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王晨景
摘 要: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而對應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速度也在逐漸增加,這使得全球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各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垃圾的處理,為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我國和歐美的發(fā)達國家相繼開展了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的研究,通過對各國城市垃圾收集措施等進行整理,設計了一套對應的綠色環(huán)保自動化垃圾處理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能夠在我國未來發(fā)展中高效處理城市垃圾,減少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對環(huán)境的破壞。
關鍵詞:智能垃圾桶 綠色設計 檢測分類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6(a)-0124-02
對于城市生活垃圾,其在當前各國城市化發(fā)展中都是一個較為頭疼的問題,同時也是制約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對于城市生活垃圾,若能夠充分利用,其不僅能夠有效減少當?shù)爻鞘欣鴮χ車h(huán)境的破壞,同時還能夠為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帶來巨大的空間。對于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來說,其每年的數(shù)量可以達到1.6億t,且這一數(shù)值還在以每年8%~10%的恐怖速度增長,這對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制約。但若對城市垃圾直接進行處理,往往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同時由于城市垃圾中包含有廢舊電池等,這些垃圾會對當?shù)氐耐恋丨h(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為此,在當前,我國對于城市垃圾的處理大部分是進行直接填埋,還有少部分高污染的垃圾采用露天堆放和燃燒等形式進行處理。而對于發(fā)達國家來說,垃圾分類處理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這使得當?shù)氐睦幚砉ぷ鬏^為先進,并為后續(xù)垃圾處理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等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當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通過不同的垃圾箱顏色來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處理,從源頭上避免了垃圾處理的難度。但采用人工分類運輸進行垃圾處理,不僅成本較高,且在進行垃圾處理時的工序較為復雜,如何對城市垃圾進行自動化分類整理是當前我國研究的重點項目,在該文中對自動化流水線垃圾處理進行了分析研究。
1 系統(tǒng)總體結構
對于全自動智能分類垃圾桶,其整體結構采用的是紅外線智能反應垃圾桶和智能分揀小車等,這是一套完整的自動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tǒng),通過其中的紅外感應裝置,垃圾桶能夠對即將回收的垃圾進行感應,從而確定垃圾桶的閉合狀態(tài),防止垃圾桶內被丟入其他類型的垃圾,同時保證垃圾桶內的垃圾異味不會傳出,影響城市整體美觀。而在垃圾桶內的垃圾出現(xiàn)滿載狀態(tài)時,其能夠通過桶內的壓縮裝置對垃圾進行壓縮處理,從而保證垃圾回收具有充足的空間。而對于壓縮后的垃圾,分揀小車能夠根據(jù)垃圾桶的顏色選擇合適的打包形式,將這些垃圾運輸?shù)胶线m的區(qū)域對其進行收集,且在這一過程中,分揀小車中的感應系統(tǒng)能夠對自身的承載狀態(tài)進行判斷,滿載后進行運輸和處理。這一系統(tǒng)的應用能夠更加高效環(huán)保地實現(xiàn)垃圾的快速處理,將垃圾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類,減少了城市垃圾處理中的人力物力消耗,這是未來城市垃圾處理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2 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分析
2.1 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簡介
對于當前的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其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能夠簡易使用的家庭式,這種垃圾桶較為輕巧,能夠在大多數(shù)家庭中使用,另一種則是體積較大的垃圾桶,這種垃圾桶的內存空間較大,能夠適用在教學樓和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區(qū)域,其承載垃圾的能力較強。紅外感應分類垃圾桶對于垃圾的收取是通過紅外線對垃圾進行掃描,掌握垃圾的類型,然后根據(jù)人手同垃圾桶之間的距離和人手的動作判斷是否打開垃圾桶蓋子,這種垃圾桶,在使用時能夠通過內部的電容對垃圾桶蓋的開合進行延時處理。在人或者動物靠近垃圾桶時,垃圾桶上的紅外線能夠對其進行檢測,這時垃圾桶內的延時電容開始工作,在人或著動物靠近垃圾桶之后,其根據(jù)人或著動物的動作進行反射性開合,一般情況下,對于智能分類垃圾桶,其反應時間大約設計在5 s左右。通過這種設計,垃圾桶能夠避免行人通過時突然開合,導致其內部垃圾產(chǎn)生的異味影響行人通行,造成環(huán)境污染等。而對于垃圾桶的內容,其安裝有對應的電力或者人力壓縮裝置,能夠對垃圾桶內的垃圾進行壓縮處理,從而保證垃圾桶內的空間能夠滿足垃圾的承載,同時減少了分揀小車的重復運輸,節(jié)省了能源的消耗。另外,在垃圾桶的功能中還設有煙灰缸等功能,其能夠方便行人的各種行為,保護周圍環(huán)境不被破壞。
2.2 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設計
對于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其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垃圾桶的外觀,因此,一般情況下的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設計時往往是對其外形進行改變,在該文中所研究的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其在設計方面對于垃圾桶的外形關注度不高,僅僅是采用簡單大方的外觀設計,而對于垃圾桶的功能設計則非常重視。對于此次研究的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其外殼采用的是塑料制成,同傳統(tǒng)的金屬制垃圾桶相比具有更好的防腐蝕性,且其外觀設計輕巧大方。而對于垃圾桶的內筒,采用的是具有弧度的邊角性設計,這種設計風格很好地避免了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死角問題,從而保證了垃圾桶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和衛(wèi)生。對于垃圾桶的外觀顏色,其采用的是紅藍等較為明亮的顏色,這種顏色能夠更好地引起人們的注意,在繁華的都市中能夠方便人們的尋找,從而更好地保持城市衛(wèi)生。此外,對于垃圾桶的顏色,其由于長期處于外界環(huán)境中,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采用明亮的顏色能夠更好地保證長期使用過程中的醒目效果。
2.3 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的結構設計
對于垃圾桶的結構設計,其一般情況下包含一體式和開蓋式兩種形式。開蓋式是較為簡單的一種,大部分應用在家庭中,而一體式的垃圾桶,一般情況下在一些公共場合較為常見,主要是為了方便垃圾處理。對于垃圾桶的設計高度,一直是垃圾桶設計中的難點,常見的垃圾桶,設計時往往選擇較低的高度,這樣會迫使人們在進行垃圾投入時彎腰,對于一些懶人,往往會因此將垃圾丟在垃圾桶的外面,從而造成城市環(huán)境污染。而對于高度較大的垃圾桶,在使用的過程中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一些較為矮小的市民來說,較高的垃圾桶有時不方便進行垃圾的丟放。此外,大部分的垃圾桶在進行設計時為了防止桶內的異味溢出,往往會將垃圾桶的投入口設計得較小,這使得垃圾投入較為困難。為此,該文研究中的垃圾桶,在設計時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然后通過嚴格計算,設計垃圾桶的高度在1.65 m左右,這樣能夠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身高特點,方便人們進行垃圾的丟入。此外,紅外感應智能分類垃圾桶采用的是紅外線智能控制,其本身對桶蓋的開合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桶蓋開口問題造成的影響。
3 結語
綜合上述所說,對于綠色全自動智能分類垃圾桶,其通過紅外感應裝置和新型結構以及功能的設計,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降低了垃圾處理中的人力物力損耗,對我國的城市環(huán)境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葉廣源,熊正燁,李銘士,等.物聯(lián)監(jiān)控智能垃圾分類桶的設計[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7(1):136-138.
[2] 熊建橋,陸衛(wèi),季小涵,等.一種智能分類垃圾桶系統(tǒng)的設計[J].機電產(chǎn)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16(5):26,27-29.
[3] 戴禮驍,蔣陳苗,薛兵兵,等.太陽能智能垃圾桶的設計[J].電子技術,2013(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