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峰
同學(xué)們,因為受習(xí)慣或思維定勢的影響,我們經(jīng)常會寫錯一些漢字,甚至覺得正確的寫法匪夷所思,心里嘀咕“怎么會這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一個漢字——“冒”。
蘇教版小學(xué)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9課《我和祖父的園子》中,有一個很簡單的生字“帽”,在學(xué)習(xí)這個生字時,不少同學(xué)肯定會想:五年級學(xué)這么簡單的字,太小兒科了吧!如果這樣想,你就錯啦!《咬文嚼字》2013年公布了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其中第八條為“漢字書寫中經(jīng)常寫錯的字:‘冒”。
“冒”人人都認識,卻可能落筆即錯,說它是漢字中的“第一號易錯字”也不為過。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來看看《說文解字》上是怎么說的:
冒——冡(měng)而前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冒”,表示的是“蒙覆著眼睛前進”。上面的“豎、橫折”表示古人戴的一種帽子,中間兩橫表示臉,帽子和臉之間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懊啊鄙喜抗盼淖謱懽?,楷體寫作“ ”,下不封口,兩短橫與左右豎不相連。看到這里,你還覺得以前寫成 “曰”或“日”是對的嗎?
從解釋中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冒”不管是和“曰”還是和“日”都沒關(guān)系,上面其實是個“冃(mào)”。這個字是“冒”的本字,而“冒”又是“帽”的本字,這關(guān)系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呀!
下面是“冒”的成長過程:
甲骨文的時候,它還是個象形字,上面的“犄角”表示的就是帽子上的球球裝飾,下面是頭套,整體其實就是一個帽子的生動寫照。到了金文,倆“犄角”沒了,下面加了個“目”,變成了會意字,表示我戴著頭套,還露了倆眼睛。到了顏真卿的楷體這兒,出事兒了,這上面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曰”,但書法家創(chuàng)作是有個性的,不能把書法作品作為漢字的標準,那后面王羲之的就更不用說了。我們書寫的時候,還是要以最后一個宋體為標準。
“冒”慢慢發(fā)展,由“冃”延續(xù)下來的帽子的義項就漸漸消失了,于是在左邊加了個“巾”,就有了咱們今天的“帽”字了。
冒呀冒,“感冒”的冒,“傻冒”的冒,“冒號”的冒,“冒名頂替”的冒,再把這“冒”寫錯的同學(xué)們,可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