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摘要】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大致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激活圖式——創(chuàng)建圖式——運用圖式。文中結合冀教三起版五上《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對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圖式 激活 創(chuàng)建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05-02
圖式一般被定義為:表征人類一般知識的一種心理結構。它是一種知識框架、計劃或腳本,由一般或抽象知識組成,起源于個體先前的知識或經(jīng)驗,用來引導個體進行信息的編碼、組織與提取等。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對閱讀文本進行加工、聯(lián)想、預測和驗證,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創(chuàng)建新的圖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大致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激活圖式(Pre-reading)
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在理解、吸收新信息時,需要將新信息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新授之前,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激活圖式,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激活圖式,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談話導入、復習導入或者利用與新知有關的圖片、教學光盤、幻燈片、影片、事件等導入,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逐步引入新知,讓學生適度地了解新知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與課文有關的知識網(wǎng)絡,使其產(chǎn)生通過閱讀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為下一步教學做好鋪墊。
比如,在冀教三起版五上《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中,我特意選用了《春節(jié)到》這首歌曲的視頻進行導入?!洞汗?jié)到》這個視頻,不僅題目與課文的題目相符,內容也比較接近。視頻中通過動畫告訴了我們春節(jié)要做的事情:“穿新衣,戴新帽”“給長輩,拜個年,收到一個大紅包”……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激活了頭腦中已有的春節(jié)的相關知識,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為新圖式的構建做好了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構建圖式(While-reading)
當我們有效地進行了圖式的激活之后,接下來就要豐富圖式,從而構建新的圖式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主要通過一些閱讀策略來完成。
1.視聽——整體輸入課文信息,構建文本框架圖式
教師先提出與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視聽,使其整體感知閱讀材料,領略文章大意,構建文本框架圖,即豐富學生的程序圖式、關系圖式或者場景圖式等。
在冀教三起版五上《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中,我通過歌曲視頻《春節(jié)到》激活了學生的內容圖式,又通過學生了解一個節(jié)日應該從what、when、how、activities這四個方面來進行,激活了學生的結構圖式,然后出示文本視頻,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視聽,整體感知文本,從而解決較為簡單的what、when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先構建春節(jié)的結構框架,再不斷地豐富圖式,從而構建新的圖式。
2.細讀——加深理解課文意思,構建文本語言圖式
教師針對課文內容設計各種細節(jié)性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中的一些語段進行默讀、尋讀或略讀,觀察并提取相關的信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構建語言圖式。
還是《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這一課,經(jīng)過了整體感知,解決了部分問題后,接下來我讓學生通過默讀、尋讀課文,解決activities這個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說、演等活動,逐步豐富相關的語言圖式,同時建立新的圖式。
3.精讀——深層理解課文含義,進一步豐富內容圖式
在學生細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文章中經(jīng)常沒有明確的表達,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經(jīng)驗對文中的信息進行預測,再通過文本的學習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驗證之后再預測,再驗證。通過不斷的預測、驗證,從而更深層次地去揣摩作者的看法和態(tài)度。
在《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中,更深層次的問題便是how這個問題的提出。課文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春節(jié)怎么樣的答案,但是通過文本中人物對話,學生可以根據(jù)頭腦中的圖式進行猜測、驗證,從而深刻地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情感。
環(huán)節(jié)三:運用圖式(Post-reading)
1.作品或成果(Production)
通過激活圖式、豐富圖式和創(chuàng)建圖式之后,學生頭腦中已形成了新的圖式。此時,教師應該趁熱打鐵,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或改寫,將知識轉化成技能,完成信息的輸出,從而強化新的圖式,突出語言的交際功能。
在《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中,我是這么安排的 :
T:Now you are an ambassador of the Spring Festival,please introduce it to the world.Group work.
Ss: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Chinese festival.……
通過當春節(jié)大使,向全世界介紹中國這一活動,讓學生進行信息的輸出,運用圖式,同時對本課內容也是一種升華,讓學生心中升起一種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2.進步或發(fā)展(Progress)
Progress可以放在課上,也可以放在課后;可以采用口頭和筆頭的形式進行,形式可以多樣化。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設計。例如:口頭作業(yè)可以用采訪式,扮演角色式等。筆頭作業(yè)可以為縮寫,擴寫,改寫課文或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哪種形式,一定要及時地對學生頭腦中的新圖式進行鞏固,否則圖式難以久存。
在《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一課中,春節(jié)大使的活動已經(jīng)是對所構建圖式的一種產(chǎn)出,因此,我布置了“Please talk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to your parents”的作業(yè),從而讓學生及時地鞏固新的圖式。
總之,“教無定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中的各種實際情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運用圖式理論,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維友.1995.圖式知識與閱讀理解 [J].外語界,(2).
[2]凌應強.2009.語言教學中的四種圖式——兼談背誦在外語學習中的機制 [ J].中小學外語教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