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文
生命孰輕孰重?世人總愛歌頌耀眼者,而忽視卑微者,塵封了公平的權杖。事實上,生命的重量不在于光芒,而在于沉淀。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尋找,尋找空氣中那點稀薄的詩意,渴望詩意的浪漫,更渴望詩意的人生。我們懷著一顆不平凡的心來到這個世界上,渴望活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想要加重自己生命的砝碼,卻總是在世俗中變得無所適從,關鍵就在于根本不懂生命之重需要深潛,需要沉淀。
俗話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水滴的力量來源于它們將自己沉潛于時間的長河中,造就了它們日復一日終成穿石的壯舉。我國清代,流傳有一句“胡桐遍野,而深成林”的佳話,句中的“胡桐”便是胡楊樹,在我國西北大漠中就生長著這樣一種樹。為了適應極端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它需要深深根植于大地,拼命地吸收地下水。于是,成就了它“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傳奇,被人譽為荒漠中的勇士。
世間萬物,微小到穿石之滴,平凡到沙漠胡楊,都能將生命演繹出深沉,而我們人類處于天地宇宙之間,也只是滄海一粟。就像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所言:“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個能思想的葦草。”是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人的靈魂與尊嚴全部來源于思想,思想的深度,才能沉淀出人生的重量。
“布鞋院士”李小文堪稱我國遙感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在中科做演講時被拍到的一張照片:一襲黑衣,光腳穿著一雙黑布鞋。這一山村老人形象與院士身份形成了強烈反差,令人在驚詫中又飽含敬重。而他更值得稱道的還有學術上的修煉與勤勉,不管外界將李小文譽為低調質樸的“布鞋院士”,還是淡泊明志的“五柳先生”,他全然不在乎這些虛名,總是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自己內心最在乎的事情上,默默地工作到生命終結。這樣的李小文在如今不盡如人意的學術生態(tài)中顯得彌足珍貴。正是他,用一雙布鞋為我們走出了深刻,用一顆素心為我們沉淀出了人生。
人生需要追求,需要尋找,正如《孟子》中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獨善其身只是小我境界,而心懷天下,才是比安身立命更深刻的人生真諦。我們一生所應追求的,正是這種值得沉淀的生命。
水的清澈不是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因為懂得沉淀。人生亦是如此,正是根植于思想的沉淀,才給予我們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編輯:王冠婷)
評點:王建平
生命是什么?人生的意義何在?文章以凝練厚重的文筆和豐富扎實的材料論述了對生命、對人生的認識,生動詮釋了“沉淀生命”——即舍棄小我,心懷天下;看似平淡,實則厚重的有價值、有深度、有內涵的人生。文章映射了現實中一些人浮華的人生,論述深刻,讀來令人深受啟迪。無論是沙漠胡楊,還是“布衣院士”,或是哲人妙語、經典名句,材料古今中外,信手拈來,體現出作者豐厚的閱讀積累。文章處處扣題,中心突出,語言流暢,充滿了理性之美和文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