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珍
一剪閑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華年。
小時,常聽爺爺講起觀山東岳廟的故事,說是一個賣豆腐的人第一次去送豆腐,出來時卻找不到來時的路了。在童年的記憶里,覺得這廟真是奇大無比。但處在“峰勢環(huán)抱勝地”的廟宇不僅經(jīng)歷了歲月的侵蝕,更是享受了后人給予的“恩賜”,有一天,徹底地被人夷為平地。在爺爺?shù)挠洃浝镎l家拿了椽子,誰家偷了砌墻的金山石……似乎都被他深深地刻在心里了,爺爺在給我們講述時,那神情充滿了對拆廟的人的痛恨和對廟宇的惋惜……
記得上學時,我們常常跨過用一塊塊拳頭大小的金山石鋪成的環(huán)山公路,來到山腳下,就可以看見好大一片地基。后來有同學在這里挖碎石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埋在土里的銅板,我確信這就是爺爺說的古廟遺址了。這廟起于何時,估且不去考慮了,重要的是那時每天上學放學都可以在這條山路上拾得一路野趣,把我兒時的歲月扮得流光溢彩。
冬去春來,草長鶯飛。映山紅、荊棘子、野栗子、松毛針、四腳蛇、金龜子,毛毛蟲……上學路上,這些都能給我們帶來數(shù)不盡的樂趣。依山而建的學校操場,雖然地上到處是坑坑洼洼的,但總能找出一塊平地兒玩跳皮筋,踢磚包,或到處拼命抓山羊。放學了,如果有興趣的話,幾個人還可以結(jié)伴摸進離學校不遠的山洞,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亮,順著山洞一直走,也就幾百米的距離,出了洞口,山下就是家。既可以避雨,又能滿足自己探險的欲望。
那時,爬山是我們的必修課。中午放學回家吃好飯,應付下父母要求做的家務就急急趕到學校,徑直爬到學校后面半山腰的積翠峰上,幾個人圍成一圈,聊天、聽廣播。如果時間充裕,我們還會去爬仙人洞,它在積翠峰東面,位置稍低,遠遠地就能看見巖石上刻的紅紅的“仙人洞”三個字,還有幾個像是虎爪的紅印。那時,一直固執(zhí)的認為,那是仙人升天時留下的腳印。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沿著窄窄的陡峭的巖壁不知疲倦地向上攀登,直到洞頂。順著仙人洞往下走,還有個和尚洞,因為這個小山洞就是一個簡單的洞穴,沒有可以玩味的地方,所以我們是不屑一顧的,山里的來鶴峰也因此不是我們向往的地兒了。
我們經(jīng)常從仙人洞出來到積翠峰上聽廣播,每當聽見“你知道嗎”節(jié)目的音樂響起時,我們就踩著坑洼的山路一路飛奔,回教室上課,我竟然從沒遲到過。現(xiàn)在想來,那時從沒訓練過的我可以在鄉(xiāng)運動會上得個跳遠比賽第一名和百米短跑第二名,也許就是這么練出來的。
再后來小學合并到香橋,我也去了滸關上高中。終于,在某年某天的某一刻不見了兒時學校的影蹤。可山還在,我還在……
時光,悄悄地把我的童年帶離了好遠好遠,年少時的記憶逐漸淡去,但關于陽山的故事依舊在我的心里縈繞,譬如,山坡上的學校,山洞里的行走,還有只聽說過沒有見過的那座廟……
峰巒逶迤也好,紫氣氤氳也罷,生活在陽山腳下的人們不可能都這么風雅,但是他們肯定不會忘記陽山給予他們一輩又一輩的滋養(yǎng)。如今,我有幸看著蕩口的復綠,看著大陽山國家生態(tài)公園的落成與紅火,看著陽山腳下人們的生活日益美好,我想,我是一個幸福的陽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