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欣賞課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在課堂上隨便聽聽音樂,而是需要學生帶著感情的去感受音樂,獲得藝術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悅與滿足,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本文就怎樣優(yōu)化和改進高校音樂欣賞課進行討論。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優(yōu)化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欣賞課對大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人格的完善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會如何欣賞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是音樂欣賞課的目的。但是很多音樂教師都感覺很難對課堂里的學生展開同水平同步教學,特別是涉及到和聲,曲式曲調分析等專業(yè)的音樂知識內容時,學生很難接受,導致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可見,當前的音樂欣賞課還需進一步改進授課模式、轉換教學方法,已達到相對滿意的效果。
音樂欣賞素材主要是中外經典音樂作品、民歌民族音樂和創(chuàng)作作品,聲樂、器樂作品等。以音樂基礎知識教學和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為雙向主線,互相之間緊密結合,相輔相成。要使欣賞教學系統(tǒng)、完整地進行,需要同時兼顧基礎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那么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呢?音樂欣賞課的欣賞曲目可以在一節(jié)課上將中外作品進行比較,以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的要求。如:在介紹中外民歌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各國民歌進行分析比較,讓學生了解民歌就是民間的歌,是勞動人民在勞動和生活的過程當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用視頻展現(xiàn)各種勞動場景,讓學生反復聽賞,使他們領會民歌所傳遞的情感。
音樂欣賞課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音樂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將音樂所傳達的情感與內容講解給學生聽。時代在不斷地進步與發(fā)展,先進多的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吸引學生,培養(yǎng)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在高校音樂欣賞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老師也可以更全面的將基本樂理理論,音樂史理論與欣賞的歌曲或樂曲的背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全面的通過視覺與聽覺欣賞,感受音樂,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
音樂欣賞教學應逐步讓學生成為主導,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在欣賞課教學中,可以變換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氣氛活躍,教學內容活潑有趣味,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真正實現(xiàn)卓越課堂的嶄新與豐富、生動與開放。新時代的大學生們自我意識強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如果讓學生感受到輕松的氛圍,老師民主具有親和力,他們會更愿意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新時代的師生關系的需要不斷的改善。其次,授課方式也需要改進,音樂欣賞課建議換成小班上課,換句話來說,上課的學生人數相對較少,師生間的互動相對更高。但是,不論是在大課堂還是小課堂,音樂老師還是應該盡量走近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更加主動。在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變得更活躍,要一定不讓學生很死板,很被動的坐下來聽課。甚至可以改變教師位置的布局,讓學生圍成一個圈,老師從講臺走近學生,多和學生交流,老師也可以多用提問題的方式,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音樂感受。多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積極思考。比如,在課堂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在一旁進行觀察,利用合適的時機加入他們的討論,用專業(yè)的音樂鑒賞技能引導他們;對于音樂欣賞的素材,教師可以挑選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繹版本,靈活的讓學生進行比較與評價,相同的音樂素材不同的演繹版本所體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感覺。當然必須強調的是,音樂欣賞課教師絕不能只停留在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技能培養(yǎng)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藝術修養(yǎng)。
音樂教育不是只存在在課堂上,離開了課堂也可以將音樂教育開展的有聲有色。豐富多樣的大學生藝術團,如:音樂社、民歌團、街舞社、話劇團、戲曲社、街舞社都為高校的音樂教育提供良好的展示與實踐平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市級的“大學生才藝大賽”也是非常好的實踐交流平臺,在一年一度的才藝大賽舞臺上,學生們展示自我、彰顯個性的,是豐富學生課余生學生們的修養(yǎng)的實踐平臺,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即使不參加比賽,讓學生們成為比賽的觀眾也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
最后,音樂教育對大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人格的完善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課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換需要盡快完成以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出一批批具備一定藝術素養(yǎng)、兼?zhèn)涓咔樯膛c高智商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世斌.音樂欣賞[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趙李婉怡.全方位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作者簡介:胡蝶(1985—),女,漢,江蘇人,團委干事,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