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張振奎+邵蓬+丁子元
南美白對蝦自2000年引進天津市以來,養(yǎng)殖面積從6.7 hm2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2萬 hm2,逐步形成了從引種、繁苗到養(yǎng)殖完整的產業(yè)鏈。盡管受南美白對蝦種質及病害等不利因素影響,目前天津全市南美白對蝦苗種年需求量仍高達180億尾。天津市形成了以漢沽、大港工廠化育苗為龍頭的南美白對蝦繁育聚集地,全市南美白對蝦繁育企業(yè)有30家左右,不僅供應天津本市,而且也供應天津周邊省市的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生產。
從2013年開始,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過程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南美白對蝦個頭長不大的問題,2014年越發(fā)嚴重,到2015年,蝦苗長不大已成為較為普遍的問題。分析其原因,除種質退化外,南美白對蝦繁育期間的質量控制不嚴格是一個關鍵問題。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由于具有豐厚的利潤,對蝦苗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些南美白對蝦育苗企業(yè)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盲目擴大生產,親蝦被無節(jié)制地多次催產,體質下降,后代蝦苗質量下降,再加上繁育過程中高溫育苗和過量使用抗菌素,雖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卻破壞了蝦苗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造成蝦苗先天不足、體質弱、抗病力差,從而導致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生長受阻。天津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是天津最早引進南美白對蝦并進行苗種繁育、淡化養(yǎng)殖及進行南美白對蝦產業(yè)升級集成技術研究示范推廣的單位,現(xiàn)將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進行綜述,希望能為今后的養(yǎng)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參考。
1 構建親蝦引進疫病隔離室
隔離室車間緊鄰無疫病親蝦繁育車間,面積3 m2,單池面積49 m2,共20個。車間內養(yǎng)殖池采用單獨的進排水系統(tǒng),進排水均進行消毒方可排入排出。
親蝦引進后,按照20尾/m2雌雄分開單獨暫養(yǎng)。隔離養(yǎng)殖7 d,進行病害檢測,檢測合格的移至親蝦培育車間。
2 構建無疫病親蝦繁育車間
車間總面積8 000 m2,其中:親蝦培育池60個,單池面積49 m2;孵化育苗池24個,單池面積49 m2;中央控制室一間,控制室內安裝物聯(lián)網控制平臺并設觀察窗口;風淋室一間;消毒水槽;配套消毒工具。車間內安裝視頻監(jiān)控攝像頭對養(yǎng)殖車間進行全時監(jiān)控,隨時觀察車間內養(yǎng)殖情況,減少工作人員進入育苗車間次數(shù)。單個育苗池內安裝水質在線監(jiān)控攝像頭,實時監(jiān)測育苗水質。車間上方覆蓋塑料薄膜,窗戶用黑色塑料遮嚴,控制車間光線。
2.1 親蝦培育池
總面積3 000 m2,共60個正方形水泥池,單個面積約49 m2,池深為80 cm,四角圓弧形,屬于半埋式。有環(huán)形設置的加熱管道與鍋爐相連,對池水進行加熱保溫。池底呈鍋底形向池中央傾斜,以利于聚集污物。池底中央設置 250 mm聚乙烯管道排污,池塘排污口上安裝過濾網袋,水位由池外排污管的套節(jié)控制。全池均勻放置氣石24個,24小時增氧。
車間及養(yǎng)殖池的消毒措施:車間采用消毒劑噴灑,清洗進行消毒;培育池采用漂白粉或高錳酸鉀刷洗消毒;車間內配套消毒工具:車間內工具實行專池專用,必須混用時,使用后進行消毒處理。
2.2 育苗/孵化池
育苗池總面積1 200 m2,共24個正方形水泥池,單個面積約50 m2,池深為1.5 m,四角圓弧形,屬于半埋式,池底為鍋底型。池內氣石4~6個/m2,有環(huán)形加熱管道與鍋爐相連,對池水進行加熱保溫。池底呈鍋底形向池中央傾斜,坡度為2%~3%,以利于聚集污物。池底中央設置250 mm聚乙烯管道排污,排污口上安裝過濾網袋,水位由池外排污管的套節(jié)控制。
育苗/孵化池經漂白粉或高錳酸鉀嚴格消毒后,注水0.8~1.2 m。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使其在水中的濃度為2~4 mg/L,水溫28~30 ℃,光照強度50 lx以下,微充氣,保持安靜。
3 親蝦的引進
選擇個體體重35 g以上的蝦作為親蝦;越冬后(2月底至3月初)雌雄親蝦個體體重40 g以上、體長140 mm以上。
親蝦采用航空運輸,包裝為PDR透明袋+防水布+保溫泡沫箱+硬紙箱四層包裝,每袋裝海水 12 kg左右,親蝦25尾左右,水溫20 ℃,鹽度27‰。
4 親蝦越冬培育
4.1 越冬培育親蝦密度
雌蝦和雄蝦分池暫養(yǎng),雌蝦催熟培育的密度約為18尾/m2,雄蝦約為15尾/m2。
4.2 水質及環(huán)境控制
水溫 20~23 ℃,pH 7.8~8.4,鹽度30‰~35‰,氨氮小于0.04 mg/L,溶解氧5.0 mg/L以上,白天光照強度 500~1 000 lx, 晚上不開燈,蝦池上方配備65 W節(jié)能燈,夜間操作時開燈,其余時間不開。
4.3 親蝦投喂的餌料種類及投喂量
4.3.1 切除眼柄前
魷魚經過清洗后,每池每次投喂2 kg,每日2次;晚上投喂粒度為3.2 mm的人工配合飼料,每池每次投喂0.06 kg,每日3次。切除眼柄前2 d加喂沙蠶,沙蠶經過清洗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 min后投喂,每池每次投喂0.5 kg,每日2次。
4.3.2 切除眼柄后
魷魚經過清洗后,每池每次投喂1.5 kg,每日2次;沙蠶經過清洗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5 min后投喂,每池每次投喂0.7 kg,每日2次;大鹵蟲經過清洗后,每池每次投喂0.4 kg,每日1次;蛤肉經過清洗后,每池每次投喂1 kg,每日1次,如果沒有蛤肉用牡蠣肉代替,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 min后投喂,每池每次投喂1 kg,每日1次;晚上每池投喂少量粒度為3.2 mm的人工配合飼料1次。
餌料投喂量以親蝦攝食后略有剩余為宜,在投喂的飼料中添加少量維生素E和少量維生素C。
5 人工繁殖
5.1 眼柄切除
親蝦培育2~3個月后,進行眼柄切除。用燒紅的止血鉗鑷燙雌性親蝦單側眼柄,眼柄被鑷灼至扁焦。親蝦催熟培育4~7 d后,每天檢查親蝦性腺發(fā)育情況。性腺成熟的雌蝦,從背面觀,卵巢飽滿,呈橘紅色,質地結實,前葉伸至胃區(qū),略呈“V”字形。
5.2 誘導交配
上午(一般在7:00左右)用手抄網將雌蝦池內的殘餌等污物清理出池,然后邊排水,邊清潔池底,當水位下降到原水位的一半時,關閉充氣管,入池將性腺發(fā)育成熟的雌蝦挑選出,移至雄蝦池中交配。然后邊排水,邊加入新鮮海水,對流3~5 min,再加水至原來水位,投喂沙蠶。
交配12 h后(19:00左右),用手抄網將雄蝦池內的殘餌等污物清理出池,然后邊排水,邊清潔池底。當水位下降到原水位的一半時,關閉充氣管,入池將雌蝦撈回,檢查雌蝦的交配情況。如雌蝦的納精器上黏固有白色精莢,則視為已經交配。已交配的雌蝦用濃度為20 mg/L的聚維酮碘或200 mg/L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 min,沖洗干凈后放入產卵池中,密度以4~6尾/m2。沒有交配的雌蝦撈回原雌蝦培育池中。
5.3 產卵孵化
5 h后(24:00左右)將產卵后的親蝦撈回原雌蝦培育池中,將產卵池中的污物清除。產卵池內充氣量要小,以防精莢脫落,防止發(fā)生溶卵,保持安靜。每隔半小時,將沉于池底的卵輕輕翻動起來。孵化時間13~15 h,孵化池內氣石1個/m2,持續(xù)充氧,充氣使水呈微波狀。
5.4 產卵后處理
產卵后的親蝦撈回原培育池中進行恢復培育,雌蝦一次產卵量為10萬~20萬粒,親蝦在繁殖季節(jié)可多次交配產卵,卵巢成熟的間隔時間為3~5 d。
5.5 無節(jié)幼體收集
產卵池的孵化密度為30萬~80萬粒/m3。次日14:00左右,利用虹吸法將無節(jié)幼體收集于200目的網箱中,除去臟物,移入5 m3的幼體桶中,微充氣。取樣前加大充氣量使幼體均勻分布,用50 mg的取樣杯在幼體桶中取樣計數(shù),計算桶中幼體數(shù)量。幼體入池前,將幼體移入手抄網(200目篩絹),200 mg/L福爾馬林溶液浸泡30~60 s,取出用海水沖洗,然后移入池中。
6 苗種培育
6.1 水質要求
培育水經沉淀,兩次砂濾后注入池中曝氣,水位保持在0.8 m。用20 mL/m3甲醛消毒,殺滅原生動物和細菌,并可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1 d后加碧水安(1 mL/m3)、速解寶(3 g/m3)和EDTA (8 g/m3)調節(jié)水質。水溫保持為30~31 ℃,鹽度30‰~32‰,pH值7.8~8.4,氨氮<0.05 mg/L,亞硝酸鹽<0.01 mg/L,溶解氧>5.0 mg/L。無節(jié)幼體入池前,將充氣量調小。無節(jié)幼體培育密度10×104~ 20×104尾/m3。
6.2 餌料投喂
無節(jié)幼體:無節(jié)幼體靠體內的卵黃提供營養(yǎng),無需投喂。若腹部已向后延伸,可用眼觀察,一般是無節(jié)幼體Ⅴ、Ⅵ期,準備投餌。
蚤狀幼體:當觀察到蚤狀幼體開始“拖便”即可進行投餌。如未拖便,應及時檢查是否水質惡化,采取換水等措施。從蚤狀幼體開始投餌,每天投喂8次,投喂時分別為2:00、5:00、8:00、11:00、14:00、17:00、19:00和21:00。投喂蝦片1 g/m3·次,每日8次,每日增加1 g;投喂黑粒粉025 g/m3·次,每日8次;投喂螺旋藻粉0.5 g/m3·次,每日8次;投喂蝦苗成長促進素(ZP-25)0.75 g/m3·次,每日3次;投喂新BK505(New BK 505)1 g/m3·次,每日3次。餌料用300、250目網袋搓洗后投喂。投餌量根據觀察幼體胃腸是否充滿實物和幼體拖便長度進行判斷,做到充足又不浪費。
糠蝦幼體:糠蝦幼體開始投喂鹵蟲無節(jié)幼體和輪蟲等浮游動物。每日投喂12次,每2 h投喂一次,其中投喂蝦片等人工配合飼料6次,投喂鹵蟲和輪蟲6次,兩者間隔投喂。投喂蝦片3 g/m3·次,每日6次;投喂黑粒粉0.25 g/m3·次,每日6次;投喂蝦苗成長促進素(ZP-25)0.75 g/m3·次,每日2次;投喂新BK505(New BK 505)1 g/m3·次,每日2次;投喂BP(微囊開口飼料)0.5 g/m3·次,每日6次;投喂海草粉0.25 g/m3·次,每日6次。餌料用200目網袋搓洗后投喂。輪蟲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后進行清洗,將洗好的輪蟲倒入淡水桶中浸泡30 min,倒掉上層雜質后進行投喂。輪蟲投喂密度25 g/m3·次,每日6次。
仔蝦:仔蝦階段每日投喂每日投喂12次,每2 h投喂一次,其中投喂蝦片等人工配合飼料6次,投喂鹵蟲和輪蟲6次,兩者間隔投喂。投喂蝦片4 g/m3·次,每日6次;投喂黑粒粉0.25 g/m3·次,每日6次;投喂海草粉0.25 g/m3·次,每日6次。餌料用150目網袋搓洗后投喂。輪蟲投喂密度50 g/m3·次,每日6次。
6.3 日常管理
無節(jié)幼體:當無節(jié)幼體入池以后,即可升溫0.5 ℃。充氣量為微充氣。無節(jié)幼體外形像只小蜘蛛,略有游動能力,趨光性較強。耗氧量不大,打氣不需太強。
蚤狀幼體:水溫為30.5~32 ℃。從蚤狀幼體Ⅰ開始每天升溫0.5 ℃。每日加水量為5~10 cm,水溫與池水溫度一致,比重為1.010。充氣呈微波狀。
糠蝦幼體:水溫保持為32 ℃。每日加水量為5~10 cm,水溫與池水溫度一致,比重為1.010。充氣呈沸騰狀。
仔蝦:水溫保持32 ℃。每日換水10~20 cm,充氣呈強沸騰狀。
6.4 日常檢測
日常檢測主要采取顯微鏡及肉眼觀察法:
健壯的無節(jié)幼體活動在水體的上、中層,對強光線反應靈敏,游泳活潑,體表干凈,剛毛筆直整齊無畸形,體色微呈乳白色。不健康的幼體趨光性反應滯緩,活動在中、下層,肢體黏臟物,劃水無力,尾棘彎曲或畸形,上浮集中時水體呈微紅色,靜止時身體側位或腹面向下。
計數(shù)檢測:對蝦育苗中幼體數(shù)量每天減少1%~2%屬于正常情況,如果減少超過10%,則說明有嚴重疾病存在,應仔細查明數(shù)量減少原因。
燒杯肉眼觀察:將蚤狀幼體裝入燒杯中,對光觀察活力、體色、腸胃和拖便情況。置幼體于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附肢、眼柄等部位。糠蝦幼體擁有小蝦的外貌,頭尾朝下呈一直角彎曲狀,然后身體曲張,反彈跳躍游動。
(收稿日期: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