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麗
對于一位教師來說,要想在學生面前樹起威信,使學生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應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筆者認為,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除了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外,還應具備以下兩種能力:
一、口語表達能力
作為從事母語教學的語文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一時一刻也離不開言傳身教。相對來說,用文字得比較少,大量是用口頭語言。因此,口語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基礎,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高,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語文科教學體現(xiàn)聽、說、讀、寫幾個方面,不管是講讀課文,還是指導作文。不管是信納據(jù)本,還是開辟第二課堂,都要求語文教師的語言簡練、明白、生動、準確。雖然入編教師大多經過口語測試,但一些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口語依然較差,課堂上,教師把“馮”讀成“洪”,把“叔”讀成“斧”。講話邏輯不嚴密,出現(xiàn)前言不搭后語乃至吞吞吐吐的情況,既有損于教師形象,又影響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深入學生訪談后得知,學生喜歡并崇拜口齒伶俐、談吐不凡、語言生動活潑、形象幽默的語文教師。這些老師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致高、思維敏捷。教師抑揚頓挫的聲調、行云流水的語言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對教材吃得透,對重、難點把握得準,效果自然就好。反之,語言干巴,詞匯貧乏,用語呆板的教師則不受學生歡迎。這樣的教師雖有一腔熱情,但語言蒼白無力,學生聽來味同嚼蠟。我曾接觸過這樣一位語文老師,論學問,可謂是滿腹經綸;干工作,可稱得上是兢兢業(yè)業(yè);寫教案,可算作樣板。但學生不愿聽他的課,原因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幾乎是照本宣科,語言乏味。兩次被不同年級的學生“送”出教室后,懷揣中文大專文憑的他及不情愿地去做了后勤工作。
當然,要求語文教師有較高的語言能力,并非“憑三寸不爛之舌”嘩眾取寵,而是要實現(xiàn)豐富的授課內容和完善的語言外殼的統(tǒng)一,要保證教材中的重、難點和知識點的地位,要根據(jù)不同題材和體裁,恰當運用語言,擯棄課堂無關的話,一切為中心服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秉賦”。主要是因為思想重視而加強訓練的結果,是多方面知識的融合,需要多方面學習。語文教師不妨學習一點曲藝演員和戲曲演員頑強訓練的基本功,或者吊嗓子的刻苦勁頭。在學識、文化上勤奮積累,注意錘煉吐字的清晰度、語調的表情色彩、音色的優(yōu)美等。如果能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思想純正,情操高尚,思維敏捷,思路清晰,口語的表達就有了功底,就能克服語言貧乏、干癟無味、平淡如水、缺少光彩、啰嗦重復、邏輯性差等毛病。勤加訓練,多加實踐,在新課改中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二、指導寫作能力
用流暢、準確的語言講好教材,使學生不斷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講話水平,這只是語文教師工作的一個方面。通過學習,使學生逐步了解各種文體,學會寫多體裁、多風格的文章,則是語文老師的另一大任務。要完成這項任務,教師就必須有正確的指導和自身過硬的寫作能力。
目前,課業(yè)負擔重,學生怕作文,“作文難、難作文”的呼聲日高,這主要是學生深入生活少、掌握素材少、選材面狹窄所造成的。同時,我曾聽到學生抱怨:“語文教師上作文課,往往是把題目一命就完事。說真的,讓他寫,他也不一定能寫出來?!边@說明,某些教師的寫作能力引起學生的懷疑。
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師寫作指導水平的提高,達到為學生寫作“減負”,讓學生把寫作當作一種樂趣,使他們養(yǎng)成愛寫、擅寫、敢寫的好習慣。多年來,我在作文教學中既注重寫作指導,又堅持和學生“同步”作文。每次作文前,先組織學生有目的地收集素材,命題形式多為學生自命題、半命題或填充式,使學生對作文一是“需之切”,二是“樂其業(yè)”,消除了怕的心理,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深入社會,觀察生活,讀書看報,積累素材,解決“無米下鍋”的問題。作文課,幫學生審題,找出“題眼”,設計框架,指導取舍材料。
與此同時,堅持“下水作文”。我認為,這不僅是教師寫作能力的展示,也是教給學生膽量。堅持“下水作文”,既能開啟學生思路,又能使教師自身寫作水平不斷提高。“下水”和學生“同步”,講評時公之于眾,讓學生品頭論足,使學生鑒賞和寫作能力都有提高。幾年來,自己的多篇文章在報刊發(fā)表,指導學生的作文也多次在競賽中獲獎。同學們對作文也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只要能從實際出發(fā),不斷學習,加強修養(yǎng),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和過硬的寫作、指導能力,定會成為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參考文獻:
[1]李海霞.語文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J].語文建設,2016(24).
[2]汪洋.我看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