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安 郭鎮(zhèn)聲 李麗霞 洪楚亮 劉東坡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漿BNP針對不同類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以預測急性失代償心衰(ADHF)的價值。 方法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228例(含心功能正常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心衰患者按照心臟超聲結(jié)果分為左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HFrEF)組94例和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心衰(HFpEF)組94例,分別測定其初始血漿BNP值。 結(jié)果 心衰患者BNP水平均顯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P<0.05),針對心衰患者而言,HFrEF組血漿BNP水平顯著高于HFpEF組。半年隨訪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死亡,HFrEF組因ADHF再次入院30例(31.91%),HFpEF組因ADHF再次入院31例(32.98%),(P>0.05)。 結(jié)論 心衰患者失代償前BNP升高,BNP升高可作為預測ADHF的重要指標,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guān)鍵詞] 血漿BNP;射血分數(shù);急性失代償心衰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4-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plasma BNP in predicting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elderly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228 patients(including patients with normal heart fun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group (n=94) and heart failure without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group (n=94),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heart ultrasound. The initial plasma BNP valu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BN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heart function (P<0.05). The level of BNP in HFrE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FpEF group. During the half-year follow-up, none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died. There were 30 patients(31.91%) in the HFrEF group who were hospitalized again caused by ADHF, and there were 31 patients(32.98%) in the HFpEF group who were hospitalized again caused by ADHF(P>0.05). Conclusion The BNP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before decompens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BNP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predict ADHF, which has great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lasma BNP; Ejection fraction;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呈逐年增多的趨勢,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治療成為臨床工作的重點,對老年人疾病的診斷也變得十分重要[1]。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為患者的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其靜脈回心血量難以正常而充分地排出,表現(xiàn)為動脈血液灌注不足[2]。按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數(shù)值的不同進行區(qū)別,主要有LVEF降低(HFrEF)及參數(shù)正常(HFpEF)兩種心衰類型[3]。就急性失代償性心衰(ADHF)而言,其臨床表現(xiàn)為疾病突然加重,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屬于造成心衰患者再次住院治療的重要因素[4]。老年心力衰竭又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如果能夠盡早發(fā)現(xiàn),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如果能夠提前預測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提高我國的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價值[5]。B型利鈉肽(BNP)的主要成分為人體心室肌細胞正常產(chǎn)生的利鈉利尿多肽。該物質(zhì)能夠反映心室功能,其變化情況可以作為導致慢性心衰的獨立性危險因素之一。該項指標還可以作為評估心衰嚴重程度以及預后情況的科學依據(jù)[6]。我院積極探索分析血漿BNP針對不同類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以預測急性失代償心衰(ADHF)的價值,取得了有益的經(jīng)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228例(心功能正常者40例)。男120例、女108例。年齡60~85歲,平均(70.0±8.3)歲。188例心功能異?;颊叩男墓δ躈YHA分級:Ⅰ級41例,Ⅱ級52例,Ⅲ級53例,Ⅳ級42例。在合并疾病方面,高血壓心臟病112例、冠心?。ㄈ毖孕呐K病)98例、擴張型心肌病115例、風濕性心臟病58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84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具體數(shù)值進行分類,LVEF數(shù)值降低心衰(HFrEF)94例、LVEF正常心衰(HFpEF)94例。已排除并發(fā)心臟炎癥性疾病、相關(guān)內(nèi)分泌疾病、肺部感染以及重度感染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納入本研究。
1.2方法[7,8]
選用的全部患者和健康人在安排住院后,在清晨起床未攝入食物的情況下取適量靜脈血3 mL,在3000 r/min的條件下對血漿離心15 min,并在冷凍狀態(tài)下保存,運用德國公司生產(chǎn)的檢測儀,采用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檢測NT-proBNP含量。
1.3 觀察指標[9]
分別測定其初始血漿BNP值,將結(jié)果進行對比。每3個月門診或電話隨訪1次,隨訪時間為6個月,臨床終點為ADHF。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0]。
2 結(jié)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血漿BNP水平情況比較
心衰患者BNP水平均顯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組(P<0.05),心衰患者中,HFrEF組血漿BNP水平顯著高于HFpEF組(P<0.05)。見表1。
2.2心力衰竭患者隨訪情況比較
半年隨訪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死亡,HFrEF組因ADHF再次入院30例(31.91%),HFpEF組因ADHF再次入院31例(32.9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2,P>0.05)。
3討論
老年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出現(xiàn)障礙而出現(xiàn)的臨床指征,一般情況下其收縮功能障礙會致使心力衰竭,此類情況下,通過對患者檢查可以看出其心臟呈擴張狀態(tài),并且射血分數(shù)下降,而舒張障礙相對較少[11]。一般因為心室內(nèi)壁的順從性減小而導致不夠充盈,很少有擴大的情況。泵功能的缺失會致使心臟活動停止,心力衰竭從字面意思理解是心臟停止工作,但是實際上并沒有終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往往是在多年前就出現(xiàn)緩慢變化,然后不斷惡化成衰竭狀態(tài),所以患者在不知道自己病情的狀態(tài)下,其心臟在多年前就發(fā)生衰退,而心臟泵血能力下降越多,患者心力衰竭越快[12]。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心臟的泵血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會缺失更多的泵血功能,如果存在其他類型的疾病會對心臟產(chǎn)生一定的損傷,更會加重疾病進程。另外,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是輕度的心力衰竭對患者生活影響相對較小,但是重度患者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介于兩種程度之間的患者在經(jīng)過有效及時的治療后,生活狀態(tài)會有很大的改觀。不過此類疾病不管是何種程度均對健康產(chǎn)生較大的威脅,所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治療。
臨床研究認為,針對心衰患者而言,HFpEF患者年齡普遍較HFrEF患者高4~8歲,且女性患者占比更高。而HFpEF多發(fā)于女性,可能與男女生理差異有關(guān)。分析其具體原因,認為可能是由于女性對于前負荷方面具有相對更高的要求,再加之女性的雌激素所具有的心臟保護作用,從而造成其心肌細胞丟失率相對于男性更低。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患者心臟后負荷增加以及向心性重構(gòu)[13]。BNP的主要成分為心肌細胞合成的前BNP肽原(prepro-BNP)。prepro-BNP分泌入血后,可降解為無活性的N末端腦鈉肽原(NT-proBNP)以及有活性的BNP。BNP可以產(chǎn)生利尿、舒張血管以及降壓和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14]。研究表明,對于正常人體而言,也有一定的BNP含量,但相對偏少。而在心室負荷增大或者壓力升高的條件下,血液BNP含量隨之顯著升高。大量研究表明,BNP濃度與心衰的嚴重程度具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可以作為評價心功能的重要指標。其與心衰患者再入院率以及病死率等均具有密切關(guān)系,可用于預測心衰患者的預后[15]。
本研究中,將心衰患者按照心臟超聲結(jié)果分為左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HFrEF)組和左室射血分數(shù)正常心衰(HFpEF)組,分別測定其初始血漿BNP值。并將結(jié)果與正常對照組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心衰患者BNP水平均顯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針對心衰患者而言,HFrEF組血漿BNP水平顯著高于HFpEF組。ADHF屬于心衰的重要危重表現(xiàn),也是造成該類患者又一次入院接受繼續(xù)治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半年隨訪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死亡,HFrEF組因ADHF再次入院比例為31.91%,HFpEF組因ADHF再次入院比例為32.98%,兩組的半年內(nèi)再住院率基本相同。
綜上所述,BNP數(shù)值升高可用于針對兩種類型的ADHF診斷。但本研究還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入選患者的樣本還偏少,可能對結(jié)果造成一定的影響。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加大樣本數(shù)量。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監(jiān)測不同類型心衰患者的BNP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智明. 急性失代償性心衰患者NTpro-BNP/BNP與NTpro-BNP、BNP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比較[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2):16-19.
[2] 黃祎. 血漿BNP對于不同類型的老年急性失代償心力衰竭的預測價值[J]. 醫(yī)學與哲學(B),2016,3(3):29-31.
[3] 蔣琳,莫江英,劉健翔,等. 重組人B型利鈉肽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償期急性發(fā)作患者效果評價[J]. 海南醫(yī)學,2016,10(12):1932-1935.
[4] 殷泉忠,崔俊友,鄭若龍,等. 不同給藥方式對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償性重癥患者的對比研究[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6,14(18):1571-1574.
[5] 薛云超,程希富,郭淑軼. 腦鈉肽對急性左心衰診斷價值的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1(3):70-71.
[6] 吳輝,吳偉,李榮,等. 心陽片對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及心功能的影響[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12(2):220-223.
[7] 龔厚文,羅興林. BNP,NT-proBNP檢測在心力衰竭中的應用進展[J]. 西南軍醫(yī),2010,5(1):99-101.
[8] 袁方,張敏,劉華,等. 老年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60例治療體會[J]. 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 6(3):378-380.
[9] 王立文,黃體鋼,浦奎,等. 收縮性心衰急性失代償期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及其對預后的評估[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345-1346.
[10] 馬國棟,沈愛東. 血漿NT-proBNP對高齡收縮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償期患者預后判斷價值[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5,8(1):113-115.
[11] 謝詩瑤,馬龍飛,張菲斐. 急性失代償心衰患者血鈉水平、肺動脈收縮壓與腎小球濾過率的關(guān)系[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7(4):3-6.
[12] 孫俊麗,鄭有光,陳葉柔,等. 左西孟旦治療老年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 35(20):5770-5771.
[13] 賀明軼,秦儉. 血漿NT-proBNP、血清ST2與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預后評估[J].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4,9(2):142-145.
[14] 蔣軍華. 腦鈉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8):139-140.
[15] 侯光友,李冰,徐華麗,等. BNP/NT-proBNP在心力衰竭診斷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 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14(12):1123-1125.
(收稿日期: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