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摘 要】廣播劇作為廣播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平臺日漸多樣化的今天,憑借其強伴隨性及可聽性,受到諸多受眾喜愛。那么,面對海量的文學作品,如何打造一部優(yōu)秀的廣播???本文從廣播劇主體及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要求入手,對廣播劇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社會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代表作品的舉例解讀,闡述一部優(yōu)秀廣播劇作品的必備條件。
【關鍵詞】廣播??;創(chuàng)作要素;廣播劇受眾;區(qū)域文化傳播
當駕乘群體不斷增多時,當喜馬拉雅、懶人聽書此類“聽書”APP下載量不斷增多時,廣播劇這一強伴隨性的藝術形式被更多的受眾青睞,它不僅豐富著人們的車上生活,也通過作品向受眾傳遞著一個時期或一個地域的標記與特質。然而,當海量廣播劇作品涌入受眾耳邊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廣播劇的質量亦是參差不齊。面對廣播劇今后愈加廣闊的發(fā)展市場,如何創(chuàng)作出有市場、有口碑的好作品呢?通過對多年廣播劇經(jīng)典創(chuàng)作案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出一部好聽的廣播劇,其實并非無規(guī)可循。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廣播劇是什么?廣播劇曾被稱為“播音劇”、“播音話劇”和“無線電戲劇”,不論稱呼如何變化,都可從其中窺見廣播劇的三個要素:一是“劇”,二是“聲音”,三是“廣播”。這三個要素明晰的點出了廣播劇這一藝術形式的特征。綜合而言,我們可以引用如下定義:廣播劇是適應電臺廣播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人物對話和解說為基礎,充分運用音樂伴奏、音響效果來加強氣氛。其中,人物對話是推動劇情發(fā)展的主要手段,它要求演播者配音要個性化、口語化,富于動作性;演員播演一定要吐字清楚,表達準確生動,感情充沛真摯;配樂富有特色,波瀾起伏,動人心魄;音響效果必須逼真,解說詞用以幫助聽眾了解劇中情景和人物的動作狀態(tài)。感性的說,廣播劇,就是隨時能伴隨我們耳邊的好故事。
世界上第一部廣播劇的誕生,被認為是在1924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的由理查德·休斯撰寫的廣播劇《危險》,這部廣播劇一共有四個人物,講述了一位老礦工帶領兩個年輕人到礦井下參觀,遇到了塌方,他們都被困在礦井里,最終,在礦井坍塌的前一刻,井外終于打出了一個小小的開口,就在這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被困在井下的人們卻都不約而同謙讓著,一個一個離開了這個隨時都會坍塌的礦井。這無疑是一部充滿正能量和人性光芒的故事,也是廣播劇發(fā)展的奠基之作,而題材、人物語言、音樂、音響也成為廣播劇構成的重要元素被不斷發(fā)展。在網(wǎng)絡、移動APP終端等更多聲音載體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對如何講好耳邊的故事的要求,也更加趨于專業(yè)化和多樣化,當我們將這些要求拿捏得恰到好處時,一部精彩的高收聽率的作品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關注宏觀環(huán)境下的社會需求
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的反腐精神,在這樣的宏觀大環(huán)境下,作為社會形態(tài)和社會意識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相關題材的廣播劇也佳作頻出。2017年3月,廣播劇《人民的名義》與電視劇版同步播出,在喜馬拉雅APP及北京、陜西等全國多家電臺播出后,反響強烈,收聽率居高不下。近在耳邊的事例說明,廣播劇也是社會文學的一類,它在作品內(nèi)容中的具象表現(xiàn),是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等各方面生活的反映。
好的廣播劇,一定帶有明顯的新聞屬性和社會屬性,關注社會當下熱點,充分體現(xiàn)文學藝術和社會生活“泉”與“源”的關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之源,文學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來自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文藝和社會生活是一種辯證的相互作用關系,社會生活是文藝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文藝對社會生活又會產(chǎn)生反作用。廣播劇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滿足廣大聽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制作廣播劇節(jié)目時,在題材及內(nèi)容方面,首先要關注當下宏觀社會環(huán)境,讓廣播劇作品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亦順應時代環(huán)境需求。
二、突出人物形象以豐富作品
人物的形象性是指對廣播劇中人物語言的要求,也是對廣播劇內(nèi)容核心和靈魂的要求。廣播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是通過聲音所塑造的形象來表現(xiàn)的。文藝創(chuàng)作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創(chuàng)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根據(jù)高建群作品改編的廣播劇作品《統(tǒng)萬城》,在改編為廣播劇文藝作品《一座城與一個王的故事》時,便將原著第三人稱,改為劇中主角赫連勃勃第一人稱講述,主角視角及心理活動貫穿整部作品,使整部劇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由此引發(fā)一個王、一座城與一個民族的興衰感嘆,演播者海茵略帶中音的詮釋,充分塑造了赫連勃勃這位匈奴王的人物形象和特征。最終,這部廣播劇作品獲得中國廣播影視獎殊榮。由此可見,聲音形象的塑造是對角色的塑造,形象越立體,越生動,就越能表現(xiàn)作者和編劇的思想感情,越能提高聽眾對作品的領悟力。
此外,廣播劇在豐富人物形象時,也并不是完全依賴原著,也常常在原著基礎上進行合理推測和想象,但這種想象一定要有故事依據(jù),是對整個故事的集中與概括。在《一座城與一個王的故事》中,編劇對赫連勃勃彌留之際的心理活動,在合理推測的基礎上進行虛構,讓這位匈奴王流露出“生于帝王家”的無奈,讓作品的高度再一次升華,也得到原著作者高建群的認同??梢?,在對廣播劇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中,不論從編劇還是演播者,在改變和演播過程中,都會加入自己的情感活動,在人物形象刻畫中抒發(fā)真情,真正的融入角色,這是對編者和播者的要求,也是一部好作品創(chuàng)作時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抓住典型性引發(fā)受眾共鳴
一切文藝作品對社會生活的反映都不可能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照搬,因為社會生活是多變的。廣播影視文學通過創(chuàng)作者塑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往往具有更鮮明、更廣泛、更深遠的意義。經(jīng)過創(chuàng)作過程塑造的形象,實際上是作者或編劇認識社會生活并對之加工提煉,即分析、選擇、概括的結果。這種藝術形象一般具有概括每種典型人物或事物的廣泛意義,可以使人們通過這一形象舉一反三,真實、全面的認識社會生活的本來面貌。這種形象被稱為具有典型性的形象。廣播劇《高興》改編自賈平凹小說《高興》,廣播劇抓住主人公劉高興的角色特征,將內(nèi)容題材聚焦城市生活中的一個群體——進城農(nóng)民的生活、理想、追求和愛情,并將其縮影于劉高興一人。同樣以第一人稱進行演播、對白,在電影《高興》未播出時,便先行播出,帶來了收聽熱潮,全國多家廣播電臺及網(wǎng)站、APP都有播出。不少聽眾也留言說,他們就認識、知道,或本身就是這一人群中的一員,因此在收聽中更有共鳴。
由此可見,在廣播劇的創(chuàng)作中,抓住一個典型人物,也就抓住了一個群體,和這一群體周邊的圈層人群,而作品的影響力也就呈圈層式拓展的擴大化了。
四、以娛樂性吸引年輕受眾
我們也不能否認,娛樂是文藝的基本功能,也是文藝實現(xiàn)其社會功能的基本手段,廣播劇亦不例外。在主體定位為中、青年受眾群的傳播平臺上,廣播劇題材的娛樂性更是打造作品的重要因素。從多家都市化綜藝類廣播媒體播出的廣播劇作品便可看出,陜西故事廣播、上海故事廣播、西安綜藝廣播、喜馬拉雅等,在播出作品選擇和收聽點擊量上,如《杜拉拉升職記》《鬼吹燈》《古董局中局》,以及玄幻、穿越類等帶有娛樂性的作品,仍然居高不下,受聽眾熱捧,從收聽率來看,有些甚至多輪復播、久聽不厭。
廣播劇作為一種文藝形式,不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影響群眾,而是通過娛樂方式實現(xiàn)的。在文藝速食化的當下,娛樂可以愉悅人的身心,這一點和文藝的認識作用、思想教育作用、美感教育作用并不矛盾。而現(xiàn)代生活中,廣播影視是人們娛樂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把教育意義和作用寓于娛樂之中,通過娛樂達到教育目的,也是成功廣播劇的特點。
五、因地制宜打造區(qū)域特色廣播劇
不論從媒體責任還是文化擔當而言,廣播劇同樣應該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而努力。因為地緣接近性,區(qū)域文化是特征最為鮮明,最具有標志性,也最為區(qū)域受眾所偏好的,這也符合地域貼近性的傳播規(guī)律。文藝作品也必須深深扎根于區(qū)域文化中,才能不斷完善、提升、創(chuàng)新自身,最終實現(xiàn)文化發(fā)展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所以,廣播劇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挖掘、弘揚區(qū)域文化。
方言廣播劇《白鹿原》可謂是此類作品的代表。該廣播劇根據(jù)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白鹿原》改編,原著為陜西作家陳忠實。在作品背景、故事內(nèi)容、原著作者皆圍繞陜西而生的前提下,陜西臺在改編錄制之初,便征詢原作者陳忠實意見,將廣播劇作品進行方言演播,用地道、易懂的北方方言陜西話,真實還原作者心中的“白家”、“鹿家”和那塊白鹿原上的故事。因此,在這部方言版廣播劇《白鹿原》中,聽眾不僅能從內(nèi)容中聽到關中的方言俗語,了解到陜西的風情民俗,感受到西北人的豪爽熱情,更重要的是,當這部作品走出陜西,在外播出時,展現(xiàn)的更是陜西一方的區(qū)域文化和地域氣質。
一部優(yōu)秀的廣播劇,應當關注社會、突出人物形象、滿足娛樂需求、抓住群體受眾,但是,當這部作品亦能表現(xiàn)出文化傳承與文化擔當?shù)呢熑?,那么這樣的作品,則值得聽眾去致敬。
社會在不斷變化發(fā)展中,作為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廣播劇也在應運著媒介市場、傳播載體、受眾偏好等多種因素在改變著,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優(yōu)秀的廣播劇作品在創(chuàng)作當中,皆需要在把握這些要素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精細化的雕琢,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才能打造出高水準、有口碑、歷久彌新的好作品。
參考文獻:
[1]魏曉軍.簡論廣播劇聲音創(chuàng)作的核心要素[J].現(xiàn)代傳播,2015(12).
[2]吳曉東.面對泛娛樂時代廣播劇不做活化石[N].中華新聞報,2007-05-23.
[3]孫光源.新媒體時代下廣播劇的生存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