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博 (本山傳媒集團 110112)
一切從人物開始
——趙氏喜劇作品創(chuàng)作謅談
孫 博 (本山傳媒集團 110112)
喜劇是觀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喜劇形式,最近幾年喜劇小品、喜劇電影、喜劇電視劇、喜劇綜藝星羅棋布、層出不窮。但我作為喜劇創(chuàng)作者深知喜劇創(chuàng)作不易,需要有對生活長時間的積累和對喜劇創(chuàng)作規(guī)律高度的認知,其中喜劇人物的打造和設置就是喜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就結合作者近來感受和創(chuàng)作經驗,從人物入手探討趙本山老師在創(chuàng)作喜劇時人物設置。
表演概念;人物塑造;最高任務;心理動作;“你我他”
2002年3月,一部名為《劉老根》的電視連續(xù)劇在全國熱播,不久便掀起了一股全國性的收視狂潮,并創(chuàng)下了當年央視收視的最高記錄。很多觀眾都坦言,只要有趙本山我們就愛看。也正是因為這次首開先河的大獲成功,增強了趙老師的信心。此后《劉老根》、《馬大帥》、《鄉(xiāng)村愛情》、《落葉歸根》等作品紛紛出爐,極大地豐富了電視熒屏,并逐漸形成了趙氏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筆者正是希望通過對于這些作品的所聽、所看、所感,立足普通觀眾的角度,用還不夠專業(yè)的筆觸,把趙氏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逗樂人、吸引人、感染人,感動人的“秘訣”找到,以備今后更好的學習和總結。同時也希望能為母校在發(fā)展特色教學的道路上增添一份不足以達到質變的文字積累。
全國人民都知道,趙本山不愧是當代的表演藝術家。二人轉演員出身的他無論是在春晚的舞臺上還是在影視劇的鏡頭里都表現出了真實、自然的表演風格和準確、嫻熟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在與對手演員交流的過程中,他總是在不斷的體驗、不斷的變化并總是能擦出新的火花,這也讓很多對手演員摸不到頭腦,甚至無法再繼續(xù)表演。為什么趙老師總會有新的動作和語言產生呢?是毫無根據的臨場發(fā)揮嗎?當然不是。在趙老師風趣、自然的表演背后,我們看到了一位藝術家對于“喜劇人物塑造”的把握和拿捏。現實主義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自我修養(yǎng)》第一部中就曾提出表演的概念,“表演就是演員通過自己的形體、語言、表情去創(chuàng)作另一個人物形象的過程”。通過概念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表演的本質就是塑造人物”。趙老師設計的每一個動作和語言都集中的反映著當下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心理想法,時刻不忘“塑造人物”的最高任務,這才是作品成功的關鍵。
我國戲劇家曹禺先生曾說過,“作為一個戲劇創(chuàng)作人員,多年來我傾心于人物,我總覺得寫戲就是寫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畫人物方面這個問題?!惫P者認為,在喜劇創(chuàng)作中喜劇人物的塑造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沒有劉老根、馬大帥、彪哥、劉能等等這一系類讓人覺的毫無距離感和隔閡感,就好像生活在你的身邊,讓你觸手可及,熟悉無比的人物,趙氏影視作品絕對不會如此的成功。那么趙氏喜劇都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該如何塑造人物?又有哪些規(guī)律可循那?我簡單總結如下:
由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于文藝復興時期創(chuàng)作的現實主義杰作《堂吉訶德》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搞笑的堂吉訶德把風平浪靜的現實生活想像得污七八糟,搞得自己笑料百出。數百年過去了,在現代人的眼睛里他不但沒有泯滅反而更加的活靈活現、討人歡喜起來。甚至今年,在中國的熒幕上我們還會看到他的身影,這就是一個長久不衰喜劇角色的典范。劉老根其實就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角色,在《劉老根2》里,大腦膨脹、目中無人的劉老根,根本聽不進去所有人的想法。再加上二魁的不支持,丁香的不理解,更使他走上了性格的極端,眼看著自己打下的龍泉山莊遭騙、被封。這個時候我們不禁會發(fā)笑,笑劉老根的農民意識、笑劉老根的不懂商海、笑劉老根的全盤已亂、笑劉老根的樂極生悲。但是笑過之后我們不會生狠,反而會為劉老根著急,這樣一個白手起家的有心人,一個帶頭脫貧的大好人、一個遭到欺騙的老實人,不應該遭到劇作家這樣凄慘的安排,觀眾們的心為劉老根懸著,希望他能夠找到出路、走出黑暗,迎來光明。我想這就是劉老根這個角色極大的成功。
說到可笑但不可恨,范德彪亦是如此。彪哥這個人物是典型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平日里能言善講、夸夸其談,但到了關鍵時刻沒有一回不掉鏈子的。在《馬大帥》第十三集里,導演更是安排了一場彪哥吃燈泡的鬧劇。閑來無事的彪哥發(fā)現燈泡上寫著不可放入嘴中,他便起了好奇心,硬是把燈泡放在了嘴里,然后拿不出來了,讓人啼笑皆非,像這樣的例子在彪哥身上比比皆是。但觀眾都能明白,彪哥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因為他太過逞強,樂于表現,沒有本質的可恨之處,所以對于彪哥我們只有愛之深沒有恨之切。
馬大帥是一個充滿悲憫的可憐人物,他從農村來到城市,本想找回逃婚的女兒,不料自己也陰錯陽差的留在了城里。他沒有工作、無依無靠,為了生活他搓過澡、送過飯、要過賬、哭過靈、陪領導聊天、當拳擊手的靶子,再加上小翠愛上了剛子、玉芬與自己之間的感情。他總是焦頭爛額、麻煩接著麻煩。馬大帥那步履艱難的城市歷險,正代表著無數親身經歷者的悲歡歷程。在第九集中,馬大帥剛開始廚師的工作,不小心打爛了一摞盤子,被二十多歲的經理數落了一頓,此時悲涼的音樂響起,讓我們感覺到一個50歲的老男人為了生計,所處的境地是如此的蒼涼。但老馬有一股子精神,他積極向上,不一會就又開始了新的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老馬遭遇困難的同時,作者還安排了一群行乞孩子的出現,老馬不但給他們做飯吃、帶著他們賺錢、甚至還認他們做了干兒子。不但如此,在第二十三集中老馬當上了保姆,服侍一位年過70的老太太,老太太性格孤僻、言語刁鉆,很多人都不愿意和她來往,但只有老馬細心服侍、問長問短、最終感化了老太太的心。這樣巧妙的人物設計,不但體現出了創(chuàng)作者對于喜劇人物“苦中作樂”的內心世界極準的把握,也展現出了濃濃的人文關懷。這與趙老師在《落葉歸根》中扮演的老趙有異曲同工之意。老趙為了一句承諾不惜背著工友劉全徒步千里返土歸鄉(xiāng)。一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發(fā)生了各式各樣的事,在最難的時候老趙哭了,他太累了,他甚至想到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來陪伴自己的朋友,信守自己的諾言。試想還有什么樣的情況比當時的老趙更可憐那?但是最后他還是戰(zhàn)勝了自己,重拾了信心,靠的就是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幸福的渴求、對于生命的希望。有著這樣精神境界的人物,又有哪位觀眾會認為他是可悲的那?
《劉老根》里的藥匣子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但是因為他夸張的造型、地道的方言、配制的藥膳,更是因為這個懂醫(yī)術的“文化人”也經常做些壞事情。在《劉老根》第八集中,藥匣子看到了剛剛與山杏分手,并且被山杏新處的對象趙三雷了兩點炮的二柱子,不盡犯壞對二柱子說:“你現在可不是一般人了,要有一點男子漢的英雄氣概,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仇恨不能容忍,一種是殺父之仇,一種是奪妻之恨,你咋不跟她玩命呢?”沒想到說完之后二柱子真的拿著兩把菜刀出門了。藥匣子看到這種情況又害怕起來,恐怕自己犯了教唆罪來找劉老根說情,劉老根更是蒙他說“二柱子已經把人砍了,進了派出所”。這個時候的藥匣子更是恐懼到了極點說:“我就是從理論上啟發(fā)了他一下,我沒讓他采取行動?。 ?,并耍賴說:“你不給我作證,我不松手的”,讓人又氣又笑。與藥匣子差不多的還有《鄉(xiāng)村愛情》里的劉能,第四集中玉田幫小蒙家干活砸傷了腿,住進了醫(yī)院,劉英要到醫(yī)院去看望玉田,但劉能卻擔心玉田變成殘疾,請謝大腳先去醫(yī)院打探。謝大腳看走了眼,告訴劉能玉田的腿完了,劉能就決然的到玉田家將劉英的親事退了。沒過多長時間,玉田的腿完全好了,王老七專門請來了一班大戲慶賀,劉能后悔的要命,劉英母女更是不依不饒。這樣的劇情讓我們看到了劉能這個人是個壞水一肚子的人,在玉田最需要關心的時候作出了退親的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很多觀眾也會預測到最后肯定是劉能失敗。果然,后面又發(fā)生了劉能干擾相親,跑到女方家打岔等故事。也正是因為劉能這樣冒壞水但辦不成壞事的性格,成就了他能夠在《鄉(xiāng)村愛情》眾多人物中脫穎而出的效果。
表演是行動的藝術,行動是心理行動和外部行動的總和。演人就是演一個人的內心,掌握準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能準確的表現出他的全部。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在評價趙本山老師的表演時說:“他有著準確的角色心理塑造能力。這往往是很多搞笑專家的敗筆所在,卻被本山從一開始就超越了。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心理圖譜都是準確的、完整的、連貫的,因此也必然是疊加的、鮮明的、強烈的,而不是破損的、枝蔓的、自我消耗的”。筆者認為,或許是趙老師對于黑土地的了解與熱愛真的超乎尋常,由他扮演的農民形象都是那樣的真實、準確。所以在這里我還要插一句,對于生活的觀察是每一個演員一生的任務,生活總是要比你想像的豐富多彩。著名編劇何慶魁也有過類似的表述:“我每年都要回農村走走,坐在炕頭上和鄉(xiāng)親們聊聊天。我的根在農村,回去是澆澆水。”
在表演劉老根這個角色的時候,趙老師就充分的了解到了劉老根性格中倔強、開拓、不服輸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他又兼具著善良、樸實、愛面子的性格。在第一集中,韓冰問劉老根,你是干什么的啊?劉老根想了想說:“從政,搞了一輩子政治”,其實他就是個村長,就這一句話便集中地表現出了劉老根怕被別人瞧不起的心理狀態(tài)。趙老師在作為導演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一個角色的心理,更要了解所有角色的心理。我參與過《鄉(xiāng)村愛情》第一部的導演工作,所以對最開始設置人物狀態(tài)的工作比較了解。早在案頭工作階段趙老師就曾經說過,劉能和謝廣坤是這個戲中的亮點,因為他們身上具備著人最根本的心理弱點就是猜疑和嫉妒。一路走來,劉能嫉妒謝永強是大學生(文化人)、嫉妒王小蒙開豆腐廠(有錢人)、嫉妒王常貴當村長(有權人),這錢、權和文化三座大山一直在劉能的腦子里圍繞,所以才使得他干了很多沒意義而且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謝廣坤是好猜疑,猜疑小蒙看不起永強、猜疑王兵追求小蒙、猜疑自己家的驢被劉能偷走了等等,才發(fā)生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正是這兩位演員緊緊的抓住了他們的心理核心動作才把人物表演的如此傳神。
如果說劉能和謝廣坤是因為心理把握準確而被觀眾熟知的話,那么趙四就是因為他那夸張的動作而得到大家歡迎的。在《鄉(xiāng)村愛情》這樣一部人物眾多、關系復雜、并且采取平行敘事的電視作品中,趙四的戲份并不多。根據劇本的構成看,他只不過是眾多與劉能展開矛盾中的一個回力,而且與老七家、廣坤家、劉一水等等人物都沒有交集。在第一部《鄉(xiāng)村愛情》中,由關小平飾演的趙四一角,根本沒有出彩放光之處。但調換劉小光扮演趙四之后,這一角色便大放異彩,成為了全戲的重點角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添加進了很多外部動作比如抽嘴、跳舞等等方式來展現人物?!多l(xiāng)村愛情2》播出以后,一度有人批評趙四的換角,認為趙四抽嘴是在嘩眾取寵,硬性挑逗著人發(fā)笑。筆者認為這是很多觀眾的誤讀,劉小光選擇的是來源于角色心理體驗的體態(tài)造型,他的表現形式是夸張的,但內心依據卻是豐富的。他的表情不是亂動的,而且每遇到重大事件,內心進行思考、選擇搖擺不定的時候才選擇抽動,這是對于內心世界最成功的外部動作的選擇,極好的體現出了趙四的思想精髓,足可稱為畫龍點睛之筆。而且不但是臉部表情,他的舉手投足、整體神態(tài),莫不如此。
趙氏影視作品素以語言幽默、質樸,民間性強著稱。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才真正受到了普通人的喜愛。與此同時東北語言也確實風趣幽默,地方性強,又富于感染力極其準確的表現出了東北人直率、豪爽,豁達、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風趣、詼諧、敢說、敢做的人物性格。筆者不愿在本文中利用大的篇幅來論述趙氏喜劇的語言,因為這是個龐大的課題,需要進一步的整理,匯總。我想說的是,喜劇語言是最能夠體現人物性格、展現人物心理的手段,而且在表述中將有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形成不同的表演風格,就像是秋天樹上接滿的豐碩的果實,但果實的成熟是靠著春天的播種、夏天的忙碌得來的。沒有嚴謹的心理行動、沒有準確的外部動作,語言就會顯得索然無味、蒼白無力。說什么樣的臺詞?怎么說好臺詞?臺詞與人物性格、規(guī)定情境、鏡頭語言都有著什么樣的關系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要一一的進行論述和解決。
分析趙氏喜劇的表演特色,恐怕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事更不可能是我這樣水平的學生通過只言片語的描述和粗淺的分析就能夠達到的。趙氏喜劇通過把握人物心理、建立外部動作、展現人物語言把喜劇中最大問題即塑造人物形象很好的完成了。在選擇人物方面趙氏作品往往選擇的是那些可笑、可憐、可壞的、有弱點、有缺點甚至不太正常的人作為對象。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劇情才得以豐富,讓情節(jié)跟著人走,精彩橋段不斷涌現。
“你我他”的表演理論是馬力老師的數十年的科研成果,拆解開來理解便是“以你的需求,帶動我的表演,形成他的形象”。我想這樣的理論正符合我們欲表達的表演理論需求。為什么我們的表演入木三分,深受觀眾喜愛?因為我們深入生活,了解觀眾需求,在表演之前先要想一想觀眾想要得到什么,以其為中心任務,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梢哉f“沒有你,就沒有我”。這一理論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說”相對應,在“自我”即“我”和“本我”即“他”之后又加入“你”的概念。這是表演歷史上的重大創(chuàng)新,應該進一步的進行豐富和研究。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小品藝術走過了20年,由趙本山老師表演、導演的電影、電視作品也已經走進了黃金期。趙氏影視作品的藝術研究是繁瑣的、困難的,其中包括喜劇語言的表達、喜劇情節(jié)的設置、規(guī)定情境的營造、視聽語言的運用等等。但我知道,這項任務也是有意義的,我愿通過我粗淺的認識和孜孜以求、不斷學習的態(tài)度,豐富它,完善它。
[1]吳杏德.《論趙本山喜劇小品表演的審美特征》.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
[2]崔凱.《崔凱劇作選》. 中國文聯出版社,1987:43.
[3]馬力 .《二人轉藝術研究》 .遼寧大學出版社,2007:65.
[4]遺貴.《鐵嶺巨作選》 .鐵嶺市文化局劇目室,1997:99.
[5]王兆一. 《二人轉藝術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56.
孫博(1985.4- ),男,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本科,本山傳媒集團,導演,四級導演,研究方向:喜劇影視、喜劇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