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紅
高中課本中所選的古詩文,大 都是眾多的詩歌作品中,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文化庫藏中的瑰寶,它不僅能給我們以情感的熏陶,同時也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但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對古詩文的欣賞,根本就沒有興趣,覺得詩歌的語言太濃縮,根本抓不住詩歌的要點,特別難學。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也就不能從中領(lǐng)悟到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情感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分析這個原因,不僅僅是在于學生沒有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而是教者本身占主要的原因。那么怎么樣才能為學生撥開詩歌欣賞的迷霧,讓學生順利地走進古代詩歌這個瑰麗恢弘的藝術(shù)殿堂,是我們各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首先,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鑒賞一首詩歌必須從何處入手。
詩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呢?這就是詩歌中的意象。“意象就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其實,通俗地說,就是詩歌中描寫的某種景物或者事物;一個意象或多個意象的組合就構(gòu)成了一種境界和情調(diào),也就是詩歌的意境。詩人的靈感通過意象表現(xiàn)出來,在構(gòu)成意境,一些傳統(tǒng)的意象應該讓學生牢牢記住,比如梅竹蘭菊松,枯藤流水,鳴蟬青蓮......... 這些意象在詩歌中是一種象征,記住一些意象的象征意義對欣賞詩歌有很大幫助。
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纏繞枯藤的老樹上,黃昏時棲息著幾只烏鴉,小橋下溪水涓涓,小溪邊上有幾戶人家,荒涼的古道上,西風颯颯,游子騎著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夕陽已經(jīng)向西邊落下了,游子還飄泊在異鄉(xiāng),不知哪里是他的歸宿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意象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這些意象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了解了意象的象征意義在答題時就簡單多了,起碼,通過幾個意象的描寫可以找到詩人的情感是什么,是快樂還是憂傷 ,是思鄉(xiāng)還是離別,是懷才不遇還是大展宏圖的志向.......
由此,有以下幾類問題就可以輕松解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這首詩描寫了怎么樣的一幅畫面?這些景物都是有什么構(gòu)成的?這首詩為我們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境?等等
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鑒賞詩歌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是濃縮的,極其精練、形象,同時有和諧的音調(diào),鮮明的節(jié)奏?!笆且环N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xiàn)代一般統(tǒng)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韻律的要求,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說詩歌具有運用豐富的想象把讀者帶進豐富的感情世界的能力。
因此,鑒賞詩歌的語言一定要把握詩歌的語言風格,用詞用句的妙處等。結(jié)合全詩說說某個字的藝術(shù)效果,或者某個字在詩中的妙處是什么?
首先我們要找到這個用的妙的詞,之后,詞不離句的來找這個詞在整個句子中或者整首詩中的作用,這個詞語的作用是創(chuàng)造了什么樣的意境,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在句子中是否活用,是否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都要考慮,最后要準確的使用術(shù)語解答問題。有關(guān)詩歌語言風格的術(shù)語學生應該掌握一些常見的:
生動傳神,形象貼切,婉約華麗,清新質(zhì)樸.......
寫出這些詞語后一定結(jié)合全詩說一下怎么傳神的如何貼切的......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比绻屛覀冋页鲇玫拿畹淖郑斎皇?穿"、"拍"、"卷"等動詞,"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杰"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皝y”“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
第三,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首先要掌握詩歌的表達技巧有哪些,修辭手法是什么。
常見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要注意的是,各種修辭在詩歌中的作用都是什么,學生一定要清楚,教師一定講明。
在分析表現(xiàn)手法和寫作技巧方面,一些常見術(shù)語一定教給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借古諷今,豪放婉約,悲壯蒼涼,別具匠心等等。
解決這類問題應該注意的是,寫出這些常見術(shù)語之后,還要簡單地分析一下運用這些技巧的效果。比如, 寫史的詩歌,常用借古諷今,借助歷史上的人和事的評價來諷喻當代,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向當權(quán)者提出忠告.....
比如,杜牧的《阿房宮賦》,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jié)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nóng)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ㄕ怨旁娢木W(wǎng))
總之,有一句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f的就是,作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技巧,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靈活應對各類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要想做到這點,其實不是很容易:
從教者的角度看,要想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翻譯的水平,教者必須做到提高自身素質(zhì),教師自身應該時刻努力掌握更多甚至是更細更完整的文言知識,絕對不能讓自己懂得的那點知識支離破碎,這需要不斷學習,虛心求教,以加強知識的完整性和豐富性。
所以,老師的課上語言要讓學生感到通俗易懂,生動又形象,舉例子要恰當又要有對比性,同時要對應所講的類型做充分練習,進行及時鞏固,讓學生記憶深刻。光說不練,擺一些花架子,學生學不到實在的東西。所以反復練習,是讓學生消化鞏固知識的最好辦法。
教師講給學生的東西,學生一定不能完全掌握。那么如何讓他們掌握好又要完全消化掉,就看教師本身的功夫了。作為教者,首先要有勤奮工作的精神,必須做到引領(lǐng)學生多練習,和學生一起去學習,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道探究,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脫離學生的教師一定不是好教師。
同時,教者在授課時,一定要把握時機,將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好的品質(zhì),高尚的情操拿出來讓學生去領(lǐng)悟、去學習,從而達到一種愛國教育的目的。適時進行情感教育對學生熱愛文言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從學生的角度看,要想提高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提高文言文的閱讀和翻譯的水平,關(guān)鍵在于多讀多練,跟上教師的腳步,讀得多了,練得多了,詞法和句法就不難掌握了。只有日積月累,才能不斷提高。“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一句話,學習文言文,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學好文言文,非下苦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