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曦+伍潔
摘要:中國共產黨員是中國在發(fā)展道路上奮勇前進的先鋒者,是排除萬難的精神支柱,為永葆這支生力軍長久不衰,保持黨性,在社會形勢發(fā)展多變的今天,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發(fā)揮高校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央辦公廳對黨員的教育培訓做出了新的要求指示,要求黨員教育要結合新形勢,明確新任務,走創(chuàng)新的道路。近些年,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民辦高校的學生黨員教育也引起了相關的重視,但是仍然缺乏與社會接軌的教育平臺的搭建,本文正是針對這一點做出了相應的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 民辦高校 學生黨員 教育平臺
近些年,關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已經有了一些成績,但是現今社會處于新媒體時期,人們接收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黨員教育工作不論是教育形式還是教育內容也應該在時代的變化中做出相應的改變,充分借用各項新媒體技術,搭建一個完善的黨員教育平臺。
一、新媒體對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指的是現今社會中出現的基于先進技術的多種網絡媒體形態(tài),明顯區(qū)別與傳統(tǒng)的媒體形式(廣播電視、報刊等),現今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有:微信、微博、手機的各種APP等,這些在傳播信息時具有諸多優(yōu)勢,速度快、樣式新、安全高效、人們使用方便等等。如果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搭建一項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訓的網絡平臺,將增強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活力:首先在黨員教育培訓的內容上會更加豐富,民辦高校的學生可自主登錄平臺進行學習;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教育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靈活掌握;最后可以實現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有效溝通,調動了民辦高校學生自主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但是,同時也會有一些側面的影響:首先借助新媒體傳播會使得信息變得復雜多樣,容易對學生黨員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其次新媒體平臺會削弱傳統(tǒng)的黨員教育方式,使得傳統(tǒng)教育方式很少再發(fā)揮作用效果;再次新媒體時代中網絡輿論現象十分嚴重,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學生黨員能夠堅持信念,辨清事實,吸收好的一面,摒棄其中的糟粕??傊?,新媒體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訓平臺必須劃分模塊,提供優(yōu)質服務,打造完善、安全的服務平臺。
二、新媒體下的民辦高校學生黨建教育平臺的搭建
(一)建立黨建綜合服務平臺
高校黨建綜合服務平臺是借助新媒體的超媒體性建立的,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完善且獨立的服務模塊,這一模塊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民辦高校黨員在進入這一平臺時,首先注冊登陸建立的IP地址,進入平臺后可以瀏覽到一些當今的時政要聞,先進黨員人物的先進事跡,黨的發(fā)展歷史等一些綜合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呈現形式不僅有文本形式,還包括一些聲像形式,各項信息都可以呈立體化的形式展現在注冊用戶的面前。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特點添加一些文本鏈接,文本鏈接中也可以分多個模塊,使用者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相應的鏈接地址,在黨員教育培訓上發(fā)揮個人的自主性,掌握主動選擇的權利。
(二)建立交互式黨建交流平臺
在網絡平臺中,可以借助網絡技術的交互特點設置一些交互版塊,可以是論壇的形式,也可以是專家問答的形式,對現今的一些時政問題做出及時的問答,同時在模塊問答中要及時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襲,劃分理論界限。這一模塊可以讓民辦高校學生在問題討論中快速成長,增加自己的理性。同時,民辦高校黨建教育平臺還可以是微信、微博、QQ的形式,建立黨員教育的公共平臺,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互動,同時也可以借助這種廣泛傳播的優(yōu)勢來帶動更多的人接受黨建教育學習。
(三)建立網絡黨校學習平臺
在民辦高校學生網絡教育平臺中,可以設置播放一些統(tǒng)一的視頻內容,同時學習者也可以進行下載,這種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器的形式來實現,學生在登錄網上黨校后可以參加一些黨課的考試,針對不同的課程媒體類型,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終端類型,接入不同的網絡來獲取課程資源。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學員需要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必修學時來學習相應的課程以修滿足夠學分。在學習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可進入考試環(huán)節(jié),通過者由學校頒發(fā)黨校結業(yè)證書。
(四)建立學生黨員自我教育平臺
成立大學生黨員網絡輿情隊伍,專門負責網絡信息收集,做到主動發(fā)帖、正面跟帖,積極加入熱點論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覺行為,而且能有效地擴大正向的影響力。在網絡輿情的萌芽階段與發(fā)展階段,意見往往是偏激的、零散的和低質量的,可能一條內容敏感的微博信息就會造成大學生思想上的混亂,動搖其理想和信念。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網絡輿情隊伍的作用,遇到突發(fā)事件,及時向校方匯報,在最短的時問內通過各種正規(guī)渠道向大學生講明真相,表明態(tài)度,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旦借助新媒體技術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成功,這對于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培訓來說有著莫大的幫助,對此,各民辦高校應積極展開此項平臺的投建工作,使其優(yōu)化學生黨員教育,更好的為黨建工作服務,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號召。
參考文獻:
[1]葉大偉,徐玫,吳麗芳.新媒體環(huán)境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探析[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26).
[2]張海營,鄧冬麗.新媒體環(huán)境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J].文學教育:下,2016,(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課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16GXDJ-E026)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