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凡
摘要:作物種質資源,又稱為品種資源、遺傳資源或基因資源,是地球上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作物種質資源我們能有效的培育出優(yōu)質高產的農作物,為我們國家的食物安全提供保障,有利于農業(yè)的健康有效發(fā)展。因此保護利用種質資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作物種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進行概述,對合作保護和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作物種種質資源 保護 利用 合作
一、我國作物種種質資源概述
作物種種質資源對我們的農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寶貴的地球公共資源。合理有效的保護、開發(fā)、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有利于更好的維護生物多樣性,對提供安全的優(yōu)良作物做出重要貢獻。合作在保護和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上顯得尤為重要。作物種質資源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我們的衣、食等各個方面。優(yōu)質的作物種質能夠為人類提供食品和藥物的原材料,同時還為當今社會日益發(fā)展的生物科學源源不斷的基因。保護、研究、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是國家農業(yè)發(fā)展的必要保證,也是提高國際地位有力競爭的籌碼。作物種種質資源有著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值得我們開發(fā)利用,更好的造福人類。當前作物種種質資源已經成為國際上熱門的關注點,成為體現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作物種種質資源數據庫的建立已經成為一種必要選擇。它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性資源。它對國家農業(yè)持續(xù)性健康發(fā)展,加強農業(yè)基礎、提高農業(yè)性服務、增強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具有全局性持久性的重要意義。作物種種質資源實際上就是物種基因資源,私營部門、公共部門和非盈利部門以及整個社會共同合作都有利于作物育種事業(yè)的發(fā)展。當前我國作物種質資源豐富,通過建立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為作物種種質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建立保護庫、保護點,以及完善相關立法,構建了良好的物種種質資源系統和相應的法律保護體系,是我國管理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基礎。
二、我國當前在作物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上存在的問題
(一)作物種種質資源缺乏一定的分享體系,使得作物種種質資源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共享,科研進展緩慢。保護者不能夠及時的分享信息,使用者用于科研發(fā)展也進展緩慢,嚴重的阻礙了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和利用。
(二)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商業(yè)價值難以快速實現。由于公益性的研究落實不到位,無法使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價值得以體現,這使作物種種質資源利用存在缺陷。
(三)對作物種種質資源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使得我國在作物種種質資源上一些成果進展緩慢。研究不系統不全面,導致能夠用于科研項目的信息也尤為有限,難以提供針對性的實質有效的信息資源。
(四)我國作物種種質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因為作物種種質資源研究起步較晚,在作物種種質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研究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采用的模式都較為陳舊,缺乏新思維,導致我國與世界上有關方面的發(fā)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物種在沒有充分保護,用于研究的時候就已經絕種了,這也成為作物種種質資源研究上的一大遺憾。
三、合作對于作物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性
合作就是“多方共同從事一項事業(yè),來達到共贏的目的。保護作物種種質資源需要多方的合作,這樣才能達到高效利用、合理開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我國在合作保護利用作物種種質資源方面可以借鑒的新思路:
(一)憑借合作關系促進作物種種質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共享利用。通過建立完善的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平臺。各方共同利用信息、交換信息。前期考察,收集保存作物種種質資源的相關信息,由專業(yè)的人員進行評估,后期的錄入,共享以及保護信息。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種種質資源得到多方充分利用。建立一個有效的平臺機制,在明確權益關系的前提下進行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共享交流,錄入者和使用者都能夠共享信息用于研究。共享平臺的日益完善和權益分享的明確,能夠在公平利用的大框架下各方公平使用平臺上的信息。合法有效的共享信息,避免資源浪費。比如世界范圍內建立的一些特定作物的協作機構及其信息網絡。各國之間能夠對特定作物的信息交互使用,用于各自的開發(fā)和保護。這些科學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良農作物品種、新興農作物推廣上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小麥、玉米。通過全球范圍內作物種遺傳資源的共享,人類已經在提高物種抗性,培育良株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共同的遺傳資源,共同的作物種成果,更高的產量,有效的解決饑餓問題、貧困問題,更好的造福人類。
(二)跨組織跨部門的協作也利于作物種種質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作物的培育、開發(fā)、保護并不是單一部門的職能,而是需要全社會不同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私營企業(yè)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可以研究能夠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物種。而專業(yè)的公共部門則善于研究特定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條件,以此來開發(fā)出良株,最終用于更大范圍內的生產,最終產生效益。種子公司開創(chuàng)多樣化的作物產品市場,非盈利的育種部門則來進行作物育種。這中間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來保障育種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是一個不同部門不同職能通力合作的過程。這樣各自都能在擅長的領域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三)設置專利,保護信息資源,使物種種質資源信息流通更加廣泛。增加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私人投資,有利于作物種種質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運用。人們可以利用有專利的作物種種質資源進行雜交,培育出更加優(yōu)質的作物用于生產生活。這樣沒有降低門檻的運用受專利保護的作物種種質資源有助于推廣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
四、結束語
通過對作物種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進行了淺要的分析,我們能夠明確作物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必要性,認識到當前作物種種質資源利用保護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而合作能夠有效解決作物種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所遇到的難題。正所謂一加一大于二,通力合作不僅可以滿足各方的需求,最終還能達到對作物種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造福人類。因此,我們要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這樣才能實現對作物種種質資源的保護及高效利用,為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盧新雄,曹永生.作物種種質資源保存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1(3):43-47.
[2]中國種子協會赴美考察團.關于美國農作物種業(yè)的考察報告[J].中國種業(yè),20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