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際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研究

2017-07-13 00:44顧騰飛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8期
關鍵詞:知識產權

摘 要 知識產權自身的特性導致其行使的方式和保護方法均不同于傳統(tǒng)的物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益的吸引,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爭議。但傳統(tǒng)的訴訟方式無法很好地適用到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程序中,費用高昂,效率低下,導致案件大量積壓,給權利人造成大量經濟損失,探索非訴訟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爭議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關鍵詞 知識產權 仲裁制度 可仲裁性

作者簡介:顧騰飛,華東政法大學。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91

一、知識產權糾紛

(一)什么是知識產權糾紛

知識產權糾紛與其他糾紛相比擁有以下特征:首先,由于知識產權產生于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對知識產權糾紛的認定要求具有相關產業(yè)知識或技術。正如專利申請過程中,在先權利的界限,以及在等同侵權的認定過程中,行為人所實施的技術行為是否屬于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的可替代性知識等,普通人不易判斷,需要運用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行判定。其次,知識產權糾紛往往會涉及專利權利的技術指標、操作流程等并未公開的商業(yè)秘密。雖然知識產權的取得以相關技術的公開為條件,但每個企業(yè)為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對這些商業(yè)秘密具有保密要求。再次,當事人都要求糾紛的快速合理解決,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技術更迭的周期在不斷縮短,若糾紛拖延時間過長,相關技術已經無益于企業(yè)的發(fā)展,那么糾紛的解決也就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最后,雖然經濟全球化大大削弱了知識產權糾紛的地域性特征,但知識產權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授予的權利,權利的獲得與保護仍基于當?shù)氐姆傻囊?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的影響。因平行進口而產生的法律糾紛就是知識產權糾紛具有地域性的有力證明。

(二)知識產權糾紛的主要解決方式

目前知識產權糾紛主要依賴兩種方式解決:司法解決途徑與非司法解決途徑。司法解決途徑主要指訴訟方式,即糾紛當事人將相關當事人起訴至有管轄權的法院,請求法院裁判,法院對生效的判決和裁定給予法律保障。隨著案件的增多,知識產權糾紛訴訟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人們開始尋找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方法,主要有協(xié)商、調解、仲裁和行政方式等。

二、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

(一)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概念

知識產權糾紛中的仲裁,是指因知識產權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通過達成合意,簽訂仲裁協(xié)議,自愿把已經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知識產權爭議提交知識產權仲裁庭審理并作出裁決,雙方受其裁決約束的一項制度。 當事人雙方共同決定仲裁員的人選,保證了仲裁庭組成的合理性,增強了裁決的可執(zhí)行性。仲裁案件一裁終局,相較于訴訟,能夠更快速地解決糾紛,最大程度內維護糾紛雙方當事人利益,是一種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知識產權糾紛仲裁通常包括國內仲裁和涉外(包括港、澳、臺)仲裁。

(二)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特點

作為非司法途徑解決爭議的方式,仲裁與訴訟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例如均須受到法律約束,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糾紛等。此外,仲裁制度與訴訟相比還有很多不同之處。

第一,只有存在仲裁協(xié)議或者合同中規(guī)定了仲裁條款的情況下,才可以將知識產權爭議提交仲裁。爭議雙方既可以對以后可能產生的爭議達成合意,也可以在爭議產生之后達成將爭議提交仲裁的合意。當事人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將爭議提交給仲裁庭,若一方當事人拒絕選擇仲裁解決爭議,那么仲裁庭將不會受理單方提起的仲裁申請。

第二,仲裁制度對爭議的解決具有一裁終局的特性。一裁終局是仲裁制度與訴訟制度最大的不同。爭議雙方自裁決作出之時就要受裁決的制約。我國《仲裁法》第57條規(guī)定,“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但在訴訟程序中,并非所有的判決、裁定都會產生對當事人的約束力。可見,我國《仲裁法》所說的“發(fā)生法律效力”是指“終局的”,即裁決經作出即生效,沒有類似一審判決的上訴期。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據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裁決的履行同樣有法律作為保障。同時,裁決又避免了訴訟中不必要的繁瑣程序,縮短了糾紛解決的時間,使糾紛得到及時解決。

第三,與仲裁相比,訴訟程序較呆板,仲裁可以更靈活的運用到知識產權糾紛中。仲裁協(xié)議由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簽訂,在仲裁過程中,根據當事人訂立協(xié)議的目的和糾紛實際情況進行解釋并適用。仲裁的靈活性更多地體現(xiàn)在仲裁程序持續(xù)的時間和仲裁員的選擇上。由于知識產權具有較高的技術性,仲裁員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相關專業(yè)知識,符合當事人的專業(yè)性條件。這些仲裁員由糾紛雙方當事人按各自標準自主決定,仲裁員在行業(yè)內具有較高威望,而且仲裁結果更容易使人信服,有利于裁決的執(zhí)行,真正達到案結事了的效果。

(三)知識產權糾紛的可仲裁性

1.知識產權糾紛可仲裁的基本要求

糾紛可仲裁性,是指在一國法律框架下,哪些糾紛能夠選擇仲裁方式處理,以及裁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并且得到國家的認可和執(zhí)行的問題。 仲裁制度是根據私法自治原則和契約自由原則而產生的糾紛解決機制。 知識產權糾紛的可仲裁性關系著仲裁協(xié)議的有效性,仲裁機構對不可仲裁的爭議沒有管轄權,更不會產生生效的裁決。所以,糾紛的可仲裁性對于確定糾紛能否通過仲裁解決具有重大意義。通常情況下,可仲裁性糾紛應當滿足以下三個要求:

第一,糾紛因財產而產生。財產所有人對財產享有所有權,自然有權決定是否通過仲裁來解決糾紛。但在非基于財產產生的糾紛中,當事人無法通過仲裁協(xié)議來選擇解決糾紛的方式。例如,人身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由國家公權力提供保障,若放任協(xié)議排除公權力的參與,是對國家公權力的嚴重侵犯。 與收養(yǎng)關系類似的還有行政關系,訴訟關系,在這些法律關系中均不予允許當事人通過協(xié)議的形式隨意變更。

第二,當事人擁有處分權,可以自由支配糾紛涉及的財產,即糾紛具有可和解性,當事人對糾紛發(fā)生所涉及的權利及處理方式可以自主決定。 換言之就是當事人之間可以依法達成和解,協(xié)商解決糾紛,但不得有悖于法律,違背公序良俗。如《法國民法典》規(guī)定:凡是可以自由處分的權利,都可以通過仲裁解決。

第三,當事人具有平等性。若想將知識產權爭議提交仲裁,仲裁協(xié)議必不可少。協(xié)議是平等主體之間關于爭議涉及的事項所達成的合意。當事人平等要求雙方在同一法律關系中擁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防止一方當事人利用自身優(yōu)勢地位壓迫另一方當事人放棄合法權益。

2.知識產權糾紛可仲裁性的爭論

部分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不宜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理由有以下三點:一是知識產權經國家授權產生。作品已經完成即產生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需要經過相關機構審查才能授予。行政機關經法定程序將知識產權授予當事人,是依法行使國家權力的公權力行為。仲裁機構屬于民間機構,若允許知識產權有效性糾紛和權屬糾紛仲裁解決,允許私權利變更公權力行為,引發(fā)私權利向公權力擴張,削弱了國家公權力行為的公信力,造成社會對國家的不信任。二是知識產權的有效性爭議的解決與國家的公共政策具有密切聯(lián)系。國家可以改變公共政策把握科技研究方向,通過授予專利權推動技術革新,有利于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是國家經濟良性發(fā)展。所以專利權的內容、期限、客體等,都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為促進社會進步服務。三是知識產權經由國家授權的機關進行審查,符合條件后才取得的,審查過程完全公開。知識產權賦予了權利人對世權,具有排他性,可以對抗一切未經許可或無合法依據實施專有權控制的行為,是一種公開的權利,其權利的變動影響公眾的利益。仲裁受不公開開庭審理的限制,使公眾無法及時了解知識產權變動對自己的影響,所以不宜由當事人私下通過協(xié)議解決糾紛。

(四)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利弊

1.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優(yōu)點

知識產權糾紛具有多種解決方式,其中仲裁制度擁有眾多訴訟制度不能比擬的優(yōu)點,在處理專業(yè)性較強的知識產權糾紛時最受當事人青睞。

第一,仲裁裁決較容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獲得承認和執(zhí)行。1958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組織召開了國際商事仲裁會議,通過了《承認與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又稱為《紐約公約》。 迄今為止已經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在國際商事領域內獲得了廣泛認可,我國人大常委會于1987年批準了《紐約公約》。公約規(guī)定,只要不與條約國法律沖突,仲裁結果就能夠得到所有公約加入國的承認與執(zhí)行。但訴訟程序判決要想在其他國家獲得承認與執(zhí)行,除非兩國存在雙邊或多邊條約,或者同為某個國際條約的當事國,需要履行繁瑣的條約程序,且實踐中經常會受到國家政治因素的制約。而仲裁委員會為民間商事組織,無關國家司法主權,所以裁決在其它國家更容易獲得法院的承認與執(zhí)行。

第二,與訴訟相比,仲裁更符合解決知識產權糾紛要求的專業(yè)性條件。例如著作權糾紛中對作品的認定;專利糾紛中權利要求書所包含的權利范圍的界定;等同侵權糾紛中有關技術是否能夠被本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輕易獲得或利用等,都需要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的人員來確定。但在訴訟過程中,審判員并非都具備相關技術知識,對一些技術問題的界定存在困難,且審判員由法院指定。反觀仲裁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可以按要求選擇具備相關行業(yè)知識的仲裁員,不僅提高了仲裁效率,同時也使當事人對仲裁結果更加信服。

第三,仲裁制度更能滿足權利人的保密需求。在訴訟過程中,案件審理受到公開審判制度的約束,除法定不予公開和申請不予公開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和審判結果都需要向群眾、向社會公開。這使得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未經公開的商業(yè)秘密受到侵犯,降低了它的商業(yè)價值,損害了權利人的市場優(yōu)勢地位。而仲裁制度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仲裁庭不公開開庭審理,我國《仲裁法》第36條以及仲裁機構指定的仲裁規(guī)則都規(guī)定了相關人員的保密義務,并且單獨簽署保密協(xié)議,直到仲裁結束后仍具有約束力。仲裁活動不會泄露當事人的商業(yè)秘密,當事人的正常經營活動也不會受仲裁程序的影響。

第四,仲裁具有一裁終局的特點,裁決一經作出立即生效,當事人受裁決約束,不存在異議期和上訴期的問題,不僅使糾紛得到快速解決,還減少了權利人的經濟損失。

第五,知識產權糾紛仲裁程序較為靈活,當事人可以通過仲裁協(xié)議決定仲裁機構、地點,控制仲裁程序,決定仲裁程序持續(xù)時間,這樣既節(jié)省了仲裁費用,又縮短了仲裁時間。

2.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弊端

固然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與其他糾紛解決制度相比有獨到之處,但不可忽略的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身的缺陷,在享受仲裁的優(yōu)點帶來的好處是,仍要重視仲裁的弊端以免造成損失。

第一,仲裁機構作為民間商事機構,各機構間沒有統(tǒng)一的仲裁規(guī)范,裁決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同一案件在不同仲裁結構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仲裁程序受到當事人的影響,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一案的裁決對于其他案件沒有可參考性,缺乏正當性。

第二,裁決結果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雙方當事人實力相差過于懸殊時,實力較強方當事人可能利用手中的各種資源對對方當事人施加壓力,使其在非自愿的情況下放棄自身權利達成妥協(xié)。甚至買通仲裁機構,無視他方權利要求,作出違背公平正義的裁決。

第三,裁決結果缺乏強制力,裁決的履行存在較大困難。仲裁裁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當事人自覺履行,裁決一經作出就產生約束力,但并不當然具有強制力。只有當一方當事人違反協(xié)議,拒絕履行裁決規(guī)定的義務,當事人請求法院確認裁決效力,裁決才能獲得國家強制力的保障。當事人通過仲裁解決糾紛只有在裁決獲得法院的認可后才能獲得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因而對于那些急需救濟的當事人來說,仲裁制度并不能很好的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三、 國外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比較

(一)美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

美國是完全支持將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解決的典型代表,ADR(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概念起源于美國,發(fā)展至今,美國的ADR最為完善并且率先應用到知識產權領域。起初,美國最高法院認為公共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優(yōu)先于個人權利,并不認可將知識產權有效性糾紛提交仲裁解決。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知識產權案件的逐漸增多,法院積累了過多案件,訴訟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局限性開始顯現(xiàn)出來,當事人要求糾紛解決的快捷性對法院工作產生了極大的挑戰(zhàn),人們開始認識到仲裁制度在解決知識產權糾紛中的優(yōu)越性,并討論仲裁制度在知識產權有效性爭議解決中適用的可能性。國會在1982年的專利法修改中,將仲裁制度加入到專利糾紛解決機制中,允許將因專利權引發(fā)的糾紛提交給仲裁機構解決。隨后又擴大了可以提交仲裁解決的專利糾紛的范圍。但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立法水平較低,專利法僅僅在制度層面上認可了仲裁制度,并沒有制定出詳細的仲裁規(guī)則,不能為實踐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據。不久后,美國仲裁協(xié)會就公布了詳細的仲裁規(guī)則,對仲裁中的主體資格、仲裁程序、費用和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在之后的20年里,美國又對法律進行了多次修改。目前,在美國除了規(guī)定為法院專屬管轄的問題外,仲裁制度適用于解決所有由知識產權引發(fā)的爭議,但裁決不能針對第三人產生約束力。 由于訴訟費用較高、耗時長、高度公開等特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快速、便捷、保密性高的仲裁作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方式。

(二)歐洲國家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

德國是大陸法系的主要代表國家,其關于仲裁制度作出的規(guī)定,對其他大陸法系國家具有示范作用。由于專利本身所具有專有權利特性并且僅專利法院享有對專利有效性爭議的管轄權,仲裁制度的發(fā)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但之后,《德國訴訟法》改變了這一做法。凡是基于財產性權利產生的糾紛都可以選擇仲裁作為解決方式,但只有可和解的糾紛可以達成仲裁協(xié)議。在一份仲裁協(xié)議中,如果存在損害一方合法權益的不平等條款,且當事人迫于另一方的壓力接受了該條款,法院有權宣布仲裁協(xié)議無效。仲裁裁決的生效并不妨礙第三方關于專利的訴訟,對第三方產生約束力的仲裁協(xié)議將不會產生效力。因此,德國禁止達成關于專利有效性爭議的仲裁協(xié)議,因為這類協(xié)議將直接影響到第三人的權利和國家公共政策,專利有效性爭議仍然只能由法院判決。此外,法院不得介入因職務發(fā)明引發(fā)的糾紛,必須依照相關法律提起仲裁。

英國是英美法系的代表國家,為了解決知識產權糾紛,英國建立了爭端解決中心,作為公益機構設立在知識產權局下。中心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民事爭議,當事人雙方可商議選擇自己信任的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以期達到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通常,訴訟費用過于高昂導致與權利帶來的經濟利益差距過大時,當事人更傾向于選擇費用低廉的仲裁方式解決爭議,并且仲裁避免了外國法院對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對爭議的解決具有促進作用。

(三)WIPO知識產權糾紛的仲裁解決機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于1967年,截至今日,已經有189位成員,管理著26項關于國際知識產權的條約。 最初,組織并不參與到當事人爭議的解決中,只是為當事人提供相關咨詢和服務。但隨著跨國性知識產權糾紛的增多,國家間仲裁結果的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成為了妨礙知識產權糾紛解決的主要障礙。為了解決國家司法主權對糾紛解決的阻礙,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了仲裁與調解中心并頒布了詳細的仲裁規(guī)則。

仲裁中心以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礎,管轄權經當事人合意選擇產生,按照當事人的要求組成合議庭,適用仲裁程序和相關法律。仲裁程序啟動后,無論仲裁庭是否具有管轄權,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由仲裁庭決定。當事人可以根據需求決定仲裁程序持續(xù)的時間,既保障了糾紛的高效公正解決,又體現(xiàn)出對當事人意志的尊重。同時,中心對仲裁員提出了較高的保密要求,建立了追責機制。仲裁庭隨著糾紛的解決而解散。除非當事人提出要求,否則仲裁程序一律不公開,仲裁裁決也不得隨意向第三方公布。WIPO仲裁中心的設立彌補了訴訟制度在國際知識產權糾紛解決中的不足,促進了爭議的解決,對世界知識產權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

(一)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發(fā)展狀況

由于我國訴訟外糾紛解決制度仍不完善,絕大多數(shù)的糾紛要依靠訴訟解決,導致過分依賴訴訟,法院不堪重負。訴訟解決爭議花費時間長、費用較高且達不到解決爭議要求的專業(yè)程度,不能很好的適用于各種知識產權案件。仲裁制度的出現(xiàn)不僅解決了法院審理知識產權糾紛的困境,減輕了司法人員的辦案壓力,還提高了糾紛解決的效率,有利于減輕當事人的經濟負擔,維護其合法權益,為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我國對知識產權糾紛可仲裁性的立法現(xiàn)狀

我國《仲裁法》在糾紛的可仲裁性方面做出了保留,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性糾紛可以仲裁解決,但行政爭議和與人身關系有關的糾紛不能夠提交仲裁??梢姡覈糠种R產權爭議的仲裁解決是允許的,而對涉及人身利益的糾紛予以保留。

《著作權法》第55條規(guī)定:“著作權糾紛既可以調解,在存在仲裁協(xié)議或仲裁條款的情況下也可以經仲裁解決;如果既沒有仲裁協(xié)議也不存在仲裁條款,可以經訴訟程序解決?!贝送?,依法律規(guī)定凡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合同糾紛都可以提交仲裁。對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能否通過仲裁解決,國內法目前尚未作出規(guī)定,但我國于1987年加入《紐約公約》,該公約認可了基于非合同關系產生的糾紛的可仲裁性。所以,侵權糾紛可以通過仲裁方式解決。在我國,因知識產權的有效性和權屬產生的糾紛不得通過仲裁解決。

2.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的相關實踐

2006年我國建立首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中心以來,專業(yè)性知識產權仲裁中心發(fā)展迅速,逐步由沿海地區(qū)向內陸延伸,各地仲裁委員會相繼設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中心。我國知識產權案件數(shù)量逐年升高,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為例:2016年全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案件10638件,較2015年上升15.74%,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僅兩年時間。同期北京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3012件,僅47件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占案件總量的1.56%??梢娫谥R產權案件中,仲裁案件所占比例遠遠低于訴訟。但隨著知識產權案件的增多和制裁制度的優(yōu)越性逐漸顯現(xiàn),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仲裁作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方式。

(二)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制度的不足

1.立法不完備

我國《仲裁法》確立了關于仲裁制度的基本框架,但關于監(jiān)管規(guī)則的規(guī)定存在較大缺陷。首先,監(jiān)管規(guī)則不夠完善,《仲裁法》規(guī)范了仲裁機構的仲裁程序,但對于仲裁機構的組成、法律地位、運作方式等沒有詳細規(guī)定。其次,監(jiān)管規(guī)則矛盾混亂。這一弊端集中體現(xiàn)在監(jiān)管規(guī)則的政出多門導致矛盾沖突,在財政制度方面尤為突出。

2.專業(yè)性仲裁機構成立較晚且發(fā)展不均衡

自2006年廈門建立我國首家知識產權仲裁中心至今不過十年時間,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專門知識產權仲裁中心建立較晚,組織不夠完善,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2017年,江西設立了知識產權仲裁中心,目前我國仲裁機構已達到200多家,許多仲裁委員會設立了知識產權仲裁分會。但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專業(yè)性知識產權糾紛仲裁中心的設立仍然沒有提到日程上來。并且在國際領域上,我國仲裁機構的影響力較為有限,與國際知名仲裁機構相比仍然具有較大差距。

3.仲裁機構的行政化傾向嚴重

我國《仲裁法》確定了仲裁機構社會團體法人的法律地位。仲裁機構本應屬于民間機構,但仲裁委員會由當?shù)卣M織籌建,政府仍然能夠對仲裁委員會產生影響。此外,大多數(shù)仲裁機構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作用沒有確切的認識,對未來的發(fā)展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多機構不能清楚的認識到仲裁機構是提供法律服務機構的本質,仍然保留傳統(tǒng)的行政仲裁機構的觀念。在面對當事人時呈現(xiàn)的不是一個服務提供者的身份,反而處處展現(xiàn)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

4.仲裁法律文化缺失

自《仲裁法》生效以來,我國先后成立了近200家仲裁機構,部分仲裁機構找準定位,規(guī)劃好機構發(fā)展路線,使機構逐漸步入正軌。但仍有一部分機構缺乏仲裁理念和特色,沒有建立先進的仲裁文化體系。美國仲裁協(xié)會于1926年成立,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爭議解決機構,在國際仲裁領域具有較高威望。其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原因在于它創(chuàng)立了先進的仲裁文化。其始終秉承著誠信公正優(yōu)質服務的管理理念,推廣機構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機構的文化、理念和特色。而中國仲裁行業(yè)缺少的就是能夠指引行業(yè)發(fā)展進步的仲裁文化。

(三)如何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仲裁制度

1.完善我國仲裁法律體系

目前為止,我國立法對于部分知識產權糾紛是否可以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的規(guī)定尚不明確。新法應對可仲裁性的標準作出規(guī)定。同時要完善仲裁機構的監(jiān)管規(guī)則,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規(guī)定改變原有監(jiān)督方式,減少行政機關對仲裁機構的不利影響。我國要從實際出發(fā),規(guī)范仲裁機構仲裁制度,制定統(tǒng)一的仲裁規(guī)則,對外國法律的適用與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等作出一致的規(guī)定。

2.減少行政干預

雖然我國仲裁機構數(shù)量龐大,但在仲裁活動中仍然受到政府掣肘,在國際影響力方面并沒有太大建樹。我國應引導仲裁機構發(fā)展,減少行政干預,注重培育仲裁精神,打造仲裁的公正理念,強化仲裁人員服務意識,重視專業(yè)性仲裁員的培養(yǎng)。仲裁機構也應當凸顯自己的專業(yè)性優(yōu)勢,建立成熟的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機構形象,為贏得良好的國際聲譽打下基礎。

3.引入訴前保全制度

我國法律在訴訟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訴前保全制度,當事人可以在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情況下申請法院對證據或財產進行保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在仲裁中,當事人不能向仲裁庭申請保全,仲裁庭只能將申請轉交給法院,對司法資源造成了浪費,也可能保護不及時,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訴前保全制度的引入,則可以避免這種缺陷,使仲裁制度更加完善。

4.加大對仲裁制度的推廣力度

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仲裁機制發(fā)展滯后,人們對于仲裁機構的認識不夠全面,迫切需要廣泛的宣傳,增加人們對仲裁制度的了解,使仲裁制度逐漸為人們接受。政府應當推進仲裁教育,肯定仲裁制度對解決知識產權爭議的貢獻,為仲裁機構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自媒體的井噴式發(fā)展使人們逐漸擺脫了單一的傳統(tǒng)宣傳方式。仲裁機構需要與時俱進,利用自媒體的優(yōu)勢展現(xiàn)行業(yè)文化,增強對仲裁制度優(yōu)勢的宣傳,改善行業(yè)形象。

五、結語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糾紛解決機制尚不完善,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又使仲裁制度面臨新的挑戰(zhàn)。目前,我國仲裁制度在知識產權糾紛解決的立法方面存在較大漏洞,實踐中對仲裁制度的運用仍然存在著阻礙,對知識產權糾紛仲裁機制的研究仍具有重大意義。

注釋:

丁麗瑛、汪興裕.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解決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84.

倪靜.知識產權仲裁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94,66.

張建華.仲裁新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80.

黎曉光.中外行業(yè)仲裁法律制度比較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34.

譚兵.中國仲裁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人民出版社.2005.115.

http://www.wipo.int/members/en/.訪問時間:2017年3月10日.

涂衛(wèi).仲裁機構監(jiān)管與治理機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83.

猜你喜歡
知識產權
《種子法》修改 聚焦種業(yè)知識產權保護
《電子知識產權》征稿啟事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高校知識產權貫標的研究
關于知識產權請求權內容構建的思考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shù)膸c思考
以知識產權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2016年福建省知識產權宣傳周成功開幕
知識產權為“互聯(lián)網+”護航
上蔡县| 祁连县| 乌审旗| 奉贤区| 同德县| 湖北省| 祁门县| 青铜峡市| 伊川县| 沙湾县| 徐汇区| 易门县| 莎车县| 南京市| 泗水县| 青川县| 会理县| 蒙自县| 凤翔县| 田林县| 西华县| 枣强县| 道孚县| 建宁县| 承德县| 沐川县| 杭锦旗| 安乡县| 甘谷县| 锦州市| 武陟县| 华坪县| 晋城| 咸宁市| 忻州市| 武隆县| 和田市| 麻阳| 探索| 新宾|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