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開展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分析研究

2017-06-15 09:22劉曉寒
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 2017年13期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優(yōu)化措施影響因素

劉曉寒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育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許多高校嘗試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向研討式教學模式轉變。但是,隨著研討式教學在高校的推廣應用,其教學效果與質量參差不齊,對于研討式模式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據此,針對高校開展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情況,分析其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而提出改善教學效果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影響因素;優(yōu)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71

1對研討式教學的認識

1.1研討式教學模式界定

關于研討式教學模式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謝平仄(1988)首次在國內提出研討式教學法,他認為“課堂討論”要力求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分析意識與思維。此后,郭漢民(1999)提出“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確立了研討式教學新模式,拓寬了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踐途徑。后來,呂梁、趙曉杰(2002)對研討式教學進行明確定義,提出研討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協(xié)同性教學方法。綜上,研討式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老師通過引導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鼓勵學生自主完成“研究”和“討論”內容。其中,研究是指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授課內容,討論是指學生將自學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相互交流,從而達成學習上的共識。整個教學過程將“研究”和“討論”有機結合,把研究作為討論的基礎,而討論又增進研究深度;同時教師擔任課上指導、引導和控制多個角色,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1.2研討式教學的特點

通過結合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定義,可以分析處研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將其特點主要歸為以下五項:

(1)探究性:研討式教學需要學生在選擇了自己要研討的題目后,獨立完成研究過程。而這一過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搜索和收集資料,然后自己分析收集到的資料。探究,即“探尋”和“研究”。探尋能夠讓學生學會應用學術引擎搜索學術資料,學會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而不是教師直接將自己收集到相關資料直接給學生。研究能夠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己不斷的思考和分析,尋找問題的結果和答案,而不是教師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在這種研討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了研究的能力。

(2)互動性: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上幾乎沒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只是教師單向的向學生傳輸知識,學生坐在課堂下聽講。而研討式教學則使得課堂上信息的傳輸是雙向的,既有教師將基礎知識傳輸給學生,又有學生將自己的思考反饋給教師。同時,也有了生生之間交流的機會,學生不僅會針對教師提出的研討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而且又與其他同學形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互相幫助。

(3)靈活性:研討式教學的靈活性是指課程教學不需要按照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等內容一成不變的進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高低、興趣愛好或專業(yè)特長,設置不同內容的研討題目。研討式教學的靈活性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興趣。

(4)自主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學生接收教師給的學習資料、接受教師的結論和結果。而研討式教學是讓學生從研討問題的選擇、資料收集與分析到得出研究的結論等這些過程,都是親力親為,獨立自主地體驗與學習。在這種自主的學習下,學生獲取到的知識和能力比被動從教師那獲取要印象更加深刻。

(5)實踐性:在經歷了研討式教學后,學生掌握了獲取知識的能力,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研究的方法。通過研討式教學獲得經驗,都可以在實踐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付諸實踐。

1.3研討式教學模式的作用

研討式教學的探究性、自主性、靈活性、互動性和實踐性的五個特點也是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的優(yōu)點之處。在研討式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學生通過獨立討論、學習與研究問題,學生對于研討題目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索,依靠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并得出專屬于自己的新穎的答案。研討式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研討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與思辨性的思維、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嘗試運用書本上的專業(yè)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經濟問題。

1.3.1民主開放的研討環(huán)境

從研討式教學靈活性、自主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出發(fā)。研討式教學的靈活性使得其課堂研討的問題難度可以根據學生水平高低進行修改,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研討題目,而不是逼迫自己挑戰(zhàn)高難度選題。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外在學習壓力和內在心理壓力。同時,研討式教學的自主性使得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利、學習權利和探究權利。而不是跟隨教師的命令進行學習和探究。

1.3.2探究式學習方式

研討式教學具有的探究性特點,即讓學生通過自己搜集資料和信息,教師不會將整理好的相關學習資料交給學生。研討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己查閱書籍、搜集資料,通過閱讀分析獲取到資料,深入探究自己選擇的研討題目,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最后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在這樣一種探尋研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的能力、整合資料的能力、邏輯嚴密思考的能力等一系列的研究技能,學生自主學會知識,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記憶,而不是像以往的死記硬背知識。

1.3.3鍛煉創(chuàng)新能力

研討式教學具有的實踐性特點,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創(chuàng)新技法的能力,將創(chuàng)新思維付諸行動,獲得創(chuàng)新成果。研討式教學是屬于實踐過程,強調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時刻參與研討,從前期的資料搜集,到研討過程中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實踐活動。并且研討式教學的研討課題通常與社會生活實際和科學研究進展緊密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調查中鍛煉、學習。研討式教學的探究式與自主式學習、與教師同學的互動、課堂教學的靈活、民主開放的氛圍等都是為了讓學生首先具備基礎的知識結構,同時學習信息搜集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而不是順勢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

2影響研討式教學模式效果的因素

鑒于研討式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面作用,許多高校開設了研討課,但在實踐教學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高研討式教學的效果,需要找到影響其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而提出提高研討式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前人關于研討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做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總結研討式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將高校開展研討式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主要集中在選題原則、考核方式、教師角色、學生研討積極性和課程組織五個方面。

2.1選題原則

首先,有關研討式教學的內容選擇上,劉偉(2008)指出教師應根據難易程度將研討問題分為三大層次,其中第一層是基礎性問題,目的在于教授學生掌握本學科或課程的基礎性專業(yè)知識;第二層是思考性問題,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第三層是學科前沿性問題,目的在拓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其次,也有學者認為教學內容的選題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比如,劉曼西(1999)認為研討內容應選擇學科前沿領域的焦點話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唐洪?。?014)選擇和設計研討課題時應考慮要從多角度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研究熱情與興趣。因此,研討式教學內容作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課題選取上要考慮區(qū)分難易程度,問題層次要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思考問題;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此外,Billings and Roberts(2006)的研究表明,研討題目的類型對授課效果影響顯著,開放式問題往往引發(fā)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學生的思考也因此更加多元化。國內學者張強(2014)也指出研討題目在類型上要多角度化,盡可能兼顧爭議性、假說性和綜合性。所以研討題目的選擇也要具備綜合性,題目的答案不應局限于一種情況,多種可能反而更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多角度想問題的能力。

2.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影響研討式教學效果的另一大因素??己藢τ趯W生是一種激勵鞭策的手段和方式,正確合理積極有效的考核方式對于研討教學效果具有推動作用。而要想切實提高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監(jiān)管與激勵并存。與研討式教學方式相適應的考評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研討討論的積極性。

國內一部分學者認為研討式教學應從多角度測評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其中,劉曼西(1999)認為全面的考核制度給學生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會督促他們努力學習,并設計從四個方面對學生參與研討式教學的表現(xiàn)進行考核,分別是撰寫小組的研討報告、進行小組課上匯報、課上提問以及參與課上回答問題。高春蘭(2014)則將研討式教學考核標準細分為四個維度,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分別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參與度、知識掌握程度和研討報告的成績進行測評,并指出為了保證考核的公平公正性,考核指標、評判標準和學生的分數(shù)應對學生公開。

還有部分學者根據我國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了關于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建議。李年終(2001)提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考核方式中引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互評的機制。蔣躍(2011)也認為目前的研討教學考核方式缺乏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無論是最后的研討報告還是小組研討成果的展示都無法全面反映每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有關學生的前期研討資料的準備、中間個人對于研討內容的思考、小組內部的討論情況和產生的創(chuàng)新觀點,這些都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考核機制。同時他還指出,以小組為單位的考核機制缺乏對個體學生的評估。例如,有些同學不擅長上臺演講,但在收集資料和課件制作方面貢獻很大,顯然小組整體考核忽視了該類學生的額外貢獻,小組考核容易引起“搭便車”現(xiàn)象,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間接影響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效果。

2.3學生研討積極性

學生參與研討積極性的高低是影響研討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深根固柢,學生適應了傳統(tǒng)教師一言堂的教學環(huán)境,聽從教師上課講授的內容即可,而研討式的教學需要學生主動思考進行討論,所以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存在心理上的不適應;另一方面,一個班級的學生資質各不相同,老師想要在課堂上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存在困難。王根順(2009)認為學生會受到“要面子”的心理因素干擾,還有習慣在課堂上跟著教師被動學習,以及沒有深刻認識到研討課能夠培養(yǎng)思辨性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價值,造成了研討式教學的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此外,張強(2014)提出生源問題影響學生研討積極性的新觀點,他認為學生研討的積極性與學生的成績有正向聯(lián)系。因此,相比于國家重點院校,一些地方高校吸引力不足,為了完成招生目標,有意降低生源入取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類學校的研討教學效果。

3提高研討式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3.1優(yōu)選研討課題

學生參與研討的興趣高低與積極性與教師所選研討課題的內容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對研討內容的感興趣程度和研討內容的難易程度都會對積極性有影響。學生研討積極性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師選擇的研討內容不夠好,無法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Porter & Swing(2006)也強調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研討話題選擇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有極大的相關性。所以,教師考慮授課對象的知識水平與興趣愛好,優(yōu)化課程的研討內容,選擇符合學生興趣,并且難度適中的研討課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深入發(fā)掘課題背后的內涵,設置開放性問題,為學生能夠多角度、具有創(chuàng)新性地思考問題提供空間。不同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同,而且感興趣的知識方面也不盡相同。因此,針對授課學生群體的年紀不同,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設計研討題目。對于大三年級學生來說,其知識儲備較高,教師應注重研討內容的深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研討積極性;而對于知識儲備不足的大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在選擇研討內容上不應難度過高,而應更加注意研討內容的廣度,最好是貼近生活的問題,這樣更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研討積極性。

3.2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教師在研討過程中的指導對研討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在耐心解答學生問題和能夠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方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一定作用。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在大學階段才開始接觸研討式教學,沒有研討學習的經驗基礎,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研討,研討效率低,需要教師在研討過程中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應僅僅包括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還應參與到學生的研討中,主動提供有效的引導和建議: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目標進行研討,避免學生在研討過程中偏離目標,提高研討效率;其次,教師應針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最后,教師應在每次學生研討后進行適當?shù)狞c評,指出學生在研討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良建議,為學生的提高研討能力、優(yōu)化思維方式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導。

3.3營造民主的研討氛圍

教師應該在研討過程中營造民主的研討氛圍。研討式教學是師生間合作交流的過程,在一種開放民主自由的研討氛圍下,學生能夠更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表達與交流,也有助于提升研討式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能是過去的“一言堂”,打消學生研討的積極性;而是應該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研討氛圍,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允許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fā)揮、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得以在研討交流過程中開闊視野、激發(fā)靈感、創(chuàng)新思維,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思考、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3.4激勵不同類型學生參與研討

學生自身的外向程度會影響研討式教學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性格可以分為外向型學生與內向型學生。對于內向型的學生,需要教師在課上干預學生組內分工,向內向型學生分配多為發(fā)言、表達與交流的任務,促使他們在研討課上進行相互交流、溝通,進而促進研討教學效果;而對于外向型學生,他們的性格本身善于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不存在課上研討障礙,教師可以給他們分配諸如資料搜集,幻燈片制作等課下任務,促使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研討內容研究而不是社團活動,進而提高研討效果。

3.5優(yōu)化課后考核機制

考核方式的有效性對研討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一門課程的考核方式如果設計的合理有效是能提高學生參與研討的積極性,提升研討式教學的效果。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對學生自身學習效果和努力情況的一種反映。

合理的考核方式會激勵學生在研討過程中的努力表現(xiàn),以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因此,教師應該在研討課程開始前向學生公開公平,明確的考核標準,來對學生在即將開始的研討課程中的表現(xiàn)起到指導作用。在考核方式上,教師應多采用小組整體考核和個人單獨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來激勵學生研討。其原因是,雖然小組整體的研討成果與個人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但并不能完整反映每個學生的真實的學習情況,因此還需要教師參考自身觀察以及小組成員內部互評結果來為每個學生單獨打分。關于研討打分原則,我們認為研

討過程和研討的成果同樣重要。因此,教師應在課上著重記錄學生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思考問題的方式、最終研討的結果等內容,作為課下研討打分的依據。而在期末成績分配上,教師應考慮適當擴大研討式教學的考核成績占期末成績的比重來激勵學生在研討過程中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高春蘭,班娟.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實施環(huán)節(jié)及其實效性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3):5457.

[2]郭漢民.探索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02):108111.

[3]郭漢民.研討式教學與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J].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4):7377.

[4]蔣躍,鄧磊,徐生求.研討式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1,25(4):306309.

[5]李年終.研討式教學研究評述[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6872.

[6]劉曼西.如何將課堂研討引入本科教學中[J].高等教育研究,1999,(01):9091.

[7]劉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467.

[8]呂梁,趙曉杰.關于研討式教學的哲學話語[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2,23(4):1012.

[9]彭婷.大學本科課堂研討式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10]王根順,付娟.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討論課的主要問題分析[J].新課程研究,2009,(08):3940.

[11]謝平仄.“研討式”教學法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8,(2):4648.

[12]張強,周文翠.專題研討式教學與地方高校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4,(04):102104.

[13]Laura Billings,Terry Roberts.Planning,Practice,and Assessment in the Seminar Classroom[J].The High School Journal,2006,90(1),18.

[14]Porter,S.R.,& Swing,R .L.2006.Understanding how first-year seminars affect persistence[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6,47(1),89109.

猜你喜歡
研討式教學優(yōu)化措施影響因素
研討式教學模式在化學課程中的應用
中國夢教育在倫理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研究
通信網絡理論與應用多元化研討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