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蘭
摘要: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除培養(yǎng)學生語言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之外,還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英語的方法,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自學英語的能力,為他們離開學校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切實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必須積極研究科學的、適用的學好英語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導學習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應當成為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118-01
英語作為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工作、生活中。了解英語、運用英語成為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學好英語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階段是基礎的英語學習時期,教師要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語言素養(yǎng),教學方法的選擇就是關鍵所在。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學生的學習效率低,教師的教學效率也不高。
1.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知識,而是主動的建構信息,這里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建構主義者以自己的學習理論為指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①支架式教學。支架原本指建筑行業(yè)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里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兒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兒童的"學"是在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兒童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建造新的能力。②情境性教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因此,這種教學要求學習應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并引導學生像現實中專家解決問題似的進行探索。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在交際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偏重語法結構的分析、講解,及機械的句型操練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違背了素質教育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又背離了英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在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訓練指導,加大學生自學的活動量,從而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積極投入相互協(xié)作的兩人交際活動、小組和集體交際活動 發(fā)揮學生是學習主人翁的精神,降低心理壓力,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自覺、自愿、自由、積極地投入相互協(xié)作的兩人、小組和集體的言語交際活動,以培養(yǎng)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技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已經占主導地位,而關系到閱讀教學質量,最為講究的首推提問設計。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方 法,是課堂教學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提問設計的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fā) 學生探索知識和閱讀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表達的興趣和習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 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獲取知識,積極探索,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 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能起到極大作用。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質量;提 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fā)性,難易適度,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 含糊不清,模棱兩可;提問要有訓練思維能力的價值,學生不動腦是回答不下來的,但經過努力,是一定能答 出來的;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問題與問題之間,在 內部聯系上要相互銜接,首尾相連,層層深入;問題設計要有計劃性,要全面安排提問內容,不能信口開河。
4.營造一個歡樂競爭的課外天地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通過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語言學習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如果英語學習開展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那么學生就能接觸到更貼近學習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信息資源;學生參與意識隨之不斷增強,交流方式也將由課內活動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的方式。
綜上所述,將課外活動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選擇任務模式于教學的始終,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機遇與挑戰(zhàn)面前,作為基礎教育一線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用心,合理改革教學方法,發(fā)展教學能力,這樣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必將得到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