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眾所周知,美國的教育質量世界領先。國際教育協(xié)會(IIE)發(fā)布的《2016年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5—2016學年,在美國高校注冊學習的國際學生人數(shù)首次超過100萬,而中國學生在這一留學軍團中占比達3成之多。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另一個現(xiàn)象:低齡化留學近年來越來越普遍。今年年初,筆者剛好在美國南加州學習,借協(xié)助IWMA協(xié)會首個低齡留學申請人落地安家的機會,實地走訪了一些學校及留學機構,對美國的學校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我的資訊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p>
還在國內時,我常常會聽到一種觀點:“中國的基礎知識教育比較扎實,等孩子在國內讀完高中,再考一所國外的大學?!?/p>
我相信持以上觀點的家長應該挺多,那么,美國的基礎知識教育是否真的不如中國的教育體系扎實?等孩子讀完高中再考取美國名校到底是不是最佳選擇?
這要從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說起。那么,中美兩國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實質性的差別?
眾所周知,美國教育成功之處是十分注重學生知識的應用及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從基礎教育階段(美國稱為K-12教育)開始就開設了大量素質教育課程,因此,我們經常聽說在美國讀書“好玩又輕松”,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美國教育真正的成功在于他們對學生“4H教育”的成功?!?H”的4個“H”分別代表手(Hand)、腦(Head)、身(Health)、心(Heart),簡單講就是“手、腦、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具體而言,“手”所指的是動手與創(chuàng)造;“腦”是指對智力的開發(fā);“身”代表身體潛在能力的開發(fā),“心”則對應指心智健康、有愛友善、公民教育、有社會的擔當。
以小學教育為例,美國學校非常注重孩子項目完成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經常給出一些任務讓學生分工合作完成,很多知識的講授也都是通過孩子們完成一項項目標來灌輸?shù)?。他們教室的課桌不是中國像學校一排一排、一列一列,而是“小島式”的一組一組擺放,方便學生以團隊為單元完成各項任務。比如,筆者曾有幸參加當?shù)匾凰W二年級的家長開放日,教室里每個角落都擺滿了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每個作品集周邊都放著一部電腦,電腦里顯示的是制作這個作品時,孩子們所學到的知識結構。例如,講到“趣味奶?!边@一課時,其中涉及奶牛如何產奶,擠出的牛奶如何生產,直到送達孩子們的餐桌的過程。此外,還有關于牛奶在戰(zhàn)爭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等。因此,孩子們學習到的知識是方方面面的。
所以,我們確實能看到很多時候美國學校的孩子們都在玩,甚至孩子回家后也還在“玩”著各項任務。而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對于自制力尚未形成的孩子們來說就“樂”于接受。
就拿IWMA協(xié)會首個低齡留學家庭來說,他們小女兒申請的是小學一年級,入學1個月后,有一次我問她媽媽孩子在學校是否適應,她媽媽有些激動地說:“孩子可高興了,每天放學回家都是哼著歌回來的,以前在國內,每次回家都哭喪著臉,說今天誰誰又挨批評了,弄得大家都緊張兮兮的。”
李女士反饋的這一點反映了中美教育環(huán)境的另一個差異,中國文化歷來強調以師為尊,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威嚴而有距離的,但在美國,老師與學生像朋友一般平等相處。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學校更著重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孩子是被動的接受者,而在美國,學校教給孩子的是思維方法和邏輯,這是中美教育最大的區(qū)別。有時,我們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美國孩子在鏡頭面前侃侃而談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思想,此乃不足為奇,因為批判思維與獨立思考力也是美國學校從小就會培養(yǎng)的。
而對于美國的中學生,其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輕松。他們完成通識課程,如果要想進入美國名牌大學,還要選修各類大學課程,并參加大量的課后活動以培養(yǎng)各類技能。所以,在美國,十分學校的學生同樣課業(yè)繁重,每天做功課到很晚。例如,上文提到的李女士的另一個孩子就申請了當?shù)刈詈玫墓⒏咧校ň拍昙墸┚妥x(美國高中為4年制,九年級相當于高一)。據其校長稱,該校之所以名校錄取率高,原因是開設了名校直通車“Pass way”課程。所以,李女士在孩子就讀1個月后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能在九年級上半學期來美國上學就好了(相當于放棄國內初三年級1年的學習),因為沒有上半學期的成績,目前就讀的下半學期不計學分。所以,對于那些一心想考取美國名校的孩子來說,在高中一年級赴美就讀便相當于與美國高中生處于相同的起跑線,提前為考取名校做準備了。
對于學生“心智”的教育也是美國教育的成功因素之一。美國是基督教國家,很多學校都是教會學校,他們用宗教思想弘揚大愛,讓孩子從小具有公民意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心,關愛他人。我經常聽教會的朋友說,他們的孩子帶回國與國內孩子在一起玩耍相處時,能明顯感覺到相互之間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更多體現(xiàn)在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與思維模式上。
所以,從淺層次的好處看,孩子早一些出國是增加考上名牌大學的籌碼,但更深層次的好處在于為孩子選擇一種國內無法給予的教育方式和社會環(huán)境。筆者的觀點是,如果早早就認定了要接受美式教育,那么在中學階段選擇出國為宜,若家庭條件允許,家長隨孩子出國陪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青春期的孩子還需陪伴與引導,如果家長不能隨孩子陪讀,為孩子選擇一家好的寄宿家庭可以給孩子的成長多一些關心。小學階段在國內打好中文基礎也是必要的,就未來發(fā)展來看,擁有中美雙文化背景的人才會持續(xù)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