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性》是薩特的存在主義思想在女性主義、女性命運上的具體運用。存在主義是一門關于人,關于人如何存在的哲學。波伏瓦從女性主義的思想和對女性生活的關照出發(fā),將存在主義具體運用到了對女性問題的分析上,揭示了作為社會上的“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這一事實。即:女性的“第二性”這一附屬、次要的地位是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被逐漸賦予的。波伏瓦揭示了“女人”形成的過程,并指出了女性應如何存在這一問題。
關鍵詞:女性;第二性;存在主義;存在;波伏瓦
作者簡介:劉美英(1992-),女,漢族,山東沂南人,濟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2
《第二性》是女性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從1949年問世至今,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女性,啟發(fā)著她們?nèi)ニ伎寂赃@一性別的形成及存在問題,激發(fā)著她們?nèi)コ阶约?,超越社會所賦予她們的所謂的“女性氣質(zhì)”,追尋作為正常意義上的“人”的存在價值。
何為“第二性”?我們首先為這一書名的意蘊所吸引。這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物質(zhì)和意識何為第一性”的問題?!霸谡軐W范疇中,所謂第一性,就是根源、基礎,具有先在性;所謂第二性,就是派生、結果,具有后發(fā)性。第一性決定第二性,第二性從屬于第一性?!盵1](p143)正如“物質(zhì)決定意識”一樣,這個社會普遍意義上認為,女性是相對于男性而言的第二性,是次要的、附屬的性別,是相對于男性這一社會主體的“他者”。由此,“第二性”是女性社會地位的反應,是對女性作為一個普遍意義上所說的“人”的質(zhì)疑。
波伏瓦作為一位卓越而追求獨立的女性,在19歲時,便發(fā)表了“我絕不讓我的命運屈從于他人的意志”的個人獨立宣言。她從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女性的具體處境出發(fā),思考這個社會給女性的定位,由此,她寫出了在女性主義歷史上的巨著——《第二性》,揭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這一事實,同時,指出女性應該超越社會所賦予的“第二性”這一處境,在存在中尋去人的價值。顯然,《第二性》這一書名不僅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女性的處境問題,同時具有一定的反諷意義。
一、存在主義的哲學基礎
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它關注人的存在問題,探尋人是怎樣存在,如何存在這一問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存在主義在薩特的闡釋與推崇之下為西方社會普遍接受,并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正是在薩特的影響下,波伏瓦把存在主義運用到了對女性問題的思考中。
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門關于人的哲學,它研究的根本問題是人的存在的問題。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主張主要有“存在先于本質(zhì)”、“偶然荒誕論”、“自由選擇”、“他人即地獄”等。薩特認為,人的存在是先于人的本質(zhì)的。人必須是先存在、出場,然后才能說明它自身,給自己下一個定義,成為怎樣的人。人的本質(zhì)不是預定的,而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不斷選擇而形成的,人是在自己存在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他自己。存在,包括人的存在,是偶然的,沒有理由的,不是根據(jù)某種確定的、絕對的觀念、思想或精神演繹出來預先具有一定意義的。薩特指出,人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人的存在是不確定的,從根本上講,是荒誕的。存在是偶然的荒誕,世界沒有預設的是非對錯,沒有絕對的存在標準,因此,人沒有任何理由事先決定事物應該怎樣存在,同樣也沒有理由事先決定人應該怎樣存在。人首先存在著,然后通過自己的選擇去決定自己的本質(zhì)。所以,人有絕對的自由,面對各種處境,人有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選擇采取何種行動、如何采取行動,可以做出自由選擇。同時,人要承擔選擇后需要承擔的后果。
薩特指出:“他人就是地獄”。他人作為一個跟自身這一主體相對的自由存在的客體,不同于物,他的存在對自身的存在構成了一種威脅,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變成物。薩特認為,人要從他人的目光或他人的地獄中解脫出來,只能有兩種途徑: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別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縱他人。在這一問題上,波伏瓦與薩特存在不同。波伏瓦認為,男女可以合作互補、和平共處。
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門關于人的哲學,也是一種行為哲學。他強調(diào)人的行動,強調(diào)介入和干預生活,也就是說,人要改變荒誕的現(xiàn)實,有所作為。波伏瓦認同薩特的哲學主張,其思想運用到對女性境況的分析和研究中,她指出“我們將以存在主義的觀點去研究女人,給我們的全部處境以應有的重視?!彼P心女性的存在,并主張重視女性的全部處境,在此基礎上,她完成了《第二性》這一女性主義著作。
二、波伏瓦的存在主義女性觀
波伏瓦在思考女性的現(xiàn)實處境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2](p9),即世界沒有預先為男女兩性設定一個預先的標準,男女兩性的存在本無實際意義,其內(nèi)涵是在世界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被賦予的。也就是說,女人是被世界塑造出來的,是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基于對女性全部處境的重視,波伏瓦對女性形成的歷史和女性個體生長的每個階段及其具體處境進行了分析。他揭示了女性淪為“第二性”的原因,并指出了女性走向自主的出路。波伏瓦對不同的女性主義的觀點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她認為生物學的、精神分析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女性觀都不能獨立地解釋女性淪為“第二性”這一附屬性別的形成,是整個人類文明決定了女性的次要地位。生物學上女性的性別特征及其生育功能對女性的存在給予了限制,精神分析學的“性中心說”所衍生的“內(nèi)在化”的女性意識使女性本身為其“第二性”意識所限制,歷史分析學的經(jīng)濟地位、勞動分工使得女性在經(jīng)濟上處于依附地位,整個社會歷史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也限制著女性的存在。整個人類的歷史文明使得男女兩性在社會歷史中逐漸確立了兩性性別等級。女性所面對的所有處境,使得女性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居于一個相對次等的地位。
歷史發(fā)展使得女性淪為“第二性”,“第二性”的意識又限制著女性去打破這一既定的意識。女性在社會所賦予它的生存處境中,在各自的具體存在中進行著各種各樣的選擇,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行動。波伏瓦認為,女性的所有選擇都是以她所處的整個處境為基礎的,是她在自己的生存處境上進行自由選擇的結果。由此,我們應該對女性的所有處境以重視。女性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及其形成原因,在生存過程中去超越“第二性”的性別束縛,追尋自由與獨立的存在。
三、“第二性”的超越
“第二性”的處境與意識使得整個社會包括女性自身或多或少地受這一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作為這個世界的次要的、附屬的性別,作為相對于男性的他者,女性在自己的存在過程中,在男性“目光”的注視下,有意無意地把自己變成了物,變成了“他者”。在這個男性主權的社會,女性的自主性一直在受著嚴重的壓迫。
擺脫“第二性”,是女性作為人的最根本的出路。波伏瓦指出,要實現(xiàn)女性的自由獨立,首先,男女兩性要實現(xiàn)事實上的平等,達到個體之間的一致性。女性自由選擇、自我設計,超越以往女性延續(xù)的“內(nèi)在性”,追求創(chuàng)造性。另外,要堅持女性作為個體人的自由和獨立,女性應該集提出目標、設計自我于一身,要有擺脫“內(nèi)在性”意識,應該樹立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意識,充分認識自己。只有,全面實現(xiàn)女性作為人的價值,男女兩性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在這個世界上達到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
波伏瓦的存在主義女性觀認為,女人要以自己的存在為基礎,在存在的過程中自由選擇,擺脫“第二性”的命運和附屬地位,爭取自己的自由,去實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現(xiàn)實意義上的“人”的存在價值。
只有當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而存在,人的存在才能實現(xiàn)其真正的意義。每一個人都應追求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在自己的存在中超越自己,實現(xiàn)自己。
參考文獻:
[1]戴興偉,龍智峰.波伏瓦《第二性》的書名隱喻性內(nèi)涵分析[J].名作欣賞.2011.
[2]波伏瓦.第二性II[M].鄭克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