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榮
摘 要: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有很多策略與方法,在學生自學與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很多疑難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從個人的教學實踐出發(fā),總結了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點撥技巧與方法,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初中生物;點撥;語言;體態(tài)
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學習與研討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當點撥,幫助學生疏通關鍵處,理清思路,找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那些疑難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教師適時恰當?shù)狞c撥,可以幫助學生撥正思維航向、點燃智慧火花、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課堂上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猶如在演奏一部交響樂,教師是樂隊的指揮,而點撥就是教師手中的指揮棒,采用靈活多變的點撥方法,發(fā)揮好點撥的作用,師生同心協(xié)力,就能奏出有張有弛、有動有靜、抑揚頓挫的華美樂章。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點撥的方法有很多,結合我本人的教學實踐,大體總結為兩方面:一是語言點撥,二是體態(tài)點撥。具體運用如下:
一、語言點撥的方法及運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nèi)核。當學生回答問題語言表達不清晰、不準確時,往往是思維還不夠清晰,想不好自然說不好。當然,有時即使想好了也說不好,這是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障礙。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思維或語言的障礙。方法一般包括:
1.階梯分解
很多時候,學生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夠等原因導致思維活動受限,力不從心,我們教師就要在此時助他們一臂之力。
學習“爬行類”的內(nèi)容后,我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鱉與青蛙在水中和潮濕的陸地都能生存,但它們?yōu)槭裁床粚儆谕惿??”不少學生一時還真回答不上來。這時我們可以進行階梯分解:設計幾個階梯性的小問題。比如,它們的呼吸方式一樣嗎?它們的皮膚相同嗎?它們的生殖、發(fā)育一樣嗎?如此引導,學生便順著老師設置的階梯一步步展開思維探究,從而由表及里探尋到問題的本質,并在解決疑難問題時構建良好的認知體系。
2.旁敲側擊
我們不直接給學生說怎么思考,而是間接暗示、迂回誘導、旁敲側擊。就像旅游路上的標志牌,在峰回路轉處指引方向,讓人有一種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驚喜。這樣的旁敲側擊,可以引領學生從舊知中探尋孕育出新知,在思考時進行相似或相關聯(lián)想,從而靈感突發(fā),茅塞頓開。
3.開門見山
對于很多問題,學生心里清楚就是不會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時候,我們教師不妨直截了當,一語中的,給學生提供現(xiàn)成的答題用語,幫助學生越過語言障礙。
4.發(fā)散引導
以某一學習內(nèi)容為中心,由點到面引發(fā)與之相關的諸多內(nèi)容。就像太陽放射出萬道光芒。這種點撥能夠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他們的頭腦更靈活,視野更廣闊。
5.聚集點撥
這種點撥的思維方向是由面到點,與發(fā)散引導剛好相反。
學習“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時,我們可引導學生比較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異同,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生物的進化規(guī)律,“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深化理解,提高他們的分析和綜合能力。
二、體態(tài)點撥的方法及運用
教師的體態(tài)也是一種教學語言,雖然不是直接的語言交流,但教師的面部表情、手勢、身姿等肢體語言的交流作用和教學效果絕不亞于語言交流,運用體態(tài)點撥,往往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1.肢體演示
教師借助手、臂、腰、腿、腳等肢體動作,可以形象生動地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添學習的樂趣。
學習“蚯蚓運動”時,為加深學生對蚯蚓的環(huán)肌、縱肌的交替舒縮以及剛毛作用的理解,我們不妨用右手手掌手臂代表蚯蚓的身體,左手表示蚯蚓的環(huán)肌、縱肌的交替舒縮以及剛毛,左右手配合做伸縮運動,同時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做。這樣,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體態(tài)語言,教學效果倍增。
2.目光點撥
這種方法老師們用得也很多。就是教師通過目光給學生傳遞教師的愿望、態(tài)度和情感等。
比如,抽查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先給他信任的目光,學生就會信心滿滿;學生回答問題沒有把握時會很緊張,我們對他投去鼓勵的目光,就等于給他加了油、鼓了勁、壯了膽;學生如果回答得很好,在結束時給他投去贊許的目光,學生會美滋滋地高興好幾天。
3.表情調(diào)控
面部表情是教師內(nèi)在思想感情的“晴雨表”,好教師應該表情豐富。我們不妨借助豐富的面部表情進行課堂調(diào)控,把一些復雜、微妙、深刻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起到讓學生心領神會而不需言傳的藝術效果。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思維方向不對頭,我們可以用迷惑的表情進行暗示,學生會敏銳發(fā)現(xiàn)并及時調(diào)整,從而走出解答誤區(qū)。
點撥是一門教學藝術,尤其是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在學生感覺“山重水復疑無路”之處,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點撥釋疑,往往能引領學生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尤兆梅.教學活動中的點撥藝術[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