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陳蕭軍
老林的快遞生活
文?圖/本刊記者 陳蕭軍
4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清晨5點半,城市微亮,老林就從宿舍出發(fā)了。趕到某快遞公司位于石景山大屯路的一個包裹集散倉庫時,倉庫里已堆滿了剛到的快件,老林和陸續(xù)趕到的同事們要在6點半之前將這些包裹分揀出來。老林分揀出當日上午的派送件,裝了滿滿一車,前往自己負責的石景山魯谷大街幾個小區(qū)派發(fā)。他負責這一片已經(jīng)5年,這5年里經(jīng)理換了好多茬,同事走了好多撥,老林卻依舊在這既定的路線里風雨無阻。
老林名叫林均彥,送快遞是他來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他在石景山地區(qū)快遞從業(yè)人員中年齡算是最大的了,這個行業(yè)的普遍年齡在20-30歲左右,49歲的老林確實是老了,所以老林在名片上干脆印上“老林”兩字,好記又順口。一年之中除了春節(jié)休息幾天,老林天天都騎著他那輛沒防雨棚的電動三輪車在各小區(qū)穿梭,因為倒車裝置已失靈,每當上下午裝滿一車快遞包裹時,老林都要使出渾身力氣挪車。
老林派送的區(qū)域目前共3個小區(qū),以前有七八個小區(qū),隨著網(wǎng)上購物量的逐年上升,每天需要送的包裹越來越多,只能縮小寄送范圍。早上7點30分左右,老林來到今天派送的第一個小區(qū)天和景園,他要先去格格貨棧占倉投遞,對于白天收件人不方便領取的快件,老林會選擇放在格格貨棧,但貨棧倉位有限,必須早到。很多快遞員都會第一時間來這里占倉。
投完貨棧倉,老林幾乎一路小跑,穿梭于小區(qū)各個樓之間,顧不上喝口水,上午所有的快件要在中午12點之前全部投送完畢,下午的件則要在18點前派送完畢。公司每天會有兩個考核時間點,沒有完成投遞,將會扣100元。每派送一件提成1.2元,收件一個按照10%運費提成,淡季的時候老林1個月有5000多元收入,旺季時每月能掙上七八千元。公司給他們買了意外傷害險,老林在老家遼寧省喀左縣東哨鄉(xiāng)林家店村還參加了新農(nóng)保。
分揀整理好包裹,便于投放
每次上樓老林要帶好幾個件
有些高檔小區(qū)禁止快遞車出入,老林用小推車來回擺渡
裝車出發(fā)
在貨棧投放包裹
夜幕降臨,老林在地上驗收填單
據(jù)記者調(diào)查,由于快遞行業(yè)行規(guī)以及人員流動性大,一般的基層快遞員都沒有五險一金,但囿于職業(yè)因素,大多會有意外傷害險。
老林離過婚,有個孩子今年20歲,正在讀高三。老林常年在北京,孩子一直委托老家的大哥照看,每個月老林會給大哥寄4000元補貼家用,老林說,自己苦點,也不能虧待大哥和孩子。
晚上,老林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拿出手機,手機應用上顯示他今天的勞動量:送了162單貨,接了62單貨,走了22783步,爬樓60層,開著三輪快遞車行駛了21.6公里。
老林要在19點30分趕回公司,將這些包裹中轉(zhuǎn)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