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梅 劉偉 徐春霞
·護理研究·
信息輸入對年輕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趙小梅 劉偉 徐春霞
目的 探討年輕乳腺癌患者因知識缺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年輕乳腺癌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觀察組針對患者的需求給予及時有效的相關知識輸入,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宣教。結果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通過信息輸入后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通過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護理觀察組情緒狀態(tài)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有效的信息輸入,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睡眠、情緒狀態(tài)有明顯好轉,生活質量明顯提高(P<0.01)。
年輕乳腺癌;知識缺乏;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目前,乳腺癌作為中國女性中發(fā)病率最高的癌癥,有低齡化的趨勢。據調查,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年齡平均比西方國家早10年,其中西部地區(qū)有多達9.67%的乳腺癌患者年齡小于35歲。由于我國對乳腺癌的篩查普及率較低、相對資源不足、民眾缺乏乳腺癌的相關知識等原因加劇了乳腺癌患者的情緒障礙、生活質量下降等情況的發(fā)生[1,2]。本研究是針對于40歲以下年輕乳腺癌患者關于乳腺癌知識缺乏的研究,主要相關因素是:缺乏接觸相關疾病、缺乏信息來源、對信息誤解、認知有限。下面,就對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40歲以下年輕乳腺癌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輸入,觀察她們的情緒以及生活質量是否改善。
1.1 一般資料 我院乳腺外科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40歲以下年輕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術及化療、放療等后續(xù)治療。年齡26~40歲,平均年齡36.2歲;已婚43例,離異2例,未婚4例,喪偶1例,未育8例;學歷小學2例,初中17例,高中16例,大專5例,本科8例,碩士2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及科室健康宣教。觀察組由受過專業(yè)最新乳腺癌知識培訓、學習的4名護士,對25例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知識缺乏的護理。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從患者入院開始主動與患者溝通,要求溝通時間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15~20 min。一般先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評估患者的知識缺乏程度,制定適合于患者的信息輸入計劃。采取的形式包括發(fā)放相關知識手冊(由本科室編寫)、乳腺知識小講座、知識需求問卷調查、自由問答及微信解答及電話來訪等方式相結合,給予患者專業(yè)的、及時的、貼心的知識傳輸。
1.2.1 術前教育:術前年輕乳腺癌患者易出現否定、悲觀、絕望等情緒反應同時她們大多很在乎自己形象,但又被迫做出選擇,因此,患者很無助,會出現哭泣,拒絕手術、選擇強行保乳手術等現象。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專業(yè)護理組首先鼓勵患者表達情緒以及患者的顧慮,協(xié)同醫(y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講解相關知識,深入細致的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同時幫助患者做出恰當的術式選擇。盡量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
1.2.2 術后傷口愈合及患側上肢功能的恢復:年輕乳腺癌患者身體機能好,一般傷口恢復較快,但是乳腺手術傷口較大,愈合時間比較長。在臨床上依然存在傷口愈合慢、感染、引流液多、拔管困難等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護理組首先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營養(yǎng)、飲食、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然后給予相應的個體化的指導,同時對患側上肢鍛煉每日給與指導及督促檢查,離開醫(yī)院后給予家庭指導。
1.2.3 關于生育問題:乳腺癌患者現代的手術治療并不會引起不育而化療對乳腺癌的治療很重要,可引起可逆性停經[2],部分患者需要放射治療,而放射線會通過對血流、肌肉的改變輻射到盆腔影響卵巢和子宮,引起卵巢早衰對原始卵泡的損傷將帶來永久性停經及卵巢早衰,從而引起不育。本研究小組首先評估患者的年齡、婚育情況、生育需求以及治療方案,主動與患者溝通介紹相關知識,提醒患者向醫(yī)生表達生育需求,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同時提醒患者避免放療期間懷孕,引起畸形。
1.2.4 關于性生活:在中國大多數年輕乳腺癌患者不愿意探討也很少主動提及性生活問題,但是它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關,也會對夫妻感情造成影響。根據本研究組的調查,年輕乳腺癌患者存在以下問題①患者.在性生活時存在較多顧慮[3],害怕會引起復發(fā)、擔心患者身體消耗、乳房缺失使患者魅力減少產生自卑心理;②患癌后性生活減少,夫妻雙方溝通少;③患者對專業(yè)信息的需求。針對這些情況,我們給患者發(fā)放專業(yè)知識宣傳冊,讓患者了解一些基本知識,然后再進行個別指導,使患者與家屬了解到和諧的性生活有助于夫妻間的交流,有利于身心健康。
1.2.5 關于回歸社會:通過調查,患者回歸社會存在三個阻礙因素[4]:①患者自身因素:自身消極、對生活的前景及期望值降低[5];②社會家庭因素:丈夫與家人的鼓勵不足、社會團體的關愛不足,或者是家屬過度保護患者;③醫(yī)護人員的影響。本護理組根據以上情況,提供相關信息,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科學對待患病后的生存狀態(tài),及時完成角色的轉換,以健康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回歸社會。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的測定 采用QOL各項指標記分方法測定[1],內容包括體征、精神、心理社會與家庭等12項,每一項1~5分,總分60分。將生活質量根據各因素總分估計分為好、中、差三個等級:好41分,中21~40分,差20分,于患者術后出院時進行測定。本研究同時加入了患者的睡眠情況和情緒狀態(tài)兩個指標作為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通過信息輸入后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n=25,例(%)
注:對照組比較,*P<0.01
2.2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睡眠情況比較 通過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睡眠狀態(tài)比較 n=25,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比較 通過護理觀察組情緒狀態(tài)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年輕乳腺癌患者情緒狀態(tài)比較 n=25,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年輕乳腺癌患者本應具有受教育程度較高、接受能力強、信息來源廣等特點。但在本調查組發(fā)現年輕乳腺癌患者知識缺乏程度占到了85%以上,而且主要原因集中表現在:(1)年輕乳腺癌患者生活、工作壓力大、無時間和精力獲取更多、更專業(yè)的相關知識;(2)在患病后短時間內患者心理恐懼、情緒低落、害怕接受、拒絕接受相關知識;(3)年輕乳腺癌患者在術式選擇上信息需求量較大,比如有較強的保乳需求,但又害怕復發(fā);(4)患者對術后的生育、哺乳以及性生活存在顧慮;(5)對化療的不良反應,尤其是脫發(fā)和生育的影響易產生心理恐懼;(6)對于回歸社會,以及承擔家庭責任存在顧慮。
本調查組在臨床工作中見到了一些年輕乳腺癌患者在術前由于得知患癌后會出現悲觀、絕望、焦慮、抑郁、否定等常見情緒[6],加上信息需求量大,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出現不理智的選擇,通過本研究組的溝通與護理,患者術前情緒穩(wěn)定,術式選擇科學恰當,與醫(yī)生護士合作良好。
通過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發(fā)現患者在傷口愈合以及患側上肢功能恢復[7]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宣教不到位,患者愛美穿著緊身,不透氣衣服,影響傷口愈合;(2)飲食不健康,使用過多垃圾食品,傷口愈合較慢;(3)患者由于家屬過度保護,導致患側上肢功能鍛煉少,錯過了最佳功能恢復期;(4)患者在家庭承擔重要角色,干家務過早、過多,導致患側上肢腫脹[8],淋巴回流受阻。而年輕乳腺癌患者,傷口遷延不愈,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不便,以及經濟和精神負擔[9],同時患側上肢腫脹的恢復更是醫(yī)學難題,所以及時有效的知識傳輸,可以使患者,減少和預防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年輕乳腺癌患者比較關注治療(比如化療或內分泌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如何保護生育能力[10]、生育的時機選擇、生育與預后的關系。通過本研究組對患者的信息輸入,患者對治療有參與感,有信心,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減少。
通過我們的干預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正常的性生活[11],促進了夫妻間的溝通與交流,解除了心理顧慮,同時幫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達到了良好的狀態(tài),改善了婚姻質量,避免了患者因為無知而導致錯誤的生活方式[12]。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均有了明顯提高,但好多患者回歸社會[13]的現狀并不理想。年輕乳腺癌患者是家庭的支柱,社會的脊梁,如果不能很好的回歸社會,會增加家庭的負擔[14],甚至導致婚姻的失敗。同時良好的回歸社會能給予家庭正能量[15]、給子女的成長教育提供正常的家庭環(huán)境。通過本調查組的護理,最大限度的幫助了每位患者回歸社會。既達到內在回歸,就是指精神上的回歸,比如患者愿意與人交流,又達到外在回歸[16],就是指實實在在的參與到周圍的一些事情中去,促進康復。
總之,本研究組重在通過專業(yè)信息的輸入,矯正錯誤認知,改變無知盲從、主觀的生活方式。通過全程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時給予科學、專業(yè)的信息輸入,鼓勵患者表達需求與想法,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康復,最大限度克服障礙,幫助患者回歸社會與家庭。
1 夏萌.全程健康教育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探討.實用全科醫(yī)學,2006,4:579-580.
2 孫榮華,蘇新良,吳凱南.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問題.中國腫瘤臨床,2013,40:1-7.
3 裘佳佳,管佳琴,李平,陸箴琦.年輕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與情感體驗的質性研究.上海護理,2016,16:26-29.
4 仲艷.青年乳腺癌患者回歸社會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128-1130.
5 李樹玲主編.乳腺腫瘤學.第1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6.
6 姚晚俠,姚聰,許培查,等.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手術前后焦慮狀態(tài)的調查及分析.全科護理,2009,7:2821-2822.
7 張曉菊,胡雁,黃嘉玲,等.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97-400.
8 劉芳,曹德明,劉堅,等.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國現代醫(yī)生,2013,51 :8-10.
9 方瓊,吳蓓雯,沈坤煒,等.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現況調查.外科理論與實踐,2010,15:508-513.
10 郭桂芳,肖菊青,樸玉粉.乳腺癌患者手術后婚姻質量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58-261.
11 諸蕊玉,方學文,梁繼娟,等.乳腺癌術后康復干預對生存質量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90-491.
12 王文福主編.腫瘤學.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156-166.
13 湯立晨,狄根紅,邵志敏. 年輕乳腺癌患者診療進展.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16:1351-1354.
14 李靜芝,張麗娟,由天輝.延續(xù)護理對乳腺癌術后上肢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廣東醫(yī)學,2013,34:3059-3061.
15 胡曄,李惠萍,王德斌,等.乳腺癌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1326-1328.
16 周春蘭,李曉瑾,李文姬,等.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663-665.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4.045
050000 石家莊市,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
R 473.6
A
1002-7386(2017)14-2229-03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