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一次去看梅花,是在細雨輕飄的雨霧里,花開半樹。
當我們撐傘來到高高的山崗上遠遠地向下望去,整個梅海就不真切了,隱隱約約地就成了一種夢境般的迷離。這樣的夢引誘著我的心緒,一縷淡淡的憂傷不禁盈滿眼簾。多年以前,也是在這樣細細的雨幕中,靜靜佇立,凝視著那一株株結滿花苞的秧苗,任雨水打濕我的衣裳,似乎有一種世界盡頭的清冷,遠了塵世,淡了時光……
久居都市的人們,在熟悉了城市里特有的氣息之后,總會生出一些理由而選擇“逃離”,為迎面而來的清新,為卸下一身的疲乏尋找一刻的灑脫,來到郊外,鉆進了遠離市區(qū)的梅林。
走進梅林,游人雖多卻少了往日的喧嘩,在這春雨紛紛的世界里更能感受到這山間的悠遠與寧靜,每一個賞花人的臉上多了些恬淡安然,在步履從容姍姍來去的游歷中好似多了歲月的寂寥與厚重?;m半開,悠悠暗香也被雨水沖洗得沒有影蹤,可人們依然耐心地走完賞梅的心路,沒有一句怨言,有的是那心如水的悠然。靜候流年,以待花滿枝頭。
靜候流年。
如果一個人只是純粹地靜守流年,那只是一種孤獨,是伴隨著寂寞難耐的煎熬??墒牵绻阍陟o候流年中不停地思索,甚至是有著一種痛定思痛的絕決,他的思想就不是靜止的,他是在靜靜地等待著自己人生宇宙的最后爆發(fā),最終會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來迎接新的生活。他在孤獨中追問自我,在孤獨中磨礪自我,在孤獨中完美自我,在孤獨中挑戰(zhàn)自我。有思想的人會在孤獨中塑造著人生的奇跡,他不孤獨,因為他和思想在一起……
靜候流年,以待花開。
有時,回憶真的就像一把細細的錐子,扎在身上,痛楚卻在心里。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個令我心痛,令我懷念,讓我想要忘記又無法舍棄的故鄉(xiāng)啊,你給了我生命的希望,卻不能給予滋補我生命所需要的養(yǎng)分。在生活的海洋里我沉浮跌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拼搏無門,幾番掙扎。最終,我選擇了靜候……肩上扛著一把開荒的尖鎬走向了一片荒蕪,播下種子,等待收獲,收獲黑色的土壤帶來的希望……生活終會讓我們懂得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只要你不肯為苦難的命運低頭折腰,濃了歲月的是永不言敗的過往。
靜候流年,以待花開。
如今,南國的梅,雖然很少欣賞到雪中傲然綻放的身姿,但,他的花開依然選擇在寒涼時節(jié),經(jīng)過凄風苦雨后,才把最美的容顏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梅花香自苦寒來。
靜候流年,以待花滿枝頭。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5年第15期)
山塘寫意
走進山塘,你可以說它不算太美,可它的確是以樸實令人著迷的。
走過這條古老的街道,踏著用凹凸不平的青石鋪就的小路,你就會從現(xiàn)代的繁華融入到充滿古建文化的生活情調中。臨水而建的舊式小樓,透著古老的生活氣息。粉墻黛瓦,木制雕鏤,蠡窗映波,不禁讓你沉醉于“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觸摸一段歷史,了解一種文化,會使人沉浸,產(chǎn)生許多冥思遐想。
有人說山塘街是衣食住行最百姓的一條老街,身臨其境,你就會領悟到這句話的真實。
當早晨的陽光潑向這條千年老街時,昨夜的靜寂便被河道里畫舫輕微的馬達聲驚破了。此時,老街的居民醒了,他們伸展下腰身,隨手拉開窗簾推開窗,感受著秋日里晨光撲面的味道。早餐過后,老街居民便忙碌起來,用他們特有的江南溫婉喜迎八方佳賓,廣納四海豪客,各色各樣的小生意火熱了整條街,七里山塘開始了它一天的繁華。
午后,你若是在秋日融融的陽光下,到山塘街走一走,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街口處,買上一塊梅花糕,你不但能享受美味,還能聆聽賣梅花糕老伯娓娓道來的故事……乾隆帝暢游江南,來到七里山塘,御筆留下“山塘尋勝”四字。他不但欣賞這里的風光,而且還與梅花糕結下了緣分……
閑庭信步,歷史的遺留終究會被時間刻鑿得體無完膚,山塘街舊時的繁榮逐漸被流光湮沒,不復歷史的繁盛。雖然,我們復制不了歷史,但是從山塘街遺留的各具特色的會館和富人家的古牌樓,我們可以窺探到七里山塘當時的鼎盛??蔹S的細枝藤蔓,爬滿了斑駁著歲月的墻,那面不倒的墻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向人們訴說著這份歷史的厚重與曾經(jīng)的輝煌。
蘇州的“園林文化”享譽中外,蘇州的水更是久負盛名。在蘇州,只要有園林的精致典雅,就會有水的繾綣。只要有水的靈逸,就會有橋的深情佇守。因而,蘇州文化是離不開橋的。我想,蘇州的“橋文化”也應是其特有的一種鄉(xiāng)土文化吧。
在山塘街游覽,橋,必然會成為你眼中的一道風景。一座橋便是一個故事,一座橋便是一個傳說?!捌呃锷教疗哓倶?,水陸相鄰橋相望?!睒?,不但增加了水巷的情調,還增添了空間結構的審美藝術,豐富了山塘街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乘一葉畫舫,聽一曲吳謠,悠然蕩過一孔孔石橋。靜立船頭,驀然回首,只見橋孔與水中的倒影渾然一圓,這一情境曾讓建筑大師貝聿銘擊節(jié)叫好。
悠悠山塘水,古街千年伴。來到山塘卻不乘一葉畫舫,確為一大憾事。
漫游山塘,訪古探幽是必不可少的。玉涵堂是明代吏部尚書吳一鵬的故居,歷史悠久,是蘇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它的雕梁畫棟,亭臺樓閣無一不顯示出了明代建筑特點和古代文化藝術特色。汪氏義莊的兼濟天下、貝家祠堂的文化傳承無不為七里山塘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入夜,這“東方水街”更會讓你流連。河邊,街道,宅院,火紅的燈籠亮出山塘夜色的繁華,點點燈光羈絆住游人的腳步,山塘不會因為夜晚的降臨而變得寧靜。
兩岸的燈籠交相輝映,紅色的燈光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水中,在瀲滟水光中輕輕蕩漾。此時,山塘河就更加的唯美了。細聽,隱約一曲古老的吳韻從河中畫舫傳來,是今人吟唱,還是古人弄簫……想必明清時山塘河的繁華也不過如此吧。不過,櫓聲似乎已成為遙遠的記憶了,逝去的還有搖櫓的江南妹子唱著的軟軟糯糯動聽的吳歌謠。
在水光波影的倒映下,那千年不逝的悠悠遺夢,還影印在河床中,是否有人還在吟詠“斟酌橋頭花草香,畫船載酒醉斜陽。橋邊水作鵝黃色,也逐笙歌過半塘”呢?
(選自《陽山周刊》)
作者宮利民,蘇州陽山實驗初級中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