生動的表達所體現出的那種獨特的語文魅力,足夠引起學生的崇拜和模仿。同時,教師在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過程中,不可能全知全能,必須能承認過失和錯誤。此外,盡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加信息量。
如,教學《賽龍舟》精讀內容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人們的翹首企盼,終于迎來了龍舟的到來,如果你在場,想象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請他們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看看哪些語句寫出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學生通過導學進行自主學習,不一會兒就匯報出了非常熱鬧的賽龍舟場面。
A.匯報1:“隱隱聽到遠處一片……直指藍天?!?/p>
B.匯報2:“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船手……好看極了!壯觀極了!”
C.匯報3:“最前面的幾條龍舟……咬得可緊了!”
通過讀一讀、找一找,龍舟和隊員的特點清晰地呈現出來,課文第二段的兩個層次不言自明。對描寫龍舟樣子和隊員的語句反復練讀,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其披文入境。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并沒有泛泛地讀,而是巧妙地擷取了一句話,重點分析了“忽而……忽而……”和“咬”這兩個關鍵詞,使學生步步深入地體會到龍舟競賽的緊張和激烈,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確,使學生的讀由正確、流利,上升到讀出感情、讀出滋味。同時也使學生讀出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積累語言,在字斟句酌中運用語言,更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三、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如,指導讀《賽龍舟》課文時,為了加深龍舟的樣子給學生們留下的印象,我引導學生用上“不僅……而且……”這個關聯詞來說一說。同學們用自己的聲音讓大家感受了“賽龍舟”的氣勢。然后讓大家評價學生讀得怎么樣?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誰覺得自己能比他讀得更好,再來試試,大家試著讀一讀?!?/p>
再有,指導讀《賽龍舟》激烈的比賽場面時,引導學生要讀出“激烈”的樣子。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忽而……忽而……”能換成別的詞嗎?(多媒體出示:( )這條在前,( )那條在前,船與船之間的距離不到一個“龍頭”,咬得可緊了。)(預設:一會兒……一會兒……、時而……時而……、忽然……忽然……)這些詞的意思都很相近,那作者為什么沒有用這些詞而用的是“忽而……忽而……”(因為它更能體現時間相隔的短暫,更能讓讀者體會到比賽的緊張和激烈。)如果把“咬”字去掉,你打算用上哪個字?(預設:追、跟、挨)意思相近的字很多,可作者為什么偏偏用了這個“咬”字呢?(因為“咬”字更顯競賽進行的“十分激烈”)比賽進行的十分的激烈,那么此時此刻觀眾們的表現又如何呢?來我們配合一下,我來當解說員,你們來當觀眾,用你們的聲音用你們的動作來告訴大家觀眾們的表現好不好?同學們就讓我們帶著觀眾們這種激動的心情來齊讀這一自然段。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導學策略的實施,再結合分析研究教與學的情況,分析研究課程環(huán)境,總結反思自己的引導、組織、指導等教學行為,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上下功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不斷地提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吳亞香.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初探.新課程(小學),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