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媛
向泥土致敬
——西氣東輸三線新疆段施工紀實
■ 李 媛
車窗外,飛沙走石,不斷晃過眼前的除了遠處的荒山就是沙漠。遠處,一條管道如長龍橫臥大地,與天邊相接,最終頭一昂,伸向山頂?shù)臐庵卦旗F中。
吐魯番,一個被熱氣和火焰包圍的地方,風沙卷地,塵煙四起。CPECC新疆油建全自動焊接機組就在這個號稱是新疆“火盆”的地方施工,這里是久違的西氣東輸管道施工戰(zhàn)場。一群剛從西二線東段固原施工現(xiàn)場轉(zhuǎn)戰(zhàn)過來的將士,馬不停蹄,在這里又再次吹響戰(zhàn)斗的號角,拉開國脈工程——西氣東輸三線建設(shè)的序幕。
在油建管道人心中,西氣東輸工程有著特殊的分量。因為管徑大、戰(zhàn)線長、技術(shù)新,更因為它是國家能源大動脈,牽動著首府市民的經(jīng)濟命脈、生活安康。因為這條線既要引進國外資源,又要輸送當?shù)刭Y源,還要改善當?shù)氐哪茉唇Y(jié)構(gòu)。
9支參建隊伍一路坎坷,一路風塵,均是油建管道建設(shè)的領(lǐng)軍人物。10年來,參與西氣東輸?shù)乃麄?,不論是從跌宕起伏、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還是一馬平川的吐魯番盆地;不論是河塘密布、吳儂軟語的江南水鄉(xiāng),還是天寒地凍的東北平原,到處留下了油建管道建設(shè)者的風采。有許多從平泰線焊完最后一道焊口的同志,連家都沒回,就匆匆趕往西三線施工現(xiàn)場,開始了西三線的“第一道焊口”。
面對繁雜龐大的工程量和諸多困難,新疆油建公司集聚精兵強將,組建EPC項目部,沿路踩點建設(shè)營地,多次組織工程技術(shù)人員勘踏重點地段,確定施工方案。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籌建工作順利完成。
西三線EPC項目部下設(shè)奎屯施工項目部,分昌吉分部、吐魯番分部和烏蘇分部。全線共16個機組、參戰(zhàn)員工600余人。
征地協(xié)調(diào)方面,哪里的硬骨頭先啃下來,就先攻克哪里。在征地協(xié)調(diào)上,由一名協(xié)調(diào)副經(jīng)理總牽頭,同時分管全線的鐵路、省級以上的公路、大型河流穿越的協(xié)調(diào)工作,烏蘇、奎屯、獨山子、沙灣、石河子和瑪納斯各設(shè)一名征地協(xié)調(diào)人員,各司其職。
工程伊始,征地工作困難重重,有時一日進度近乎為零。
面對此景,新疆油建公司時任副總經(jīng)理、西氣東輸三線工程總指揮陳東果斷做出決定:戰(zhàn)場轉(zhuǎn)移,向明年的吐魯番段進攻。為了不窩工,這次的轉(zhuǎn)移是迫不得已。轉(zhuǎn)移是為了尋找新方向,退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越往“火盆”中心走,身體愈發(fā)滾燙,氣溫逐漸升高,隱約可以感覺到嗓子被炸干,又燒又辣,鼻子也被厚重的帶著熱氣的空氣堵塞而呼吸困難。
在奎屯段施工受阻之后,以郭磊為首的全自動焊接機組50人就這樣浩浩蕩蕩來到吐魯番大河沿。這里的氣候不及奎屯的濕潤,也不及烏魯木齊的涼爽,比新疆的夏季平均溫度高出10余度。每一天,施工人員關(guān)注天氣勝似關(guān)注工程。因為在新疆,風沙和高溫的肆虐也會給工程順利進行造成一定影響。
“不熱的時候基本沒有,這和奎屯反差太大?!卑嘟M長劉艷龍說。
一陣狂風刮來,有幾名焊工趕緊用衣角遮住臉,生怕沙子進眼睛里一會沒辦法干活了。不到3秒鐘,我的相機鏡頭被厚厚的一層細沙覆蓋,嘴里吃進不少沙土。真有“盛夏火爐風怒吼,隨風滿地石亂走”之感。劉艷龍雖然渾身是泥土,瞬間變成個泥人,但依舊看著管口縫隙不停指揮校正,一絲不茍。
防風棚里,焊工除了穿工服,還要穿披肩,加上防風棚密封性強,焊幾個來回溫度急劇升高。如果外界40度,那里面就有60度。
地面的熱浪穿透厚厚的鞋底,讓雙腳在工鞋里“炙烤”。員工穿著厚重的工作服,尤其是電焊工,披肩、焊帽必須佩戴整齊。電焊工的皮工服被汗水濕透,老焊工師傅肖紅生說:“天氣太熱,我們一天下來喝8升水都不上廁所。晚上收工時,把被汗水浸濕的衣服脫下來吹干,都能在風中‘站立’?!泵鎸ζD難的施工任務,9個機組沒有絲毫退縮,出勤率達到百分之百。
同時,為了不影響施工,只能避開中午高溫期,機組人員早晨6點出工,待到中午1點最熱時趕回營地吃飯,再從下午3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收工。每天連續(xù)工作10多個小時。
郭磊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么企業(yè)興亡,匹夫更有責。
面對諸多困難,油建管道人以苦為樂,講的是奮斗、付出的是奉獻,講的是擔當、付出的是忠誠。
管道將士有仗劍天涯的豪邁,更有風雨柔情的纖細。
在野外施工,數(shù)十公里甚至數(shù)百公里荒無人煙。除了轟鳴的機器聲和油建管道將士的紅色身影,那里再也沒有生命的跡象,只有太陽和風沙不時地光顧這里。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久了,性情會變得急躁。這一干就是4、5個月,或許在每一項工程中,他們都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種“賭注”!
所有人吃住在工地,早晨7點出工,晚上10點收工……一位嘗盡工程艱難的80后員工感慨地說,是西三線工程選擇了我,也造就了我。
張廣旗的女兒來看爸爸了。第一眼看到爸爸,就向他奔跑過去撲進他的懷里,抱著廣旗的脖子喊著:“爸爸!爸爸!”一年沒見,女兒長高了,長胖了。
響亮清脆稚嫩的聲音,刺痛我們心臟的每一個細胞。廣旗雙眼通紅看著妻子,抱著女兒,心里無限的溫暖和踏實,微微一笑,道出一個鐵面男兒一世的心語。
他的妻子張紅是標準的好兒媳,這在他們項目上也是有口皆碑。然而鮮花和掌聲之后,她曾經(jīng)有過怎樣不堪回首的等待,外人很難體會。
誰不想家,誰沒有累的時候。班長郭磊對這些兄弟非常理解。持續(xù)作戰(zhàn)磨練的是鐵軍剛強的意志,但心中那份思鄉(xiāng)的情懷始終牽絆著鐵軍最柔軟的地方。有的員工晚上想家,一人在外面深夜不歸喝酒消愁。他得知此事,晚上不睡覺在外面四處尋找,陪在員工身邊,聽他吐出心中的不快。
為了消除員工的胡思亂想,他施展出各種笑臉,耍寶式的頑皮,終于使員工們破涕為喜。
“也許在這里,我們每天都會感到艱難和困苦,但是我們成就的是偉大的工程。我不是高高在上的機組長,他們干活我也干活,我和他們一樣?!焙唵螛闼氐脑捳Z,道出一個管道人最真實又樸素的追尋。
全自動焊接機組的將士們?nèi)缤勘粯?,有鹽同咸,無鹽同淡,過的是苦到極點的日子;他們集思廣益,共同奮斗,用團隊的力量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
管線在延伸,隊伍在成長,心理成熟了,焊接技術(shù)也過硬了。每個工地、上下工序之間配合默契,即使是新加入的焊工也很快能融入到這個集體中。
樸素、單純、友愛、溫暖,他們以從容的姿態(tài)展示著新疆油建人新風尚、新風采;奉獻、執(zhí)著、勇敢、堅持,他們依舊鐵骨錚錚將“新疆油建”四個字大寫。
他們的古樸、溫和、堅持,是泥土和管道綿長的融合;他們以單純的心靈面對天地,并融入天地,戰(zhàn)天斗地,為榮譽而戰(zhàn)!
是誰給我們送來了感動和震撼?正是這些泥土里成長起來的鐵軍,他們是天地中最美的戰(zhàn)士!
在西三線施工攻堅階段,讓我們向奮戰(zhàn)在西三線700余名參戰(zhàn)將士致敬,向從泥土中走來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