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瑤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這門傳統(tǒng)的學科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在語文學科中,教學目標由以往知識的掌握逐漸轉變?yōu)榘ㄕZ文素養(yǎng)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就不能忽視語文學科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誰占有信息的優(yōu)勢,誰就能把這些優(yōu)勢轉化為實力,進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既然如此,應該怎樣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呢?閱讀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首先就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學生如果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么學生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學習態(tài)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人情冷暖、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等,都應成為學生關注的對象。學生只要帶著對生活濃濃的熱愛,所閱讀的一切書籍讀物的內容就都會打上學生對生活理解的烙印,語文知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悟,學生的理解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讀書的情趣。讀書,是增加語文底蘊、豐富頭腦“內存”的重要途徑。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的學生看小說會廢寢忘食,閱讀有趣的書時興趣盎然,都是因為“樂此”,才“不?!薄?/p>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yǎng)情感的過程是一個意志磨煉的過程,當學生“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變成了習慣。如何養(yǎng)成好習慣呢?習慣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學生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強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訓練,不靠別人教導。一旦養(yǎng)成好的習慣,學習語文不再只是聽講、作筆記和寫作文那樣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而應該是自覺的、有興趣的、能動的慣性運動。
首先,養(yǎng)成熟讀精思的習慣。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S多著名的作家能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煥發(fā)出獨具一格的魅力,無不是讀書深入思考的結果。
其次,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就是自己動手動腦,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跟隨教師的講解,對重點語句及文章結構內容作點評,把教師講解中的關鍵言簡意賅地記在相應的位置上??捎涬y認字的音、難解詞的義、關鍵句的作用等,還要做一些簡單的評點,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學生深刻的思維方法很有好處。
再次,養(yǎng)成“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的習慣。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能使學生更熟悉文本,增強語感,增強感悟能力,積累文學素養(yǎng)。這些背誦的知識,猶如儲存在頭腦倉庫中的豐富物質,一但應用時便猶如源頭活水般涓涓涌來,學生就不會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了。
最后,養(yǎng)成讀書和寫作相伴的習慣。許多學生常常是把學習語文課文和學習寫作當作兩回事,導致課文、作文“兩張皮”,哪個都不得要領。殊不知許多課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寫作中難得的極好范文。學生若能養(yǎng)成常寫讀書心得、隨筆的習慣,就可以真正做到讀書與寫作的珠聯(lián)璧合、融會貫通了。
三、加強做題方法的指導
首先,巧用信息整體把握。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
第二,確定區(qū)域圈點勾畫。閱讀大段文章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yǎng)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然后重點精讀。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shù)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就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