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讀了《長生殿》戲曲文本后,筆者試從多個角度來分析與闡述,若改編或創(chuàng)新這一劇目,可從文本方面獲得哪些借鑒之處。對于《長生殿》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時至今日,我們可以對《長生殿》這類經(jīng)典戲曲作品進行再度創(chuàng)新與改編,使其依然散發(fā)出新的活力。而對其進行改編,就不可避免對原著進行一番研究,取其精華,讓其魂魄依然。
【關鍵詞】《長生殿》;洪昇;戲曲改編;戲曲文本
中圖分類號:J8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047-01
一、《長生殿》的主題思想
《長生殿》中不僅有對李、楊二人愛情的歌頌,更有著批判。這從劇目中的《疑讖》《進果》《禎報》《獻飯》《罵賊》《彈詞》可以看出??梢哉f,單純的歌頌愛情會讓整個主題顯得單調薄弱,而加入了政治背景,并在其中加入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愫,能夠讓整個作品的主題得到升華,并豐富充實。雖然《長生殿》所刻畫的帝王寵妃之愛難以有反封建的表現(xiàn),但筆者認為,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愛情,關鍵是要抓住愛情中“真”的部分。戲劇在引起人們感情體驗、培養(yǎng)人們的社會感情方面,與其他藝術之間存在著明顯差別。同理,戲曲也是如此。戲曲有著它獨特且古老的特點,作為古人的娛樂活動,戲曲在今天的社會中,很難讓年輕的觀眾獲得審美興趣。正因如此,戲曲創(chuàng)作者更要從主題思想方面貼合我們的觀眾。
二、《長生殿》的情節(jié)結構
《長生殿》的情節(jié)安排是通過兩條平行的情節(jié)線索而展開的。李、楊二人的愛情線與政治社會矛盾發(fā)展線并行交織,相會融合,使得整個故事既有愛情發(fā)展的跌宕起伏,也通過社會矛盾的爆發(fā)來激發(fā)觀眾對于李、楊二人愛情的危機感、緊張感。雙線并進的方式十分考驗一個編劇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長生殿》的這兩條線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對于改編者而言,是否依舊采用這種雙線情節(jié),或者開辟多線情節(jié)都很值得推敲。不過單純從現(xiàn)在戲曲年輕觀眾的觀影角度來看,一部戲曲的時長過長,難以吸引觀眾精力集中進行觀賞。而要縮短戲曲作品的時長,就不得不對戲曲作品進行刪減?!堕L生殿》采用的雙線并進方式,劇目達到五十出,固然雙線的情節(jié)有著它在戲劇表達方面的長處與優(yōu)點,但為了更好地吸引觀眾觀賞,也只能弱化其中的一條線索,采用單線情節(jié)線的形式。不過,如何去布置情節(jié),還是要從作品的主題出發(fā)。
三、《長生殿》的人物塑造
從《長生殿》的《春睡》《傍訝》《獻發(fā)》《復召》等幾出戲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小女人情懷的楊玉環(huán)形象,雖為貴妃,但其就是一個渴望長久獨寵的女人,沒有對唐明皇去附身附和,有的只是男女之間對愛的爭風吃醋,小心計較卻又無法割舍。而在唐明皇的形象設定中,作者依然是保留了其作為帝王固有的一些通病,但在整部劇的后半部,《哭像》《見月》《改葬》《雨夢》這幾出戲,作者又表現(xiàn)出唐明皇在楊玉環(huán)去世后對伊人的深深懷念以及種種悔恨。讓觀眾們認識到不同于歷史上的,而是戲劇世界里的一位深情的男子形象。
不過,唐明皇在這段愛情里面雖有深情的表現(xiàn),但仍然沒有表現(xiàn)出其對愛情的保衛(wèi)與對政治的作為。人物的描寫還是過于單純,人物形象不夠豐滿。在改編過程中,若是編劇能夠塑造出更新鮮且豐滿的兩位愛情主角形象,應該是這部新編戲曲相當重要的一個吸引點。從如今的愛情觀去揣測我們的觀眾到底會期待怎樣的愛情主角設定,筆者認為,可以很好地利用李、楊二人階級的懸殊去發(fā)揮,描寫一種努力沖破階級壁壘的純真愛情悲劇。
四、《長生殿》的語言藝術
《長生殿》的曲文風格是繼承了元曲的傳統(tǒng),化俗為雅。特別是文本中隨處可見的唐詩名句,形成了一種流暢優(yōu)雅的詞藻風格。張庚說中國戲曲是“劇詩”,這句話概括得很好。明代的祁彪佳也說:“蓋詩以道性情,而能道性情者,莫如曲?!币虼耍覀冊诜治觥堕L生殿》的文本時,要重點研討它的詩意化語言,并活用于我們的再創(chuàng)作之中。詩意化的語言并不意味著必須使用華麗的詞藻來堆砌作品內容,而應該是回歸于語言的“本色”,需要注重語言的自然與流暢,如今的觀眾已然習慣了網(wǎng)絡流行語,但并不是說對于詩意的語言就全然陌生。創(chuàng)作者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讓這種詩一樣的語言自然地融入到情節(jié)描寫中,而不是生硬的照搬。
五、結語
《長生殿》作為我國戲曲史上的一部佳作,在任何時代都值得我們對它進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討論。時至今日,我們講戲曲創(chuàng)新,我們講戲曲與時代接軌,筆者認為,在鼓勵創(chuàng)作新作品的同時,我們不妨認清如今人才稀缺,特別是戲曲編劇人才稀缺的現(xiàn)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發(fā)展。關于戲曲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對以往經(jīng)典作品符合時代的新編,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金登才.戲劇本質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第1版112.
[2]蔡鐘翔.中國古典劇論概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作者簡介:
康雪梅(1993-),女,四川資陽人,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2016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