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雄關,固若金湯。可為何不攻自破,讓滿清兵長驅(qū)直入?
事與愿違,明王朝防異族修長城最賣力,殫思極慮。可異族為何輕而易舉破城入關?
登上山海關,一連串的歷史問號,浮現(xiàn)在我的腦際。我問誰?
問關外,風沙漫卷,疏林搖頭;問關內(nèi),城廓巍峙,默然不語。
人們,已淡漠了堅城易破的孰是孰非了。
夕陽殘照。頭上,山海關箭樓下,“天下第一關”五個古樸肅穆的大字,鮮紅似血。
腳下,是土筑磚包的明長城山海關。
你可知道明朝修的長城有多長?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長達5130公里,一萬華里,綽綽有余,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
當時,全線的官兵多達十萬人。堅城精兵,似乎構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
也許是朱升“高筑城”的建議使朱元璋獲益匪淺。有明276年的歷史,幾乎沒有停止過修長城。帝裔們比祖宗更是有過而無不及。
在中國古代的正統(tǒng)觀念中,長城被看成華夏與外夷的分界線,或者說是胡漢的分域點。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起首。600多年前,朱元璋部將徐達風卷殘云追元兵至關外。敵人遁入天蒼蒼野茫茫的荒原大漠,鞭長莫及。
于是,徐達在此筑起了東枕燕山,南襟渤海的堅固軍事工程山海關,連接長城,以城為關。
山海關橫亙在遼西走廊上,把華北和東北截然分開。
蒼穹之下,長城如巨龍沿崇山峻嶺蜿蜒而來。山海關燕山為座,大地為基。如此,似乎尚嫌不足,把老龍頭伸進渤海里,形成了巨龍吸水的威武造型。
無可置疑,任誰踏進山海關,都會由衷贊嘆它的雄偉:五層樓高的城墻,近十米厚的城墻。從軍事意義上說,它確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巍然關隘。
可就是這樣的雄關,清兵卻能兵不血刃地開進來,雄在哪里,關住了誰?
這個問題,誰來回答?
只能由始作俑者的朱明王朝,特別是明末的幾位昏君來回答。
明末100余年間的6位皇帝,一半短命,一半玩家。泰昌未玩先死,登基僅1年;隆慶登基6年便死;崇禎不玩亡國。而國祚稍長的都是大玩家。
嘉靖在位44年,整天沉緬道家玩方術,裝神弄鬼求長生,把老命搭上了,口里還含著長生不老丸。萬歷10歲登基,在位47年。親政的38年中,競有25年躺在煙榻上吞云吐霧,把整個國家弄得烏煙瘴氣,天昏地暗。天啟在位7年,玩的是殺人把戲,殘殺東林黨人。殺人如麻,惡貫滿盈,22歲便一命乎哉。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天啟的喪鐘敲響那年,關外大敵皇太極凈鞭山響,當上了皇帝。這絕非歷史巧合,而是實力較量的結果。
當時,大金名義上仍是明屬,連桀鶩不馴的努爾哈赤都授明職,自己也只稱汗王。而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便公然稱帝,藐視明朝。
史家認為,皇太極當皇帝,改國號大金為滿清,與明朝分庭抗禮,標志著滿清羽翼已豐,問鼎中原的決心已下!
如日中天的滿清,已不把病入膏肓的明朝放在眼里了。
崇禎在風雨飄揺中接過乃兄天啟的爛攤子,想要勵精圖治已勢不可為,回天乏術了。
一代代種下的苦果,讓倒霉鬼崇禎來吞,這是歷史的不公。
內(nèi)政不舉,民不聊生,城防再堅固也無用。不是嗎?吳三桂一個意念,山海關便關門洞開。
難怪康熙帝駐足山海關不無揶揄地感慨:“當時廢盡民生力,天下何曾屬爾家?”
這詩,是一個勝利者后代的心聲,嘲諷挖苦了大肆修長城的朱明王朝:長城筑怨,有血肉筑就的長城就可高枕無憂嗎?在不修長城的康熙看來,心防重于城防,內(nèi)政重于外防。
我無意置評滿清入關的優(yōu)劣,也不忖度其天時地利與人和,倒是想起了300年前的山海關麈戰(zhàn)。時在1644年,農(nóng)歷甲申年。
這場改朝換代的麈戰(zhàn),卻是由三個中青年人指揮的。李自成38歲,多爾袞和吳三桂均32歲。亂世出英雄,三方統(tǒng)帥,在山海關內(nèi)外斗智斗勇,進行著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慘烈決戰(zhàn)。
從關外的一片石到關內(nèi)的小石河,千軍萬馬在殊死拚殺……
我默然無語,心中千萬次地叩問腳下的山海關,為何這場戰(zhàn)爭如此重要?為何勝者敗而敗者轉(zhuǎn)勝?為何弱者強而強者轉(zhuǎn)弱?
山海關,你何以讓吳三桂關門洞開?
是時,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明總兵吳三桂,面對前有多爾袞的十多萬滿清鐵騎,后有李自成20萬大順軍隊,猶如兩盤石間一雞蛋,危若累卵。吳三桂擁6萬人馬,雖也號稱關寧鐵騎,但用來自立自救猶如抱薪救火,自是螳臂擋車。
想不到明王朝九萬里山河,成群將領,數(shù)百萬軍隊,竟萎縮成一座山海關,一個吳三桂,6萬軍隊。
這點力量,用來擁明護明,無疑是杯水車薪。而夾縫求生,用作籌碼,則可待價而沽。吳三桂厲兵秣馬,或聯(lián)李抗清,或聯(lián)清抗李,二者必居其一。他首鼠兩端的秉性,決定了他絕不會雞蛋碰石頭,去拼無所謂的“貞忠報國”。而李自成、多爾袞也在千方百計招降吳三桂。
憑心而論,在抗擊異族方面,李吳聯(lián)盟的可能性較大。吳三桂也已表示投順李自成并已付諸行動。然而,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刑拷明降將吳父吳襄逼餉助軍,吳三桂兔死狐悲,想到自己到頭來也是明降將,終于同李自成反目成仇。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劉宗敏為雀驅(qū)叢、為魚驅(qū)淵,揮舞棍棒,把吳三桂驅(qū)向多爾袞。
多爾袞則搖著橄欖枝,回信吳三桂:“若率眾來順,必封以故土,爵為藩王,國仇可報,身家可保?!?/p>
吳三桂接過橄欖枝,冒天下之大不韙,引清兵入關。
雄偉堅固的山海關,不攻自破!破在民族敗類的意念間。
山海關,你何以讓李自成轉(zhuǎn)勝為?。?/p>
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大順軍歡喜若狂,陶醉了!
什么叫陶醉?陶醉就是熱衷或沉醉于某種事物或境界里!大順軍沉醉于勝利,熱衷于享受。
整個大順軍沉浸在巨大的勝利之中,在紙迷金醉中喪失斗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全數(shù)住進京城里。一輩子沒見過的金碧宮殿;夢寐以求的絕色美女;信手可拈的山珍海味;舉手之勞的玉液瓊漿……他們陶醉了,醉得不成體統(tǒng),醉得暈頭轉(zhuǎn)向。
李自成啊李自成,你平時軍令如山,紀律嚴明,為何一入京紀律就如此松弛。將領們占據(jù)高宅大院,你有禁止嗎?幾十萬士兵驚民擾民,你有制止嗎?
大順軍張狂了,松懈了,縱情享受,他們是在飲鴆止渴?。?/p>
到了吳三桂公開扯旗對抗,李自成才不得不親率軍隊征伐。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當李自成決戰(zhàn)吳三桂,眼看吳三桂支持不住時。清兵突入戰(zhàn)場,擊潰了大順軍。
山海關,成了李自成的“滑鐵盧”。
山海關,你何以讓多爾袞長驅(qū)直入?
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年輕氣盛,雄才偉略,他獲悉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滅亡,遂起全國之兵10多萬,擬繞道蒙古,進入密云出擊李自成。接到吳三桂借兵信函,多爾袞喜從天降。山海雄關,不可跨越,天賜良機,機不可失。多爾袞當機立斷,轉(zhuǎn)道南下。驃悍的滿清鐵騎,風馳電掣直奔山海關。
多爾袞足智多謀,怕吳三桂詐他入關,與李自成合軍滅他,即讓吳三桂同李自成廝殺。他擁軍不動,坐山觀虎斗,作壁上觀,以逸待勞。李吳決戰(zhàn),兩敗俱傷,多爾袞把握戰(zhàn)機,揮軍掩殺,贏得了山海關戰(zhàn)役的勝利,清吳聯(lián)軍,乘勝追擊李自成,占領北京。
山海關戰(zhàn)役,多爾袞成了大贏家,奠定了他清朝實際締造者的地位。
這樣,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終于成了萬里長城異族輕而易舉進入的第一關。
步下山海關。要去不遠處的姜女廟。我納悶:堅如磐石的萬里長城,固若金湯的山海關,何以毗鄰要建個哭倒了長城的姜女廟?
我再次叩問中國鐵血軍事舞臺、令人顫抖的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