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君
摘 要:“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老師的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老師的寫照。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那么多辛勞的詞語用在老師身上都是那么貼切。但是靜心反思,“勤奮”使人進步,“懶惰”使人落后。而我卻體會到做一個合格的“懶”老師是一種智慧,更是一門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懶與勤;學為中心;有法有得
平時教學結(jié)束后,會經(jīng)常聽到老師在辦公室高談闊論:“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懶惰了?。 薄皩W生一屆真是不如一屆,這學習是為老師學的嗎?”“唉!現(xiàn)在,考試都是在考老師,不是考學生了。老師拼命抓,學生才學點;老師一松手,學生什么也沒有?!敝T如此類的情況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是什么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罪魁禍首”應(yīng)該就是我們這些勤勤懇懇的老師,正是老師太勤快了,才導致學生的懶惰。
魏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是干什么的?。渴钦页鲞m合學生階梯的人。我上課有三不講:凡是學生能看會的,我不講;凡是學生查找資料后能學會的,我不講;凡是班干部能教會的,我不講。只要學生能做的,我就不去做?!庇纱?,我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適時恰當?shù)摹皯小?,卻能激發(fā)學生“勤”求知,“勤”學習,“勤”表現(xiàn)自己。當然,懶要懶得其法,懶出智慧!
一、找準學習起點,明確學習目標
“零經(jīng)驗的不講”,“經(jīng)驗豐富的也無須再講”。高效的教學應(yīng)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jīng)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有可能是主動的、有效的。蔡老師講過,以“學”定教之“學”為“學習”,而不是籠統(tǒng)的“學生”,以學定教是要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45分鐘課堂達成有多少,首先要就要清楚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里,只有找準起點,在起點處開始學習,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摸索,才能使學生的45分鐘收獲最豐富的達成。
比如,我的作文匯報課,主題是欲揚先抑寫作手法的運用。由于小學生基礎(chǔ)有差異,班級里有的學生寫作能力很強,寫的文章頗能打動人。但是也有一些學生連基本的標點、病句和錯別字都一大堆,不要說寫好了,能夠?qū)懗鰜硪呀?jīng)不錯了。
開課之前,我們組里的老師就建議我先布置一篇讓學生試著寫一寫,之后再收上來,看看對于這種手法的運用,他們還有哪些方面不夠到位,找到這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點后,再行確定教學內(nèi)容。按照組里老師的意見,我讓學生先試寫了一篇,發(fā)現(xiàn)了三個易錯點:一是抑揚對比不明顯;二是抑揚轉(zhuǎn)變不自然;三是抑揚分量不合理。針對這三點,我確定教學重點就是突破這三個易錯點,讓不會寫的學生學會先抑后揚的手法,讓會寫的學生寫得更能體現(xiàn)先抑后揚手法的特點,更能凸顯文章的中心。
二、教師“懶”于課堂,學生“勤”于課堂
美國作家凱利在《懶惰的智慧》一文中,就充分肯定了“懶惰”的功用:世界上一切的發(fā)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都是“懶惰”所激勵、促進的。一個稱職的領(lǐng)導也同樣“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為他干的事,他絕不親躬。全社會如此,領(lǐng)導如此,教師亦如此。一個真正的教師,不但應(yīng)當具備過硬的知識積累和專業(yè)技能,教學中還要有“懶惰”的智慧。
蔡老師在解釋在“學為中心”中的“學”字時,說到“在課堂中,學習是應(yīng)該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教師在處理文本、設(shè)計教案時,應(yīng)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和文本。我也十分認同,因為教學環(huán)節(jié)越復雜,問題越瑣碎,學生自己學會的東西越少,創(chuàng)造思維會減弱,課堂的主動生成也越少。
在初三復習文言文的虛詞用法及意義的課前,我就提供“之”“其”“而”“以”“于”“為”等虛詞的練習,讓學生初步總結(jié)用法,把握學生學習的起點。課堂上我歸納好各個小組總結(jié)的用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只分為三步:首先,組織10個小組,每組5個人,每個小組只準備一個虛詞,讓他們互相學習,幫助弱者,讓學生從古漢語字典中查出用法及意義;其次,再動手從七至九年級六冊書中關(guān)于“之”的句子種確定典型例句;再次,從例句中歸納總結(jié)出規(guī)律。以“之”字為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簡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并不是說讓學生放任自流。法國羅曼·羅蘭提出:“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別人走路。”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zhuǎn)變,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千萬不可越俎代庖。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而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的人聽”。我組織學生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幼稚,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從“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中恍然大悟的神情,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yīng)是十分明顯。
以“學”為中心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就是要學生學習后要有所得,這有所得不僅包括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方面的成長,更包括學生的情感激蕩。也就是說,學習完一篇文本之后,學生的心靈更加純凈了,他們的認知更加清醒了,他們的情感更加豐盈了。如《散步》這篇課文,就可以在教學中應(yīng)適時地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與情感世界。在文章最后,“好像我背上的加上她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梢宰寣W生反復誦讀這句話,并仔細揣摩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甚至可以讓他們回憶自己的生命歷程,有沒有那樣的時刻,感覺一家人在一起簡簡單單、平平淡淡,但卻感覺歲月如此靜好,生命如此美麗。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學過文本之后,對于“愛與責任”,學生可能就會獲得更多感動心靈的東西,而他們的情感世界也就會更加豐盈起來。
當然,不同課型,我們老師的教學任務(wù)側(cè)重點是不同的。詩歌教學,側(cè)重教學生以后面臨這類詩歌時,能有一種思維去閱讀;散文教學,側(cè)重教學生散文的關(guān)注點通常在哪里;寫作教學,側(cè)重教學生在現(xiàn)有的閱讀水平下,學會表達個性語言;研討課教學,則更多的是聆聽和推進思維度,捕捉思維碰撞的火花……
“學為中心”讓我充分意識到,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語文老師自己必須不斷持久大量地閱讀,必須持續(xù)深入不斷地思考。忽然發(fā)現(xiàn),語文老師是最難當?shù)模彩亲钣绪攘Φ?。因為語文老師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作為教育背景,對學生一切言語的習得,都可以充滿睿智、靈動。
三、“懶”在教學,“潛心修煉”在思想
俗話說:“懶娘沒有懶閨女,勤娘沒有勤閨女。”我感覺“勤娘”就像過去我們教師的形象,站在講臺上大講特講,針對一個問題翻來覆去地講,針對一道難題唯恐學生想不出來,累著他們,早早地把答案告訴了學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樣只能培養(yǎng)出一批批不愛動腦的機械孩子,就如同那些“懶閨女”?,F(xiàn)在提倡老師要少講一些,懶講一些,讓學生多思考,多去嘗試,反而培養(yǎng)出了一些“勤閨女”。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會使孩子失去實踐和鍛煉的機會。不僅如此,更嚴重的是過分地為孩子做事,實際上等于告訴孩子他什么也不用做,這不是害了他們嗎?而特級教師魏書生就曾嘗試著“懶”教師教出“勤”學生,他成功了。所謂的“懶”,就是課堂上少講一點,懶一點,讓機會留給學生。教師要明確認識到:給學生過多的依賴,會導致學生的能力萎縮。人們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通過實踐發(fā)展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個好教師應(yīng)是一名“懶”教師,只要充分信賴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鍛煉,才能幫助學生擺脫依賴,使學生真正成長起來!
由此可見,“懶”教師時時在思考,在構(gòu)思。讓我們不妨當當勤動腦的“懶”老師,否則,盡管自己再勤勞,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離課程越來越遠。
在“學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并不是“問題的提出者”,也不是“秩序的維護者”,更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應(yīng)該是學生的“學習引導者”。教師可以通過傾聽、觀察、引導、點撥、等待、協(xié)調(diào)、組織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充當學生學習的顧問,與學生進行“引導性”的對話,去催生學生鮮活的思想。學生在產(chǎn)生爭執(zhí)時,這時,教師應(yīng)該用自己的語言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和激發(fā)學生思考。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素質(zhì)來給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如我曾?jīng)聽過一堂公開課——《春酒》,那位教師的朗誦能力很強。但她明白課堂應(yīng)該是學生的,所以在指導朗讀過程中都避免了全文范讀,而只在“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這一句上進行示范和指導。這樣既不會打擊學生的朗讀欲望,也讓學生自己在一遍比一遍更成功的朗讀中領(lǐng)會了文字的精髓,增強了自信。
可見,“懶之有法”,并非真懶!課堂上的“懶”,全都仰仗“懶”老師們課前課后的“潛心修煉”。只有教師課前進行必要的準備,將教材“復印”入腦,將教學計劃“打印”入心,將教學方向的“明燈”點亮,才能在“懶惰的”課堂上做到有條不紊,游刃有余。方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提高教學效率,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勤之有得”。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