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摘要:高中是學生邁向大學、成年的重要人生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開始樹立起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一過程的形成中,高中教師、班主任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學習、心理、生理以及情感感知方面的情況較過去中小學階段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教師以及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采用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用愛來感化、溫暖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以及變化,及時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以及變化做出愛的回應,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文章主要通過六方面來簡單闡述一下筆者從事班主任從事班主任工作30年來對于關愛學生的一些思考,其中也包含著一些關愛學生的工作方法。
關鍵詞:關愛;學生;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7-0225-02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愛心去溫暖學生
高中生與初中生、小學生的教育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因為,其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家庭環(huán)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影響,開始漸漸形成自己的處事方式與價值觀,此時,教師如果對學生們的各種行為進行強行干預,很難像小學、初中那樣能夠立刻收到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師生關系的惡化,長此以往,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就很可能產生裂縫,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學生也很可能受逆反心理的影響,而反向執(zhí)行,使得教育的效果沒有發(fā)揮出他應有的正面效果。
基于此,高中教師在教育、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用愛心去溫暖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指導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指導過程中,要注重用情感激發(fā)學生,做學生的傾聽者,對問題學生更要做到傾聽他們的新聲,去設法了解他們成績背后的根源,是家庭、性格、心理、生理還是其他各種原因造成其目前的學習情況,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更有效、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打開孩子們的心扉,使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心態(tài)面對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
二、注重施愛方法,用真心去感化學生
施愛的方法對于教師以及班主任而言也至關重要,高中學生與小學、初中生有較大區(qū)別的地方就在于,高中學生的自尊心以及羞恥心與過去相比有很大提升,學生在面對老師的“關愛”時,如果方法一旦不當,就會誤以為那是指責、嘲諷,使得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適得其反,效果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不同,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去施愛,如果只是依據教師的性格特點去施愛,就很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造成學生對于教師的誤解,而且不同學生對于教師施愛方式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施愛中也要是客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用真心去感化學生。
教師施愛的方式有千百種,有時教師一句溫暖的話語、真心的關懷、友善的目光以及親切的稱呼都有可能在學生心中播種成長;教師在施愛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當前學習、生活的實際需求,力圖幫助他們解決最迫切的實際需要,在學生最困難的方面施以援手,陪伴他們渡過最艱難的時光,用真心去感化學生;此外,教師的愛不能等同于父母以及祖輩的疼愛,要在施愛的過程中注重嚴慈相濟,要在施愛中懷著同樣真摯的心去批評、指正學生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步。
三、用行動去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
關愛學生不意味著越俎代庖,事事親力而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當前多數家庭都為獨生子女,這就使得許多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面對問題時總是需要求助以及指導才能完成,很難自主解決問題。更有許多學生家長在生活中只重視學生的學習,與學習無關的其他事項一律代為包辦,這樣的學生由于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生生之間不和諧的關系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再如,在生活中過分、片面地強調學習,學生對于其他事項漠不關心,不能體諒父母工作以及養(yǎng)育的辛苦,使得孩子們推己及人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的德育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通過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幫助他們了解家長對他們的付出,并鼓勵他們對家長的愛給予一定的反饋,哪怕只是做一頓飯、做一次家務。教師在這一關愛傳遞的過程中要注重用行動引導引導學生,不能只是將想法停留在口頭。例如,可以通過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將這些行動布置下去;此外,教師還要做好相關家長的工作,糾正他們“唯學習論”的偏激思想,通過教師與家長之間雙向合作的方式,將關愛學生的行動落到實處。
四、將心靈對話作為后進生的轉化器
后進生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想能夠真正使后進生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弄清造成后進生當前學習情況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當前的學習情況進行心靈對話。據調查,在高中的后進生中,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學生表示是由于教師的偏見以及自卑而造成學習的落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與言辭都有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很深的影響,有時一個無意的舉動都會使學生忐忑以及不安,尤其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敏感度進一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的帶動作用就會進一步加大。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后進生的特點,與其進行深度交流、心靈對話,幫助后進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與他們進行深度交談,使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心靈深處認識到學習對他們自己未來命運的重要作用,不再只是依靠外界環(huán)境來評判自己的學習努力與付出程度。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盡力的老師。教師在教學與生活中要真正學會用關愛之心與學生相處,真生使心靈對話成為后進生的轉化器。
五、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注重在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課堂中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采用單向傳授式的教學方式,看似在傳授知識,實則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課程中來,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對外交流的擴大,當前,在教育領域中,針對教學模式的探討也有所上升,在教學中強調師生關系平等以及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性發(fā)揮的呼聲高漲。教師由此,各個中學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重新界定和革新了原有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學模式。主張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生為本,采用多種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盡最大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做到做到“授之以漁”而不只是“授之以魚”。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體現了教師本著對學生將來負責的態(tài)度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
六、以愛為本、了解學生、信任學生
關愛學生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學生,教師只有深入實際,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學生的基本情況,并且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與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其心靈交流與關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在關愛學生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對待班級的困難生、后進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恒心,能夠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信任并且理解他們,對于他們的學習成績以及所犯的錯誤要采用寬容的方式助其解決問題,不能對他們采用差別對待以及暴力言行的方式,使他們的自卑感不降反升;此外,班主任在挑選班級負責人時,要充分信任班級負責人,將班級的各項活動委任于他們,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懷抱著教師的信任,富有激情地開展各項工作活動。并且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班級負責人這一橋梁,搭建好與班級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真正使關愛學生的舉動落到實處,落到每一位學生的心坎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嚴格地對待日后的工作以及學習生活。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教師的關愛與信任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前進的莫大動力。
參考文獻:
[1]楊曉梅,劉璐.關愛學生:班主任的應有信念和必然要求[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12):53-54.
[2]卜紅娟,姜健.中學班主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5):25-26.
Abstract: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life for students who begin to set up their world view,life view and values.Teachers,especially the teachers in charge,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high school.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grow up healthily,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very student because of their changes on cognitive,learning,psychological,physical and emotional aspec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work on caring for students through six aspects.
Key words:care;student;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