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亦先
摘要 總結了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包括升溫、早期控料、保證飲水充足、協(xié)調保溫與通風、正確處理干燥、衛(wèi)生和消毒的關系、藥物保健等內容,以期為加強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 S82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0-0236-01
豬仔剛剛能夠離開母豬獨自進食或者活動時稱為豬仔的保育期,這時它們還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能夠進食的東西也不多。針對這個時期豬仔的一些特征及各個方面表現進行細心飼養(yǎng),能夠有效降低豬仔的得病率,確保其生長發(fā)育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掌握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的關鍵技術成為成功培養(yǎng)生豬的重中之重。
1 升溫
在豬仔進入之前要對保育室的溫度進行調節(jié),溫度穩(wěn)定的范圍要比豬仔出生后所在產房的溫度高1~2 ℃,這是確保豬仔離開母豬喂奶進入獨自進食的關鍵步驟。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一是豬仔自從出生后就以母乳為食,將溫熱的母乳替換成冰涼的飼料,豬仔將很難適應;二是豬仔出生后總是成群依偎著母豬睡覺,也不會感覺冷,如果保育室溫度過低,則會加劇豬仔對保育室的不適應;三是食物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加上母豬的離開,會讓豬仔的心理驟變,容易影響豬仔生長發(fā)育。
2 早期控料
現今我國的大型養(yǎng)豬場里,生產下來的豬仔在用母乳喂食5~7 d之后都會被帶離母豬身邊且被送到保育室。剛送到保育室的1~2 d,豬仔會因為難以適應飲食及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得焦躁,并且四處打轉尋找母豬,這時豬仔的進食量與原來相比會大大減少。但是2 d后豬仔體內能量消耗過多,補充較少,會突然增加進食量,這就容易造成豬仔的消化功能紊亂,導致拉肚子[1-2]。因此,飼養(yǎng)員在喂食保育豬時,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盡早地控制豬仔的飲食,食量減少到豬仔原來的15%。
3 保證飲水充足
豬群的飲水量是隨著其進食量的增加而增加,飲水量的增加也會促進豬群的進食。因此,為了提高豬群的進食量,飼養(yǎng)員必須保證豬群飲水充足。外部直接飲水是豬群獲取水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此外,飼料中的水分、注射用水以及體內代謝水都屬于豬群的水分來源。根據經驗總結,初入保育室時,有85%的豬仔找到飼喂用水需要花費35 h,為了能讓豬仔盡快地找到飼喂用水,飼養(yǎng)員要把飲水器調節(jié)成能夠自動滴一部分水的狀態(tài),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安裝飲水器的位置、安裝的數量及流出的水量等方面,以保證豬仔的飲水量[3]。
飲水器安放在豬場中的高度應該與最矮的豬仔的高度齊平,確保每只豬仔都能夠喝上充足的水。同時,放置飲水器時要避開陰暗的地方,防止豬仔找尋不到飲用水,影響豬仔的飲水量。理論上來說,保育室中每個豬圈安置10 只豬仔,并配置1臺飲水器;但是依據實踐經驗,10只豬仔相處的并不十分融洽,常常會因為饑渴或者沖涼降溫等原因爭搶飲用水,造成飲用水匱乏。因此,每個豬圈中至少應該配置2個飲水器,從而確保不會因為豬仔的爭搶而造成飲用水不足。
4 協(xié)調保溫與通風
在確保保育室溫度的同時,也要保證保育室室內空氣流通。最近國內的一些大型豬場為了保證保育室的室內溫度,不給保育室進行通風,導致保育室內空氣不流通,有異味,而且各種有害氣體微粒的含量大大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嚴重影響到了豬群的身體健康,使得病菌容易入侵豬群體內,造成豬的呼吸道被感染,或者眼病增多等。飼養(yǎng)員應該在晴天的14:00左右打開排氣扇或者天窗,以確保保育室的空氣能夠得到流通[4]。同時,將保溫燈的溫度調高,且提升豬仔睡覺的床的高度,避免豬仔睡覺時因腹部受涼而引起其他疾病。
5 正確處理干燥、衛(wèi)生和消毒的關系
飼養(yǎng)管理保育豬時,不僅要注意保育豬身心健康的問題,保育室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也需要重點注意。保育豬生活在保育室中,保育室如果潮濕、臟亂,容易滋生各種病菌,不利于保育豬的健康成長。與保育室的衛(wèi)生和消毒相比,保證保育室的干燥更為重要??茖W研究證明,保育室最佳的濕度范圍是60%~75%,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養(yǎng)豬場管理人員認為衛(wèi)生比干燥和消毒更重要,經常對保育室進行沖洗,使得保育室的干燥程度低于15%,不利于保育豬仔生長。
6 藥物保健
因為保育豬的生長發(fā)育受到限制,加上離開母豬從產房轉到保育室等改變,使得飼養(yǎng)保育豬健康成長成為養(yǎng)豬過程中關鍵的部分。在為保育豬提高保育室的溫度、給予保育豬適量的食物及充足水分的同時,還應該對保育豬進行藥物保健,避免保育豬因為病菌的入侵而患上各種疾病。對保育豬進行藥物保健需要遵循3個方面的原則,首先要保證保育豬所處環(huán)境的舒適度,使其能夠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其次要給保育豬注射2針,一針在保育豬剛剛斷奶的那一天注射,另一針在將保育豬送入保育室的時候注射,2針均注射頭孢噻呋或長效土霉素,能夠有效避免豬仔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腹瀉、掉膘等問題;最后要有2次的拌料,一次拌料應該在豬仔進入保育室后的第1周內,在食料中按比例加入抗生素和中藥,這是預防豬仔因為免疫力低下而出現腹瀉等一些病癥;另一次拌料應該在豬仔可以下高床的7 d中,在食料中按比例添加氟苯尼考和中藥,這是為了避免豬仔轉入育肥室之后發(fā)
生傳染性的疾病,也是切斷豬群“十三周齡墻”和“十八周齡墻”傳染疾病的源頭。
7 參考文獻
[1] 柴勇.規(guī)模化養(yǎng)豬場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技術探究[J].畜禽業(yè),2017(4):26-27.
[2] 孫振欣.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16(4):11.
[3] 王雪玲.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探究[J].中國動物保健,2016(2):13.
[4] 陳文各.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解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