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玲
摘要:閱讀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本文以一節(jié)示范課為例,探求提高中職英語閱讀課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文化教學;語篇教學;交際能力
英語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許多學生英語水平遠未達到初中英語教學目標。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教師們感到十分困惑:如何設計教學?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一堂公開課來談一談如何進行教法革新。該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Family,Unit two,Book one,English for Vocation School
教學過程:
本課是圍繞“我的家庭”為中心話題展開的。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匯和句型,聽懂并能熟練地使用介紹人物的基本用語
1.導入(leading-in)。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幾張PPT,內(nèi)容分別為我家人的照片,并配以柔和的輕音樂。當悠揚的音樂響起時,我會用簡單的英語向學生介紹我的家人。
教學反思: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可以了解生活中的我,增加了我的親和力,使師生之間更容易溝通,便于教學的開展。圖片、音樂的運用,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diào)動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教學。
2.從聽力入手,整體感知。據(jù)統(tǒng)計,人們在語言交際活動中,45%時間用于聽,30%時間用于說,16%時間用于讀,9%時間用于寫。從這組數(shù)據(jù)中,我們不難看出,聽的重要性。
導入之后,我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在聽錄音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為此,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Is her brother a student?
How old is her grandfather?
Is her mother popular with her students?
由于學生的聽力水平有限,有的還不能完全通過聽來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沖動,急于打開課本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做真正地實現(xiàn)了“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教學反思:聽懂英語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教師要抓住有限的時間和教材上一切可利用的語音材料進行訓練。
3.閱讀教學(Reading)。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單純是要學生學習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學習文化、發(fā)展閱讀技能和策略,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1)注重文化教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變現(xiàn)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對于本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判讀這些問題是否合適:
1) Are you married?
2) How old is Miss Wang?
3) 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顯然,上述問題是不符合英文習慣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抽出時間去介紹西方禮儀和禁忌。教師也可幫助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故事、報紙雜志文章,促使學生留心并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這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2)采用問題教學模式。閱讀并非被動的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因此,提問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預測—檢驗預測—再預測的最佳方式。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設計的問題如下:
1) What does her father do?
2)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family?
3)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her family?
通過提問可以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檢查學生對閱讀任務的準備情況;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學生對文章基本事實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
(3)采用語篇教學法。文章是具有內(nèi)在邏輯相關性的結構系統(tǒng)。因此,如果我們把語言基礎知識從它的載體(篇章)上剝離下來,鼓勵教一個個語言點,所理解到的知識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因此,本節(jié)閱讀課的我所采用的是“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首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層次結構,行文線索以及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態(tài)度和寫作意圖。其次,在對全篇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認知之后,進行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子的學習。最后,對關鍵詞、主題句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理解,并結合所掌握的文章的層次結構,深化文章閱讀。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yōu)榱私鉀Q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語言問題,最終的目的是利用已掌握的信息進行交流。
對于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結合書本11頁的家庭照,利用所掌握和理解的關鍵詞、主題句,結合本文的層次結構,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和內(nèi)容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
教學反思: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重視對詞句和語法的學習,更重視對文化的學習,對語篇結構的整體把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語言交際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