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貞貞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自讀課文占據(jù)語文課本較大比例。但是在自讀課教學中,存在教師態(tài)度不重要或認識不準確、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中提升自學、探究、表達等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成為“老大難”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自讀課;教學形式
“語文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币虼耍谡Z文教學中,教師借助教材培養(yǎng)學生學會精讀、略讀、掃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精讀作為重點,卻忽略了略讀、掃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初中語文課本里有很多標有*號的自讀課文,這些課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語文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掃讀等閱讀方法。但目前對許多語文教師來說卻成了“雞肋”,教之無味,而棄之可惜,總體呈現(xiàn)出兩種現(xiàn)狀:(1)“置之度外”式。許多學校、教師無視教材編排體系,急功近利,認為精讀課文才是教學之本,自讀課文皆為“閑文”。(2)“一刀切”式。有些教師不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不管是教讀課文還是自讀課文,都按照精讀課形式細細品讀。
如何能才讓積極實踐自讀課,讓自讀課文綻放光彩呢?我在自讀課文的教學實踐中借助多篇自讀課組合,嘗試采用了主題式閱讀——感悟真諦,聯(lián)讀——探究問題的方式。
一、主題式閱讀——感悟真諦
主題式閱讀是一種針對同一主題,在一定時間內(nèi)閱讀相關(guān)篇幅文章。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閱讀造成的知識遺忘、思考重復不深入等問題,促進學生深入對該主題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的《短文兩篇》(《蟬》《貝殼》)時,運用導學案的形式,設置以下三個問題:
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guān)注感悟“蟬”“貝殼”那衰敗、脆弱、短暫、渺小、卑微的生命,卻樂觀、頑強、持之以恒、精致地、一絲不茍、好好地活著。最后,我引入顧城《哲思錄》中一段文字:
“它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歡迎它,石頭是搖籃。一個小蟲子,一生下來,就在無情的巖石中間,但是生命本身有一種力量推動著它,使它不斷地爬,很多很多的它們,在陽光曬熱的巖石上爬著,被曬干,死去,但是仍是有少數(shù),爬到一個地方,爬到了蜜蜂的窩里,吃了蜂蜜,變成了一種飛蟲,飛走了。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故事,它們這些昆蟲,在做它們的事情,一種知道。”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意在讓學生學習顧城隨感,啟發(fā)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這些微小事物時能寫下自己淺淺的或深深的感想:
小小的課堂改變,卻激發(fā)了學生對微小生命的莊嚴的認識。淺淺的兩篇自讀課文,卻引發(fā)了學生對生命深深的感悟。將主題式閱讀引入自讀課的教學中,既鍛煉了學生的自讀能力,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同一個主題的深入思考與感悟。主題式的閱讀方式引入自讀課的教學,不僅解放了學生,更解放了老師,讓課堂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新授課的層層遞進。
二、聯(lián)讀式閱讀——探究問題
編者在編寫教材時,主要按照主題的形式編寫一個單元的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內(nèi)涵是共同的,內(nèi)容上是相互補充和拓展的關(guān)系?;谶@點,我將聯(lián)讀的方式引入自讀課堂,將兩篇相關(guān)話題的自讀課形成有機的一體,既節(jié)省時間,又引導學生在相關(guān)話題下深入理解、探究。
在教學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自讀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時,我借舒婷與陳村的對話:
陳村說:“你現(xiàn)在還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說讀以前的什么《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說:“這不能讀,受不了,受不了。”
陳村說:“自己也受不了?。俊?/p>
舒婷說:“自己也受不了?!薄骀谩段乙咽抢峭馄拧?/p>
舒婷都受不了的詩歌你“受不了”嗎?請結(jié)合萊蒙托夫《祖國》談談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結(jié)合愛國組詩,深入探討祖國深意以及詩人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對于初中生而言,祖國的概念是那么陌生,對祖國的愛是那么單薄,它們無法理解舒婷對祖國那么深厚的情感。但是,結(jié)合來蒙托夫的《祖國》后,學生能感受到祖國不僅僅是草原、是森林、是沉靜的夜色、是溫暖的燈火,所有的祖國土地上的一切都是祖國的象征,所有苦難的祖國更是我們熱愛的祖國,祖國是我們?nèi)~落歸根的精神家園。
通過主題式閱讀、聯(lián)讀探究的形式處理自讀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生成一個個見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讀、探究、表達的能力。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