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吳冉
金元好問《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余詩數(shù)首以此詩為贈》中有:“牙牙嬌語總堪夸,學念新詩似小茶?!弊宰ⅲ骸疤迫艘圆铻樾∨婪Q?!比欢F(xiàn)有唐代文獻中鮮有茶為女子美稱的記載,宋以來文獻中則不乏其例。宋范公傅《過庭錄》:“劉貢父知長安,妓有茶嬌者,以色慧稱,貢父惑之,事傳一時……永叔戲之曰:‘貢父非獨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痹R致遠[仙呂·賞花時]:“緊相催,閑篤磨,快道與茶茶嬤嬤。”傅麗英、馬恒君解釋說:“茶茶,少女之昵稱?!崩钪狈颉痘㈩^牌》第四折:“叔叔嬸子,我茶茶在門外,你開門來。”張可久[寨兒令·春情]:“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聲盼盼茶茶?!痹獨W陽玄《追封魯郡公許公神道碑》:“孫女五:小茶、三茶、增茶、順茶、相茶?!泵髦煊卸铡对獙m詞》:“侍從皮帽總姑麻,罟罟高冠勝六珈。進得女真千戶妹,十三嬌小喚茶茶?!睋?jù)元好問的說法,以茶給女子命名始于唐代,唐人為什么會以“茶”為小女美稱呢?今不揣淺陋,試作爬梳。
我以為其理據(jù)源于《詩經(jīng)·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閨閣,有女如荼?!薄坝信巛薄敝拜薄辈⒉皇亲鳛轱嬈返牟?,而是茅草、蘆葦之類的白花。朱熹《詩集傳》:“荼,茅華輕白可愛者也。”《國語·吳語》:“吳王夫差于黃池之會,陳兵以脅晉,萬人為方陳,皆白常、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亦以白色為如荼?!睆囊陨辖忉尣浑y看出,茅秀的特點就是潔白、輕柔,“有女如荼”就是用雪白輕柔的白茅花形容少女肌膚白皙,嬌柔可愛。把少女比作白茅花,不只此一例,其他文獻典籍中也有這樣的例子?!稘h書·禮樂志》:“練時日,侯有望,爇膋蕭,延四方…一靈安留,吟青黃,遍觀此,眺瑤堂。眾嫭并,綽奇麗,顏如荼,兆逐靡。”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言此奇麗,白如荼也?!鳖亷煿旁唬骸拜眩┮?。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薄锻砬缫圃妳R》卷十八屈大均《琵琶行贈蒲衣子》詩云:“琵琶弟子君多少,中有幾人顏如荼?!薄稄V東新語》卷八“女語”亦有言:“可憐窈窕三羅敷,肌如冰雪顏如荼。”上述幾處均用白茅花形容鮮白輕柔,比喻少女的容貌。
其實,用動植物來比喻女性的現(xiàn)象在《詩經(jīng)》中很常見,其中以花來比喻女子的詩句尤多。如《周南·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薄多嶏L·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蛾愶L·東門之粉》:“視爾如莜,貽我握椒?!鄙鲜霰扔骶磉_了女子“貌美如花”的含義,既體現(xiàn)了中國人含蓄委婉的性格,又表現(xiàn)了先民們對環(huán)境與自身的一種樸素的認識與理解,以及由物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認識方式與思維方式。在隱喻思維有著深厚根基的中國,以物象喻人既然十分常見,那么,將美好的物象取為人名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然而,唐人用以命名的“茶”并非“白茅花”,而是可以飲用的茶,這與“茶”字在唐代的確立以及茶在唐代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有關(guān)。我們知道,“茶”是從“荼”中分離出來的?!稜栄拧め屇尽罚骸皺x,苦荼?!贝藭r“荼”已經(jīng)具有“茶”的意義。1990年,浙江省湖州博物館在清理一座因農(nóng)民取土建房而遭破壞的東漢晚期的磚室墓中,取出一只完整的青瓷貯茶甕,在器肩部刻有一個“荼”字。這說明漢代民間是用“荼”字指作為茗飲的茶的?!稘h書·地理志》:“長沙國,秦郡,高帝五年為國……昭陵,荼陵,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薄拜绷辍保唇窈喜枇昕h。陸羽《茶經(jīng)》引《茶陵圖經(jīng)》:“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鼻孱櫻孜洹短祈嵳罚骸拜保忧?,古音涂。按:荼荈之荼與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時未分麻韻,荼荈字亦只讀為徒。漢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猶在歌戈韻,梁以下始有今音。”據(jù)顧氏所言,南朝梁時表示“茶”之義的“荼”已有今音。至于“荼”字形的轉(zhuǎn)變,陸羽《茶經(jīng)·一之源》中說《開元文字音義》中使用“茶”,陸羽《茶經(jīng)》中沿用了《開元文字音義》“茶”的寫法。南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記》:“茶之始,其字為荼,如《春秋》書齊荼,《漢志》書荼陵之類,陸、顏諸人雖已轉(zhuǎn)入茶音,而未敢輒易字文也。若《爾雅》,若《本草》,猶從艸從余,而徐鼎臣訓茶猶曰:‘即今之茶也。惟自陸羽《茶經(jīng)》、盧仝《茶歌》、趙贊《茶禁》以后,則遂易荼為茶?!鳖櫻孜洹短祈嵳分幸灿小安琛弊中误w的演變記載:“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減一畫為茶字。愚游泰山岱岳,觀覽唐碑題名,見大歷十四年(779年)刻荼藥字,貞元十四年(798年)刻荼宴字,皆作荼……其時字體尚未變。至會昌元年(841年)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銘》,大中九年(855年)裴休書《圭峰禪師碑》茶毗字,俱減此一畫,則此字變于中唐以后也?!比欢安琛弊謩?chuàng)始是一回事,被人們普遍接受并使用是另一回事,朱自振在《關(guān)于“茶”字出于中唐的匡正》一文中表示:“唐朝中期,隨著我國茶業(yè)和茶葉文化的蓬勃發(fā)展,陸羽、盧全和趙贊雖不是‘荼改‘茶的創(chuàng)始人,但由于他們在《茶經(jīng)》《茶歌》和奏章上都拒‘荼而用‘茶,從而增強了‘茶字的權(quán)威性和合法性,也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上‘棄荼取茶的發(fā)展,以至在不久的唐朝中后期,即實現(xiàn)了由‘荼到‘茶的字體的根本變革?!卑凑罩熳哉裣壬目捶?,“茶”之字形大致出現(xiàn)在南朝梁以后,而被人們普遍使用則是在唐朝中后期,即“茶”字義、音、形同時確立始于中唐,至此,“茶”與“荼”完全分立。
唐代隨著《茶經(jīng)》廣為流傳的不僅是“茶”字的寫法,還有飲茶的風氣。唐以前,飲茶之風并不盛行,盡管茶早就被發(fā)現(xiàn)及飲用。陸羽認為中國茶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始于神農(nóng)氏,當時作為藥物和食料。春秋戰(zhàn)國時,魯國的周公以及齊國晏嬰已經(jīng)開始知道飲茶,開創(chuàng)中國飲茶先河。秦漢時,飲茶從巴蜀地區(qū)傳播到陜西、河南一帶。南北朝時,佛教興起,僧侶提倡坐禪飲茶,飲茶風氣流行于各寺廟,同時一些文人墨客也習慣品茶消遣。盡管如此,飲茶也尚未普及,只有南朝人才喜歡飲茶。楊街之《洛陽伽藍記》卷三:“自是朝貴宴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唯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但到了唐代,陸羽《茶經(jīng)》開啟了貴茶之風,飲茶風俗遍及全國。宋陳師道在《茶經(jīng)》序中說:“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薄恫杞?jīng)》出現(xiàn)以后,上至王孫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舉國上下無不以飲茶為尚。《唐會要》卷八十四:“茶為食物,無異米鹽。人之所資,遠近同俗,既祛渴乏,難舍斯須,田閭之閑,嗜好尤切。”可見茶在唐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之重,唐人飲茶風氣之盛。此前早有“有女如荼”之喻,加之其時遍及全國的飲茶習俗,至此,人們逐漸把茶與少女的某些特質(zhì)聯(lián)系起來,演變成以茶稱呼少女。
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中也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其實,茶與少女相似之處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相通。茶性儉,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最適合品行端正有勤儉美德的人,唐人亦教導女子“惟儉惟勤”。茶高潔,唐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性潔不可污,為飲滌煩塵?!比藗冋J為茶性高潔純凈,來不得半點玷污,茶之純潔清新恰如少女之清麗純真。茶堅貞,陸羽《茶經(jīng)》中說茶“藝而不實,植而罕茂”。說茶樹移植則很少成活,故而把茶看作女子堅貞不移的象征。宋人《品茶錄》云:“種茶樹必下子,若移植則不復生子,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義故有取?!边@是把茶樹不能移植的特性與女子守志堅心、從一而終的道德觀念聯(lián)系起來。
也許正是因為唐代茶事大盛,并且此時“茶”與“荼”已經(jīng)完全分立,人們開始更多地關(guān)注茶,用茶作為少女的美稱,再也不去探究“有女如荼”這個最初的根源了。
綜上所述,從隱喻的思維與文化現(xiàn)象的角度,我們可以探尋到“以茶為小女美稱”的根源就是《詩經(jīng)·鄭風·出其東門》的“出其閨閣,有女如荼”,然而,語言的發(fā)展是受到社會生活、歷史發(fā)展的制約的,語言服務于人們思想感情的表達與交流。到唐代時,“茶”與“荼”完全分立,并且飲茶之風大熾,最終導致“有女如荼”這個理據(jù)變得比較隱晦,人們就直接以“茶”為少女命名。由此,也可以窺見以“茶”為小女美稱理據(jù)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