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祥,趙 洋,邢金香,楊建華,李 華,徐 瑢,郜慧萍,周青華
(1.山西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太原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山西省高寒區(qū)棗樹設施栽培品種篩選試驗
于吉祥1,趙 洋2,邢金香1,楊建華1,李 華1,徐 瑢1,郜慧萍1,周青華1
(1.山西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太原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2012年至2016年對收集引進的21個省內外棗品種進行日光溫室對比試驗,連續(xù)3 a對其豐產穩(wěn)產性、品質、抗性、結果整齊度等性狀進行了綜合評比。篩選出了適宜山西省高寒區(qū)設施栽培的優(yōu)良鮮食品種6個及兼用品種2個,旨在為該區(qū)棗樹設施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棗樹;鮮食品種;兼用品種;設施栽培;高寒區(qū);山西省
棗樹原產中國,是我國極具民族特色的果樹,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棗樹抗逆性和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高,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xiàn)貧困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型樹種。2012年4月山西省林學會、山西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立項在大同市進行“山西省高寒區(qū)棗樹設施栽培技術研究”。為加速大同市農業(yè)設施化的進程,豐富棗樹設施栽培新品種、新品系,在設施栽培技術研發(fā)的同時進行省內外棗樹新品種引進試驗。筆者從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引進優(yōu)良棗樹品種(品系)21個,建立棗樹品種園。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綜合性狀好、經濟效益高、適宜在山西省高寒區(qū)設施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以期為該區(qū)棗樹設施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山西省的高寒區(qū)。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約3.6 ℃~7.5 ℃,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年平均無霜期約125 d.大力發(fā)展以日光溫室為重點的現(xiàn)代設施農業(yè),是該區(qū)農民脫貧致富,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實現(xiàn)農業(yè)跨越發(fā)展最現(xiàn)實、有效的途徑。
南郊區(qū)位于大同市區(qū)西南,總面積966 km2,總人口28萬人。下轄3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 250 m.年均溫6.4 ℃,年降水量約380 mm.2011年,該區(qū)投資3.5億元,新建日光溫室大棚3 000棟,發(fā)展速度居大同市第一,進入全國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縣區(qū)行列。全區(qū)設施農業(yè)面積達986.67 hm2,勞動力人口穩(wěn)定,建立棗樹設施栽培品種園,實現(xiàn)農民穩(wěn)定增收。
2.1 試驗材料
試驗主要在大同市南郊區(qū)古店鎮(zhèn)圣水溝村進行,2012年建園,定植壺瓶棗1號(砧木)。2013年引進冬棗、2代冬棗、晉矮3號、不落酥、不落酥1號、臨汾蜜棗3號、平果棗、臨縣8號、臨縣18號、蜂蜜罐、蜂蜜罐1號、圓鈴棗、龍棗、丑棗、山東梨棗、蛤蟆棗、鮮棗、冬棗龍等18個鮮食品種及品系的接穗,和駿棗1號、壺瓶棗1號、贊皇大棗3個兼用品種的接穗,嫁接建園。
2.2 試驗方法
根據植株的生長發(fā)育特性、早果性、豐產性、適應性等指標進行初選,淘汰了11個品種,冬棗、臨汾蜜棗等10個品種進入復選。
復選階段,2013年至2015年進行植株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征、果實經濟性狀及結果情況調查。
采用3 a平均株產與冠幅的比值,即每平方米樹冠投影的結果產量進行豐產性綜合評分。對照駿棗1號為60分,其余品種相對比較得分;品質、抗性(抗病、抗蟲)、平均單果重和結實整齊度均設滿分為10分,單果重以駿棗1號為對照(10分),其余與
其相比較得分;品質滿分為10分,“極好”為10分,“好”為7分,“中”為5分;抗性以抗病、抗蟲作為衡量指標,滿分為10分,“強”為10分,“中”為8分,“弱”為6分;結實整齊度滿分為10分,“整齊”為10分,“較整齊”為8分,“不整齊”為6分。根據綜合評價得分,進行棗樹品種選擇。
3.1 復選品種幼樹生長發(fā)育調查
復選品種2年生時生長量與發(fā)枝量調查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復選品種2年生時生長量調查
表2 復選品種2年生時發(fā)枝量調查
由表 1,表 2 可知,復選品種 2 年生時行間已經交接,鮮食品種的生長發(fā)育習性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以兼用品種駿棗1號為對照,平均單株主枝數(shù)量為1.8個,8個鮮食品種均顯著高于對照,變幅在2.14個~2.36個之間,表明鮮食品種發(fā)枝力較強,成形快,適于溫室矮化密植栽培。
主枝生長量及發(fā)枝率也表明不同復選品種間發(fā)枝能力不同。第1主枝長度在84.90 cm~120.60 cm之間,粗度在1.48 cm~2.08 cm之間;抽生第1主枝的發(fā)枝率為100%.第2主枝長度在74.35 cm~93.00 cm之間,粗度在1.41 cm~1.70 cm之間;抽生第2主枝的發(fā)枝率在70.00%~83.33%之間,對照稍高。第3主枝長度在74.80 cm~128.00 cm之間,粗度在1.21 cm~1.59 cm之間;抽生第3主枝的發(fā)枝率在10%~50%之間。
3.2 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復選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見表3,表4.
表3 復選品種形態(tài)特征
表4 復選品種生物學特性
由表3和表4可知,進入復選的10個棗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冬棗吊果比為8.60,臨汾蜜棗3號為4.39,蜂蜜罐為8.37,蜂蜜罐1號為8.28,不落酥為3.68,不落酥1號為3.68,駿棗1號為2.60,壺瓶棗1號為1.43,蛤蟆棗為4.63,蘋果棗為1.85.股吊比和吊果比與產量及豐產穩(wěn)產性有直接關系。
3.3 果實經濟性狀
復選品種果實品質特性見第19頁表5至表7.
由表5至表7可知,進入復選的10個鮮食和兼用品種果實經濟性狀差異很大。從平均單果重看,兼用品種駿棗1號和壺瓶棗1號平均單果重在30 g以上,蘋果棗和蛤蟆棗平均單果重在23 g左右,冬棗為19.97 g,臨汾蜜棗3號、蜂蜜罐、蜂蜜罐1號平均單果重在11 g~13 g之間,不落酥和不落酥1號平均單果重在8 g~9 g之間。從果實縱徑、橫徑、側徑看,生長量均達到或顯著超過了原產地。從果實外觀綜合評價看,分為“好”和“中”2個等級,冬棗、臨汾蜜棗3號、駿棗1號和蘋果棗劃為“好”等級,其余劃為“中”等級。從果實口感品質綜合評價看,分為3個等級:冬棗、臨汾蜜棗3號、不落酥、不落酥1號為“極好”等級,蜂蜜罐、蜂蜜罐1號、駿棗1號、蛤蟆棗和蘋果棗劃為“好”等級,壺瓶棗1號為“中”等級。3.4 結果情況調查
從2013年至2015年,對進入復選的10個品種的結果情況進行連續(xù)3年(2年生~4年生)的調查,結果見第19頁表8.
3.5 復選品種早期豐產性比較
復選品種嫁接苗2年生時產量調查結果見第20頁表9.
表5 復選品種果實品質特性
表6 復選品種果實品質特性
表7 復選品種果實品質特性
表8 復選品種結果情況調查
表9 復選品種嫁接苗2年生時產量調查
主體間效應檢驗結果見表10,VAR00003——單株產量見第21頁表11.
由表10和表11可以看出,品種間單株產量確實存在顯著差異,除6.00冬棗和9.00駿棗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品種間都達到顯著水平。將9個品種按單株產量分為8個子集,表明鮮食品種之間在產量水平上各不相同,存在較大差異。冬棗和駿棗1號可歸為1個產量類型,平均單株產量在鮮食品種中最高。綜合評價,冬棗、不落酥、蜂蜜罐1號、蜂蜜罐和臨汾蜜棗3號早期豐產性好。
3.6 棗樹品種選擇
以駿棗1號為對照,對參評的冬棗等10個品種連續(xù)3 a的豐產穩(wěn)產性、品質、抗性、結果整齊度等性狀進行綜合評比,結果見第21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各品種產量、質量等性狀的得分情況,按總分排序為:冬棗、不落酥、駿棗1號、壺瓶棗1號、不落酥1號、蜂蜜罐1號、蜂蜜罐、臨汾蜜棗3號、蘋果棗和蛤蟆棗。
表10 主體間效應檢驗
表11 VAR00003——單株產量
表12 棗品種性狀指標綜合評選結果
在8個鮮食品種中,冬棗排名第一,是山西省高寒區(qū)棗樹設施栽培的主要品種。其余前7名也表現(xiàn)突出,開發(fā)利用價值較高,均可適量發(fā)展。冬棗需要冷藏的時間較長,對栽培技術要求嚴格。因此,需要加強冬棗栽培技術的培訓。蘋果棗和蛤蟆棗排名最后,可不作選擇。
1) 對收集引進的21個省內外棗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連續(xù)3 a對其豐產穩(wěn)產性、品質、抗性、結果整齊度等性狀進行綜合評比。篩選出了適宜山西省高寒區(qū)設施栽培的優(yōu)良鮮食品種6個,分別為冬棗、不落酥、不落酥1號、蜂蜜罐1號、蜂蜜罐和臨汾蜜棗3號;兼用品種2個,分別為駿棗1號和壺瓶棗1號。冬棗排名第一,是山西省高寒區(qū)棗樹設施栽培的主要品種。
2) 從適應性看,露天栽培棗樹沒有經濟效益,
但適當采用日光溫室技術,在山西省高寒區(qū)進行棗樹設施栽培,可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栽培的目的。因此,得出的初步結論是,高寒區(qū)棗樹設施栽培適應性不是其主要制約因素。從物候期看,品種間有差異,但設施栽培絕大多數(shù)品種均能夠在6月份達到脆熟期,極大改變了品種原產地露天栽培的物候習性。栽培技術需要針對品種進行系統(tǒng)研究。
[1] 何佳林,李養(yǎng)志,李龍山,等.棗品種選擇試驗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1(4):23-25;53.
[2] 鄒天福,何虎林,季元祖,等.棗樹不同品種適應性試驗研究[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6,31(1):22-25.
[3] 陳繼富,李光寒,蘭家泉,等.27個棗樹品種引種試驗補報[J].中國南方果樹,2008,37(1):69-71.
[4] 趙俊芳.三個早熟鮮食棗樹品種的引種試驗[J].北方園藝,2001(1):53-54.
Screening Test on Facility Cultivation Jujube Varieties of Cold Area in Shanxi Province
Yu Jixiang1, Zhao Yang2, Xing Jinxiang1, Yang Jianhua1, Li Hua1, Xu Rong1, Gao Huiping1, Zhou Qinghua1
(1.ShanxiAcademyofForestSciences,Taiyuan030012,China; 2.GeographicalSciencesCollege,TaiyuanNormalUniversity,Jinzhong030619,China)
Sunlight greenhouse 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21 jujube varieties which were introduced from Shanxi and other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from 2012 to 2016. Characters such as yield stability, quality, resistance, uniformity and so on of 3 consecutive years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8 new varieties (6 fresh food varieties and 2 dual-purpos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in the cold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jujube facility cultivation in this area.
Jujube; Fresh food varieties; Dual-purpose varieties; Facility cultivation; The cold area; Shanxi province
2017-02-11
山西省發(fā)改委項目(201406號)
于吉祥(1958— ),男,山東平度人,1997年畢業(yè)于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S665.1
A
1007-726X(2017)02- 0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