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高忠嚴
摘要人魚故事是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經典類型。從早期的《山海經》到《太平廣記》,再到明清筆記小說都有記載。魚類本身的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促進了人魚故事的發(fā)生;人魚性別的演變與身份的平凡化,構成人魚故事的發(fā)展動力。從民間文學角度看,報恩、愛情是人魚故事的兩大主題類型。
關鍵詞人魚 民間故事 報恩主題 愛情主題 類型
人魚故事是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經典類型。從早期的《山海經》到《太平廣記》,再到明清筆記小說都有記載。人魚形象大概有兩個類別:(一)人魚器官組合型。這一類人魚具有人面而魚身,如《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面而魚身,無足”(二)人魚互化型。這一類人魚,形象較為豐富,在一定的時機下化身為人類,且“與人無異”,因此,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也更為密切。人魚形象古已有之,那么,魚類是如何與人類產生關聯(lián)呢?這與古時的人類魚崇拜脫不了干系。
1人魚故事的生成原因
首先,水深魚多,魚類產卵多,常被人們賦予生育、繁衍的含義。《山海經》與《博物志》中還有關于魚死仍可復生的記載,蘊含著古代人們對長生的渴望。人類對魚的崇拜,應是從一種美好的寄托開始。其次,魚類從水而居,是陸地居民不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具有一定神秘性和威脅性?!短綇V記·橫公魚》記載,“有橫公魚,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魚類一方面滿足了近海居民的生存需求,甚至被賦予藥物之奇效,一方面又與人類有著各種沖突,危害著人們的正常生活。第三,古代人們對于自然災害不解且恐懼,于是極為渴望湖泊海水中能有圣明之君來管制,這才有了治水的顓頊、鯀父子化為“魚婦”“玄魚”的傳說,甚至中國古代管理黃河的水神河伯也被賦予人魚的形象。
其次,人魚記載中,人類、珍珠與魚類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首先,魚類與貝類有相似的生活環(huán)境,其次,《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怒舭是一種能產珍珠的珠母貝,較早地把珠與魚聯(lián)系在一起,但還未與人魚產生關聯(lián)。直到《搜神記》記載“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边@里的鮫人眼能泣珠,此后的《博物志》《述異志》等眾多著作中,延續(xù)了這一情節(jié)。這是人魚形象豐富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也因此才有了人魚泣淚報恩的主題,對后世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
最后,從先秦時期到當代民間故事,從“鮫人”到“美人魚”,人魚經歷了由河神到普通人的變化,人魚性別自漢代以后初步具有了女性的性別傾向,唐代以后又增添了女性的風情與美貌特征,具有了魅惑與性吸引力,逐漸形成后世“美人魚”的雛形,構成人魚故事發(fā)展的動力。
2報恩與愛情——人魚故事的類型研究
《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動物故事下又包括動物女故事與動物報恩故事,二者同屬于民間童話故事的經典主題,但又常常交錯出現(xiàn)。其中報恩的動物包括虎、蛇、鳥、蛙等。因此人魚報恩與愛情主題的出現(xiàn)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劉守華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中,提出以中國南部、越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的印度半島、印度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區(qū)輻射形成的以“神魚相助”為母題的灰姑娘型故事圈,包括我們談到的“動物女”與“動物報恩”故事。由于魚類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近海漁民對于魚類的生存需求,從根本上使得該類型故事有著一定的發(fā)生區(qū)域,即故事圈。需要提出的是,顓頊、河伯都是北方人,因此,早期的人們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塑造了治理、對抗洪水的河神人魚形象。這是傳說與故事地方性的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劉守華先生所講的中國南部的“故事圈”。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人們對自然力的認知度漸漸提高,人魚形象也不再僅僅是神化的人物,它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或因魚類特有的生殖、繁衍等含義使之與人類產生愛情故事,或因泣淚成珠且具有一定價值而產生報答主人恩情的故事,此時的“故事圈”也相應地發(fā)生了南移,人魚報恩與人魚愛情成為人魚故事的兩個基本主題。
2.1報恩主題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提出以《葉限》為代表的“神魚相助”母題,分析了先民魚崇拜的因素,并提到“此類故事植根于原始思維的沃土,魚表繁殖,魚兆豐稔物阜,魚通過有人性及長生善化的特性,使它領有人類恩主的地位”。而人魚報恩的故事類型初見于文學敘事中則源于鮫人能夠泣淚成珠,且具有一定的價值,并以紡織、賣絹等為生計方式。東漢郭憲之《洞冥記》載“(吠勒國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于鮫人之舍,得淚珠。則鮫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庇涊d了鮫人之淚“泣珠”說,并被異國人視為寶貝,表明了鮫人泣珠的價值,這是后世鮫人能夠報恩的基礎。此后人魚“泣珠報恩”的故事基本定型,且多次出現(xiàn)于后世文人的作品中。
近代民間故事記載中,泣珠雖不再是人魚報恩的唯一途徑,但哭泣流淚仍是人魚故事的主要因素之一。福建民間故事《窮書生與海龍女》講述鯉魚因貪玩被漁夫捉住,在漁夫叫賣時,眼里流著淚水,書生產生憐愛之心,花掉身上所有的錢,買下了它,并放生,為報其救命之恩,鯉魚稱自己是東海龍王的女兒,贈予書生三顆寶珠,在書生危難時刻解救了他。
西安《何釣魚》故事講述何釣魚釣到一條流淚的魚,因不忍心傷害它,所以放生。為報答恩情,小魚化身為美麗女子,來到何釣魚家中,每天給他做飯。何釣魚生疑,躲在屋后觀察才發(fā)現(xiàn)做飯的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姑娘解釋自己是東海龍王的孫女,為報答何釣魚曾放她一條生路特來幫助他。此后二人結為夫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一類型的民間故事情節(jié)可以總結為:神魚被人們捕獲時,留下眼淚,人類產生憐愛之心,放之一條生路,后神魚化為美麗女子,或以身體力行,或以獻寶的方式報答恩人。人魚報恩故事中,人魚身份由紡織賣絹、自食其力的凡人身份演變?yōu)辇埻跤H屬的“貴族”身份,凡人身份的人魚以泣珠為單一的報恩方式,而“貴族”身份的人魚則更加具有報恩的能力,總的來說,報恩途徑由泣珠演變?yōu)樯眢w力行或獻寶等,內容豐富且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但神魚流淚的情節(jié)一直延續(xù)了下來,使得民間故事的傳承性得以凸顯,可以看出,神魚流淚的情節(jié)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2.2愛情主題
在動物故事中,不乏人鬼、人妖的愛情主題作品。前文提到魚類繁衍快、具有女性魅惑力等原因,推動著人魚愛情主題的發(fā)展。
《太平廣記·微生亮》記載三尺白魚化為美女與男子結為姻緣之事,且人魚具有“潔白端麗”的容貌。也有男性人魚與普通人家女子結為姻緣的記載,《太平廣記·王素》講述會稽余姚縣百姓王素有一十四歲美貌女子,鄰里前來提親者眾多,父母憐惜她而不嫁,一日,有一少年稱江郎,姿貌玉潔,父母喜愛他的容貌,就答應將女兒許配給他。次年懷孕生子,所生之物如絹囊,母親剪開一看均是魚子。晚上王素女發(fā)現(xiàn)他脫下的衣服全部有鱗甲的痕跡,遂用大石頭壓住衣服。等到天亮,昕到屋里有大的震動,進屋便看到床下有條白魚,即是江郎所化。這里講述人魚化為男性與女子成婚,因衣服被壓在石頭下無法穿著,變?yōu)樵?,值的注意的是,這里的江郎“姿貌玉潔”,而王素一家人則是“愛其容質,遂許之”??梢钥闯觯幢闶悄行匀唆~,也被賦予“貌美”的特質,這種人魚必美的心理,是人魚之所以演變?yōu)槊廊唆~的先決條件,為女性人魚的定型奠定了基礎。
因此,人魚身份的由神到人,以及人們對于人魚審美成分的加入,為女性人魚的定型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人魚故事的發(fā)展。
到了近代,人魚的愛情故事仍在繼續(xù),江蘇常熟地區(qū)的《鳳尾魚與黑知了》講述常熟小鎮(zhèn)有一富人家女兒名鳳姬,身后有一條尾巴,因為有此缺陷,其父為之尋得窮小子黑三為夫,想用富貴來彌女兒的缺陷,黑三知道實情后答應不說出去,不料在一次酒后經不起他人追問,說了出來。此事鬧得滿城皆知,鳳姬姑娘痛哭流涕,跳入長江化為鳳尾魚。
總的說來,人魚故事的愛情主題大概分為兩類,一類因報恩結姻,如上文提到的西安民間故事《何釣魚》等;另一類則多由于人魚的特殊身份而不被認可,如《太平廣記·王素》《鳳尾魚與黑知了》等。
3余論
魚類的習性及其與人類生存密切的關系,使得人魚形象與故事的發(fā)生、演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從早期的《山海經》到近代的民間口頭故事,人魚最初的多重身份、男女皆有的形象,經漢、唐時期的加工,到宋代以后基本定型。人魚身份與性別的變化,推動著人魚故事的演變,人魚故事也隨著報恩、愛情等多種敘事元素的加入逐漸豐富、完整。今天,我們在欣賞西方美人魚故事的同時,不應忽視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豐富的人魚故事及其演進,除了一定的文學價值、審美價值外,人魚故事在圖文演進、民間故事類型等多個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