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巍
摘要:在聊齋學研究過程中,蒲松齡的生年曾出現(xiàn)過1622年和1630年兩種錯誤,1622年的錯誤見于阿理克院士的聊齋小說選譯本和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從錯誤來源看,可能來自德文資料;1630年的錯誤來自于1920年3月天寶書局印刷、中華圖書館發(fā)行的石印本《聊齋全集》,其中有蒲松齡“享年八十有六”的錯誤,這一錯誤影響了魯迅先生,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引用此說。胡適曾撰寫《蒲松齡的生年考》一文,詳細考證了蒲松齡的準確出生年份。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仍有人因襲石印本《聊齋全集》中蒲松齡生年的錯誤,而在俄羅斯?jié)h學界,蒲松齡生年的錯誤直到1970年才由阿理克的學生艾德林改正。陳銓書中的錯誤直到1997年《中德文學研究》再版時才得以更正。
關(guān)鍵詞:聊齋學;蒲松齡;生年;阿理克;陳銓;魯迅;胡適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人,以《聊齋志異》聞名中外,是飲譽世界的杰出短篇小說大師。蒲松齡于明崇禎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出生于蒲家莊故宅北房,蒲松齡的《降辰哭母》一詩云:“此身何役役?年年客他方?!蜓浴侥?,歲事似饑荒。兒年于此日,誕汝在北房。洗兒抱榻上,月斜過南廂。逡巡復爾許,曉雞始鳴窗。念兒曾幾時,兒女已成行?” [1] 521 蒲松齡卒于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六歲。
蒲松齡的生卒年月日現(xiàn)在都已十分明確,蒲松齡生于公元1640年6月5日,卒于1715年2月25日。但在聊齋學研究歷史上,關(guān)于蒲松齡的生年,曾出現(xiàn)過1622年和1630年兩種錯誤。胡適(1891-1962)的《蒲松齡的生年考》對蒲松齡的生年進行了考證,論證了蒲松齡的準確生年,此文及其論證方法后來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得到了學術(shù)界的肯定。
一、蒲松齡出生于1622年的錯誤
曾把蒲松齡生年誤作1622年的有著名漢學家瓦·米·阿列克謝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1881-1951,中文名字阿理克)院士和《中德文學研究》的作者陳銓(1903-1969)。
阿理克是蘇聯(lián)漢學的全面開拓者和阿理克漢學學派的奠基人,是國際漢學界翻譯和研究《聊齋志異》的權(quán)威漢學家,他翻譯的聊齋小說忠于原作,譯筆高超,享譽國際漢學界和聊齋學界。阿理克一生共翻譯聊齋小說160多篇,生前出版了4個聊齋小說選譯本:《狐魅集》(1922)、《神僧集》(1923)、《異事集》(1928)和《異人集》(1937)。1922年,《狐媚集》由著名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М.Пешков,1868-1936)主持組建的世界文學出版社出版,阿理克在譯本前言中關(guān)于蒲松齡生卒年的標注是1622-1715。陳銓《中德文學研究》的出版時間是1936年,他也把蒲松齡的生年誤作1622年?!吨械挛膶W研究》原是陳銓在德國克爾大學以德文撰寫的博士論文,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研究了中國純文學對德國文學的影響。1934年2月,陳銓回國,受聘于國立武漢大學,他隨即把自己的博士論文譯成中文,題為《中國純文學對德國文學的影響》,于1934-1935年在武漢大學學報《文哲季刊》上分4期連載,193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結(jié)集出版,書名仍用《中德文學研究》。
陳銓在《中德文學研究》中談到《聊齋志異》時寫道:“關(guān)于鬼怪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生于一六二二年,山東磁州人。” [2] 56 胡適曾為中央研究院評議會撰寫關(guān)于陳銓《中德文學研究》的短評,在閱讀該書過程中,胡適發(fā)現(xiàn)了兩處錯誤,他在1937年2月19日的日記中說:“看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此書甚劣,吳宓的得意學生竟如此不中用!書中有云:《西游記》(小說)的作者邱長春(1208-1288),他還不知道《西游記》小說不是邱長春的《西游記》!他記長春生卒(1148-1277)都遲六十年,不知根據(jù)何種妄書!他又說《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生于一六二二年(實則生于1640),山東磁州人!真不知何以荒誕如此!” [3] 655
至于蒲松齡生于1622年的錯誤是如何產(chǎn)生的,我們不得而知。雖然不排除陳銓參考阿理克說法的可能,但《中德文學研究》一書之后所附的參考書目都是德文書目,所以這一錯誤很可能來自德文材料。而阿理克院士十分熟悉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漢學研究狀況,他在翻譯聊齋小說的過程中充分參考了歐洲漢學界的相關(guān)成果,有證據(jù)表明他參考了英文和德文的材料。
阿理克在翻譯聊齋小說的過程中曾參考過英國漢學家翟理思(H.A.Giles,1845-1935)的聊齋小說英譯本。翟理思是歐洲較早翻譯聊齋小說的著名漢學家,阿理克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其譯文,但他關(guān)于蒲松齡生年的說法不可能來自翟理思,因為翟理思對蒲松齡的生卒年不甚了然。翟理思提到蒲松齡生卒年的時候只是根據(jù)《淄川縣志》的記載大體推測,他在其聊齋小說英譯本序言中說:《聊齋志異》的作者是山東淄川人。他姓蒲名松齡,號留仙?!?,現(xiàn)在大家都只稱他蒲松齡。我們都不知道他的生卒年。然而,根據(jù)《淄川縣志》不完善的記載,我們可以猜測到蒲松齡的生卒之年 [4] 289 。從阿理克翻譯聊齋小說時所作的注釋來看,他還參考過德文聊齋學研究材料 [5] 717 。因此可以推測,蒲松齡生于1622年的錯誤很可能來自德文材料,因為阿理克和陳銓都參考了德文資料。
阿理克的聊齋小說譯文在他逝世后曾由其學生編選校訂多次再版。1970年,關(guān)于蒲松齡生于1622年的錯誤在阿理克的學生、阿理克學派的重要成員艾德林(Л.З.Эйдлин,1909-1985)編選的《狐魅·聊齋神奇故事集》中得到更正。但是有的材料仍然因襲1622年,比如,維基百科俄文網(wǎng)頁上有關(guān)蒲松齡的生年曾一度作1622年。這一錯誤還影響到聊齋小說俄譯本《異人集》前言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懂惾思酚?937年出版,前言中提到《淄川縣志》中有關(guān)蒲松齡的記載時,因為生年不對,所以注釋中出現(xiàn)了“1711年蒲松齡89歲”的錯誤,1988年,阿理克的女兒班科夫斯卡婭(М.В.Баньковская,1927-2009)編選的聊齋小說俄譯本通過注釋特別予以糾正。2000年圣彼得堡東方學中心出版的《狐魅集》《神僧集》《異事集》和《異人集》的綜合本也特別注明蒲松齡的生卒年是1640-1715,所以1711年他是七十一歲而不是八十九歲。但2007年的《異事集》和《異人集》合集本不知何故仍因襲舊說,沒有改正注明 [6] 177 。1971年,臺灣學生書局再版了陳銓的著作,書名為《中國純文學對德國文學的影響》,書中沒有更正蒲松齡生年等錯誤。1997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再版了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對蒲松齡的生年等處進行了修改:“關(guān)于鬼怪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生于一六四○年,山東淄川人。”但該書有一處仍把《淄川縣志》誤作《磁州縣志》:“如果我們要讀《磁州縣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蒲松齡的為人恰好同希密忒所說的相反。” [7] 40
由于阿理克院士的聊齋小說譯文在國際漢學界廣有影響,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也是出版較早的研究中德文學關(guān)系的重要文獻,兩人著作中關(guān)于蒲松齡生年的錯誤于再版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更正,但阿理克聊齋小說譯文2007年版本有一處相關(guān)錯誤未得更正;陳銓著作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版完全沒有更正,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更正了蒲松齡的生年和籍貫,但《磁州縣志》一處,顯然是《淄川縣志》之誤,仍未進行更正,再版時需要注意改正。
二、蒲松齡出生于1630年的錯誤
魯迅(1881-1936)對《聊齋志異》曾進行過研究,但在蒲松齡的生年問題上也曾出錯,他在《中國小說史略》的第二十二篇“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中說:而專集之最有名者為蒲松齡之《聊齋志異》。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山東淄川人,幼有軼才,老而不達,以諸生授徒于家,至康熙辛卯始成歲貢生(《聊齋志異》序跋),越四年遂卒,年八十六(一六三○——一七一五),所著有《文集》四卷,《詩集》六卷,《聊齋志異》八卷(文集附錄張元撰墓表),及《省身錄》《懷刑錄》《歷字文》《日用俗字》《農(nóng)桑經(jīng)》等(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四百三十一) [8] 218-219 。
《中國小說史略》原為魯迅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后經(jīng)修訂增補,先后于1923年、1924年由北京大學新潮社以《中國小說史略》為題分上下兩冊出版,1925年由北京北新書局合印一冊出版,1927年再版,1931年北新書局又出版修訂本,影響很大。《中國小說史略》中蒲松齡生于1630年的錯誤,1946年有人提及。1946年,趙景深在其《〈中國小說史略〉勘誤》 ① 一文中提到:此外較新的發(fā)見,如《封神演義》的作者非許仲琳,乃陸西星;……蒲松齡的生卒年乃一六四○——一七一五;《西游記雜劇》作者非吳昌齡,乃楊景言。凡此,都是應該修正的 [9] 411 。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小說史略》曾于1938年和1947年兩次被收入《魯迅全集》。被收入《魯迅全集》的《中國小說史略》中關(guān)于蒲松齡生年的錯誤直到1956年編輯出版《魯迅全集》時才得以更正:“一六三○應為一六四○,年七十六?!幷摺?。 [10] 170 但1973年版《魯迅全集》并未進行更正,1981年版《魯迅全集》在第九卷第二一八頁的注釋中加以更正?!吨袊≌f史略》的單行本直到1958年版才在第一六六頁的腳注中進行了更正:“一六三○應為一六四○,年七十六?!幷摺睉歉鶕?jù)1956年版《魯迅全集》更正的。
魯迅出錯的原因是參考了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此全集1920年由上海中華圖書館發(fā)行,天寶書局印刷,全集共六冊九卷:第一、二冊為《聊齋文集》上、中、下卷;第三冊為《聊齋詩集》上、下卷;第四冊為《聊齋詞》上、下卷;第五、六冊為《聊齋筆記》上、下卷。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加入了偽作,其中附錄了張元(1672-1756)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誤說蒲松齡活了八十六歲,魯迅進行了參引,因此出錯。
雖然胡適和路大荒(1895-1972)等學者早已對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進行了辨?zhèn)?,但蒲松齡“享年八十有六”的錯誤直到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還有人因襲。1981年3月27日,《北京晚報》第三版刊載了署名蕭云題為“蒲松齡應是活了八十六歲”的短文,題下的編者按語說:“本文對《辭海》等書的一條解釋,提出了不同看法?!弊髡邔Α掇o?!返葧衅阉升g生于1640年提出疑義,根據(jù)的即是1920年的石印本《聊齋全集》。
1988年,邵海清針對這一訛傳,在《浙江學刊》發(fā)表《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文章第一部分專門就“蒲松齡存活的年歲問題”進行了辨正。作者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期,關(guān)于蒲氏存活年歲的問題,曾經(jīng)引起過一場爭論。由于路大荒在淄川蒲松齡墓上尋得了墓碑,拓印了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七十六歲說已為學術(shù)界大多數(shù)同志所接受。這雖然是一樁半個世紀前已基本澄清的舊案,但既經(jīng)有人舊事重提,而且今后還可能有人繼續(xù)產(chǎn)生類似的疑問,因而對此作一番回顧和考索,從而得出一個明晰的結(jié)論,應該說也還是有意義的 [11] 52 。20世紀90年代初,楊海儒撰寫了《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辨?zhèn)涡伦C》一文,針對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給文學史料特別是聊齋文獻造成的極大混亂,在肯定胡適和路大荒等學者辨?zhèn)纬晒幕A(chǔ)上繼續(xù)進行辨?zhèn)?。此論?991年10月曾提交首屆國際聊齋學討論會,后發(fā)表于《蒲松齡研究》1994年第3期。
三、胡適對蒲松齡生年的考證及其他
胡適看到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蒲松齡活了八十六歲后,發(fā)現(xiàn)這與盧見曾(1690-1768)的《國朝山左詩鈔》中張元墓表“卒年七十六”的說法相沖突,于是利用《國朝山左詩鈔》《濟南府志》《述劉氏行實》及蒲松齡的《降辰哭母》《折獄》中幾條確鑿的證據(jù),證明蒲松齡的生年是1640年,享年七十六歲。胡適還進一步就石印本《聊齋詩集》中《八十述懷》《己未除夕》《戊寅仲夏》等假詩中所涉時間,與各種版本《聊齋文集》都有的《述劉氏行實》中蒲松齡之妻劉孺人(1643-1713)的出生年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存在矛盾,從而認定石印本《聊齋詩集》系偽作,并從《聊齋志異》的部分篇目中一一找出了這些偽詩造假的根源。
后來,胡適把論證過程寫成了《辨?zhèn)闻e例》(后改為《蒲松齡的生年考》)一文,此文作于1931年9月,初刊于1932年3月10日《新月》第四卷第一號。胡適在文中說“張元的《墓表》全文,我那時沒見著”。后來,為了考證《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是蒲松齡,胡適撰寫了《〈醒世姻緣傳〉考證》一文,此文作于1931年12月13日,初刊于1935年10月17日天津《益世報·讀書周刊》第二十期,此文同時附錄了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和胡適的《跋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胡適這時已經(jīng)得到了路大荒的碑文拓片,他在《跋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中指出:碑文中說蒲松齡死時“享年七十有六”,與《國朝山左詩鈔》及《淄川縣志》所記相合,可證各本作“年八十六”之誤。這一字之誤,關(guān)系不小。前幾年有一個妄人捏造了二百多首假詩,托名為“聊齋詩集”,石印行世,其中有五首詩,全是根據(jù)這一個誤字假造出來的(看我的《辨?zhèn)闻e例》)! [12] 315 胡適的《蒲松齡的生年考》和《〈醒世姻緣傳〉考證》兩篇文章后被收錄于193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在這兩篇文章中,胡適的學術(shù)思想和治學方法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1935年7月,北平《晨報》刊登了一篇署名“履道”題為“蒲松齡死年辨”的文章,主張蒲松齡享年八十六歲說,指名批駁了胡適考證蒲松齡生年的文章。此文缺乏最基本的時間概念,捏造證據(jù),謬誤百出,胡適見了很生氣,他在1935年8月5日《晨報》的“藝圃”專欄刊文說“履道”是“捏造證據(jù)而詐欺取財,是不可恕的”。胡適在批駁了“履道”捏造的證據(jù)后寫道:“最后,我可以報告,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至今還在淄川,全碑完整,我已得著兩份拓本,碑文中正作‘以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六。八十六是錯的,現(xiàn)在已無可疑了。”胡適進而要求《晨報》重新刊登他的考證文章“以贖失察之罪”,他還寫道:
再啟者:我的《辨?zhèn)闻e例》是我生平最得意的一篇考證學的小品文字,最初登在《新月》第四卷一號,現(xiàn)在已不易得;后來改題為《蒲松齡的生年考》,收在亞東圖書館本《醒世姻緣》的附錄里。今送呈一冊,此文最可作初學考證者的教科書讀。貴報登此詐欺文字,毀壞我的考證名譽,可否請重登我此文,以贖失察之罪?[13] 64
胡適的《蒲松齡的生年考》開啟了聊齋學辨?zhèn)蔚南群樱瑢笫烙绊戄^大。歷史學家羅爾綱(1901-1997)曾師從胡適,1931年3月,胡適為了證明《醒世姻緣傳》的作者西周生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叫羅爾綱校正整理《聊齋全集》 ① 。關(guān)于??闭砥阉升g《聊齋全集》一事,羅爾綱在其《師門五年記 胡適瑣記》(1995)一書中有詳細記載。除了當時最流行的上海中華圖書館出版的石印本《聊齋全集》,胡適還借了兩部《聊齋全集》的抄本:一部是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本,一部是淄川馬立勛藏本,他安排羅爾綱校勘三種版本的異同,目的是最后編一部新的《聊齋全集》。胡適的《蒲松齡的生年考》和《〈醒世姻緣傳〉考證》兩篇文章即充分參考了羅爾綱的??背晒?/p>
《聊齋全集》于1931年秋天編成,但羅爾綱交給胡適后一直下落不明。1986年,羅爾綱在為《〈聊齋文集〉的稿本》一文所作的后記中不無遺憾地說:“五十年代末,有一位東歐女作家看了這篇文章,到南京來要和我談《聊齋文集》。當年這件工作是胡適叫我做的,編了《聊齋全集三種目錄對照表》和編成那部二百一十九篇的新編《聊齋文集》后,已交回胡適,故無可奉告?!?[14]
在編輯國家清史工程所屬文獻《清人詩文集匯編》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編輯人員發(fā)現(xiàn)由北京大學圖書館送來的《聊齋全集》,竟是失蹤近八十年的由胡適安排羅爾綱??辈⒊瓕懙男戮帯读凝S全集》。這部稿本在1999年出版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中被著錄為“曲阜孔氏抄本”。此稿本最重要的部分是“三種目錄對照表”,這個對照表是羅爾綱整理《聊齋全集》所做的第一步工作。胡適叫羅爾綱把《聊齋全集》清華本和馬立勛藏本中的文、詩、詞的目錄和上海中華圖書館出版的石印本對照,列一個對照表。羅爾綱把對照表列好后交給胡適并告訴他,石印本的文和詞,除了極少數(shù)之外,都是清華本和馬立勛藏本所收的。石印本的詩中有262首,不見錄于清華本和馬立勛藏本。對照表不僅對三個版本的目錄進行了對照,還對正文題目一一進行了核實,遇有實際篇名與目錄不符的,則注于每頁表格左邊。
據(jù)羅爾綱回憶,他當年跟胡適做學問,在學習如何運用“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這十字要訣時,胡適的《蒲松齡的生年考》和《〈醒世姻緣傳〉考證》給予了他不少啟示,他在《師門五年記 胡適瑣記》一書中說自己做學問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親承胡適之教讀了這兩篇考證文章得來的。羅爾綱后來仍十分注意蒲松齡的生卒年問題,他在1948年7月20日寫給胡適的信中說:
適之師尊前:
樊逵羽先生帶來自傳稿經(jīng)于前日奉到,蒙師在百忙時候給學生細改一遍,尤其是其中蒲松齡生卒考一段,似乎是師新做的,不是舊日原文,尤為可寶。這份稿子,學生要保存吾師手稿,打算另鈔一份送學原社。[15] 87
后來不少學者在胡適聊齋學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拓展和深入研究。例如,邵海清在《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辨正“蒲松齡存活的年歲問題”時,即充分參考了胡適的研究成果。邵海清同時根據(jù)蒲松齡的詩《南山壽畢年伯母》和蒲松齡撰寫的《畢母王太君墓志銘》,又找出了一條能夠證明蒲松齡享年七十六歲的證據(jù)。再如,張揚的博士學位論文《胡適與古典小說研究》(2012)第六章《胡適〈聊齋志異〉、〈醒世姻緣傳〉等小說的研究》也充分參考了《胡適全集》中包括《蒲松齡的生年考》和《〈醒世姻緣傳〉考證》在內(nèi)的成果。
胡適論著中與《聊齋志異》相關(guān)的文章還有《十殿閻王》。在參考胡適論著的過程中,張揚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說,胡適的《十殿閻王》一文在《胡適全集》中未見有收錄。實際上,《十殿閻王》一文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胡適文集》第十卷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胡適全集》第九卷都有收錄。在《十殿閻王》一文中,胡適肯定了《聊齋志異》呂湛恩注本給讀者帶來的便利,同時指出,呂湛恩標出但未注的《劉全》中的“劉全獻瓜”和《閻王宴》中的“忤官王”在小說《西游記》中已出現(xiàn)過:“劉全獻瓜”的故事見于小說《西游記》第十一回。忤官王又作“仵官王”,是道教的十殿閻王之一 ① ?!段饔斡洝返谌丶暗谑换赜洝笆铋愅酢保韫偻趿性诘谒?。又第五十八回記十殿閻王,忤官王分明列在“九殿” [16] 561 。
關(guān)于“忤官王”,在《聊齋志異》的《閻王宴》一篇中曾被提到。張友鶴輯校的《聊齋志異》三會本引馮評解釋為:伍官,四殿閻君也。一作忤,見佛書?!读凝S志異》詳注新評本(2016)的注釋是:“忤官王”,或作“五官王”,中國佛教所傳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之一。賴亞生《神秘的鬼魂世界——中國鬼文化探秘》第二章(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據(jù)《玉歷寶鈔勸世文》《玉歷鈔傳警世》等書,十殿閻王即秦廣王蔣、楚江王歷、宋帝王余、五官王呂、閻羅王倉、卞成王 ② 畢、泰山王董、都市王黃、平等王陸、轉(zhuǎn)輪王薛。諸王各居一殿,故稱。蒲松齡《歷字文·十殿閻君圣誕日期》所記十王名目、次第略同,唯五殿稱“閻君天子” [17] 1809 。
十殿閻王的名稱并不固定統(tǒng)一。“楚江王”也作“初江王”,“五官王”也作“伍官王”、“忤官王”和“仵官王”,卞城王也作“變成王”,“泰山王”原作“太山王”,“平等王”原作“平正王”,“楚江王歷”或作“楚江王厲”,“閻羅王倉”或作“閻羅王包”,因為中國民間后來把“閻羅王”與鐵面無私的包公聯(lián)系在一起,傳說包公晝間治陽世人間,夜間司陰曹地府,故號“閻羅天子”。胡適根據(jù)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的11本《閻羅王授記經(jīng)》認為,十殿閻王之名五代之前已有,“十王”的名字顯然是無知的和尚捏造出來的,“閻羅王”即是“琰摩天”,“太山王”是“太山府君”,即后來的東岳帝君。各本第一段里及S.4805卷獨有的一段里,都提及“太山府君”。此外八王的名字都沒有任何典據(jù),全憑捏造,也可以隨時改換,故“初江王”后來改作“楚江王”;“五官王”又作“仵官”,又作“忤官”,也作“伍官”;“變成王”又作“卞城王”?!捌秸酢痹诎藗€敦煌本子里作“平正王”,在S.2489卷里作“平等王”。后世都作“平等王”了。例如《西游記》的三回,十一回,五十八回,都作“平等王,楚江王,卞城王”?!拔骞偻酢痹凇段饔斡洝啡嘏c五十八回作“忤官”,在十一回作“仵官”;在《聊齋志異》卷十五“閻羅宴”條作“忤官王” [18] 579 ?!堕惲_宴》一篇目前不見手稿,其中“五官王”,《聊齋志異》各抄本均作“忤官王”,但蒲松齡在《歷字文》的“十殿閻君圣誕日期”一篇中卻作“五官王” [19] 2125 。因此,蒲松齡在《閻羅宴》原稿中有可能并不寫作“忤官王”。順便提及,除了把位于五殿的“閻羅天子”稱為“閻君天子” ① 外,蒲松齡的“十殿閻君圣誕日期”所記十殿閻王名稱及所在殿順序均和《玉匣記》所記一致,因此蒲松齡有參考《玉匣記》之可能?!队裣挥洝芬嘣霈F(xiàn)于《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因此,《紅樓夢》的原作者和蒲松齡可能都比較熟悉《玉匣記》。
結(jié) 語
蒲松齡生年的確定對于研究蒲松齡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內(nèi)外聊齋學研究過程中,受限于當時學術(shù)環(huán)境和研究條件,蒲松齡的生年曾出現(xiàn)過1622年和1630年兩種錯誤說法。后來胡適雖對蒲松齡的生年進行了考證,但由于民國石印本《聊齋全集》的干擾,蒲松齡的生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被學術(shù)界最終確定,陳銓《中德文學研究》一書中蒲松齡生年的錯誤直到1997年再版時才得以更正。有關(guān)蒲松齡生年的兩種錯誤在20世紀得以澄清更正,解決了聊齋學研究中一個看似微小但卻十分重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蒲松齡.蒲松齡集[M].路大荒,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陳銓.中德文學研究[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3]胡適.胡適日記全編(第6卷)[M].曹伯言,整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4]山東大學蒲松齡研究室.蒲松齡研究集刊(第三輯)[C].濟南:齊魯書社,1982.
[5]Пу Сун-лин.Странные истории из Кабинета Неудачника(Ляо Чжай Чжи И)[M].Пер.
с кит.,предисл.,ст.,коммент.Акад.В.М.Алексеева.Сост.,подгот.Текста,послесл.М.В.Бан
ьковской. СПб: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2000.
[6]Пу Сунлин.Странные истории. Рассказы о людях необычайных[M].Пер.с кит.,преди
сл.,коммент.акад.В.М.Алексеева.Отв.ред.Б.Л.Рифтин.М.:Вост.лит.,2007.
[7]陳銓.中德文學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
[9]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shù)論著資料匯編(第四卷)
[G].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7.
[10]魯迅.魯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11]邵海清.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浙江學刊,1988,(2).
[12]胡適.胡適文集(5)[M].歐陽哲生,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3]胡適.胡適文集(10)[M].歐陽哲生,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4]楊勇軍.《聊齋全集》:胡適、羅爾綱抄校本近日被發(fā)現(xiàn)[N].中華讀書報,2009-7-19.
[15]羅爾綱.羅爾綱全集(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6]胡適.胡適全集(9)[M].樓宇烈,整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17]蒲松齡.聊齋志異詳注新評[M].趙伯陶,注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18]胡適.胡適學術(shù)文集:中國佛學史[M].姜義華,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19]蒲松齡.蒲松齡全集[M].盛偉,編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on Liao Zhai Zhi Yi there are two errors of Pu Songling's year of birth: Pu Songling was born in 1622 and in 1630.The first error appeared in the translation into Russian of Liaozhai stories by academician V.M.Alekseev and Chen Quan's monograph Sino-German Literature Research . From the source,the first error may come from the German data. The second error appeared in lithographe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aozhai,which was printed by Tianbao press and published by Chinese Library in March 1920. There was an error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aozhai:Pu Songling died at the age of 86. Mr. Lu Xun quoted the error in his work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Hu Shi wrote the article The Research on Pu Songling's Year of Birth,in which Hu Shi conformed that Pu Songling was born in 1640 through clear and accurate evidences. But until 1980s,an auther has plagiarized the wrong Pu Songling's year of birth from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aozhai. In Russian data the wrong Pu Songling's year of birth was corrected
by V.M.Alekseev's disciple L.Z.Eydlin until 1970. The error in Chen Quan's book was not corrected until the second edition of Sino-German Literature Research in 1997.
Key words: Research on A Collection of Fantastic Stories;Pu Songling;the year of birth;V.M.Alekseev;Chen Quan;Lu Xun;Hu Shi
(責任編輯: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