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萌
摘 要:影片《入殮師》講述了一個與死亡有關(guān)的職業(yè)和話題,展現(xiàn)出主人公小林大悟的作為一個入殮師成長的心路歷程,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死亡的各種場景和各式人群,精心組織并截取魚選擇死亡的故事、澡堂的故事、石頭的故事等片段,傳遞出面對死亡的心理感受和哲學思考,在存在視閾中感悟愛情、親情和人間的溫情,死亡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和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入殮師》;大悟;死亡;存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08-02
一、前言
電影《入殮師》斬獲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大獎,這是日本時隔54年的等待后,再次獲得此項殊榮。這部名字聽起來讓人感覺有些奇怪的影片,其實并不是什么恐怖片,雖然它在講述一個與死亡有關(guān)的職業(yè)和話題,可整部影片傳遞出主人公在面對入殮師的特殊職業(yè),面對死亡的人,引起觀眾對存在的思考,感受人間的溫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林大悟是東京某個管弦樂隊的大提琴手,可是在市場經(jīng)濟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下,上座率持續(xù)降低,樂隊領(lǐng)導人最終無奈宣布解散這只樂隊。無奈之下,大悟回到老家山形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這樣一則招聘廣告,“年齡不限,高薪保證!旅行的助手,NK代理商!”,等他過去應聘的時候才明白,這是一個給死人化妝的職業(yè),NK是日語“入殮”(NouKon)的縮寫。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入殮師的成長經(jīng)歷??此破降臄⑹?,一個特殊而又好奇的職業(yè),直面死亡的心理感受,愛情、親情、人間的溫情逐一在生存狀態(tài)下展現(xiàn)出來。
二、死亡:是安穩(wěn)的旅程,是自然定理,是一道門
既然影片中要體現(xiàn)主人公的職業(yè)是一個入殮師,就不可避免地面對死亡,而且這種面對是最為直接的,大悟在跟隨社長佐佐木入殮師的工作時,遇到過各式各樣的死者人群:異裝癖青年男子、美籍女高中生、離女兒而出的母親、渴望擁有泡泡襪的老奶奶、滿臉唇印的老爺爺……大悟見證到不少死者的親屬們在生離死別的場景中各種表現(xiàn)和狀態(tài),漸漸體會到入殮師的職責所在,更理解了死亡的真正意義。
在一開始大悟應聘的時候,社長佐佐木就告訴他入殮師和死亡的關(guān)系:入殮,是“幫組他人踏上安穩(wěn)的旅程”。在日本民族對待死亡的傳統(tǒng)風俗看來,死亡,并不是一場結(jié)束,人還是沒有走完他最后的旅程,只有入土才能為安。在最后選擇棺材,選擇歸宿的時候,影片直白的告訴觀眾,“人這一輩子買的最后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總覺得有點諷刺”。所以死亡,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和其他人相互關(guān)聯(lián),就像約翰·多恩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詩中所說,“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在最后的旅程中,已經(jīng)不是死亡的人所能決定和選擇的道路在走,而是由他人幫組,這種對死亡的認識,是東方人的歷史意識長期積留下來世世代代傳承的結(jié)果。,最后一程,總是要走的安穩(wěn),對死者來說,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道別;對生者來說,是心靈上最大的慰藉。
死亡,在人類的歷史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是自然界的一個規(guī)律。大悟在橋上看到溪水里的魚拼命的努力去爭取最后的死亡,感到十分驚訝和不解。大悟感嘆到,“讓人覺得很悲傷,因為死而努力。終歸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庇捌械睦险咂届o地告訴他,“是自然定理吧,它們天生就是這樣”。其實,人何嘗不是如此,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只有一件事是始終在等待著我們,那就是死亡。人無論選擇的是哪一條道路,終歸是要回到同一條道路上的。既然出生是人無法選擇的,死亡又是無法避免的,那么面對死亡的時候,就不會那么害怕。對待死亡的心情也會變得平靜,面對別人的死亡經(jīng)驗,才會感受到死亡的含義。就像加繆所說的那樣:“在實際中并不存在死亡的經(jīng)驗。從原始意義上講,只有被經(jīng)歷的東西才能成為經(jīng)驗,才能使人意識到。談論其他人的死亡經(jīng)驗,這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彼劳?,在生者眼里,既然死是一種自然定律,結(jié)果是可以平靜的直面和對待。
在火化澡堂的老太太時,火化師在關(guān)上那扇棺材的窗戶時對死者說以后再見,他突然明白了死亡是有某種預感的,生者對死亡和死者,“感嘆之后,就開始一點點回憶過去,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并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我作為看門人,在這里送走了很多人,說著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泵鎸o法逃避的死亡,每個人都要走向那扇門,由一個過程走向另一個過程,在那道門前面是一個開始,在那道門后面也不是一個結(jié)束,在關(guān)上門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在那扇門后面要發(fā)生的故事,總有到來的那天,跨過那扇門相遇,向超越下一個里程走去。
死亡,往往是一瞬間就定格的事情,對于亡者而言來及不太多的思考,對于生者理解死亡卻不僅僅是思考就能做到的,只有真正面對的時候,才能感受存在的意義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因為“死以一種陌生的力量出現(xiàn),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相信,死會揭示它所毀滅的人生的基本特性”??梢哉f整部影片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精心設計的,經(jīng)過巧妙的串聯(lián),在主人公大悟的見證下,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性無疑是美好的,是溫情的,同時也是感人的。
三、石頭的故事:無言的愛
影片中除了入殮的故事畫面震撼人的心靈,一塊石頭的故事更是感人入深,那是關(guān)于一段父子之間的情感的見證和回憶。大悟記得父親的回憶也只有是那塊石頭,而父親的臉在畫面中,確切地說是在大悟的心中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這是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家庭和他,傳言和一個女人私奔。大悟一直不肯原諒他的父親,石頭既是父子之間的回憶,也是回憶生長的怨恨。他的父親曾告訴他說,石頭是表達符合一個人的心意的做法,選擇一塊送給對方,收到石頭的人會根據(jù)石頭的觸感和重量了解對方的心情。比如,滑溜溜的石頭表示心情平靜,凹凸不平的石頭表示擔心對方。年幼的大悟送給父親光滑的小石頭表達自己的快樂和無慮,而父親那是送給他的則是一塊大的凸凹不平的石頭,只是那時的大悟還無法理解父親的心情。就這樣,父親留下石頭選擇了離去,這一走,父子就再也沒能見面,只是到父親死的,大悟才明白了一切,看著父親一生唯一的真愛——兒子送他的那塊石頭,大悟再也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淚水。他的父親并不是和人私奔,而是一直一個人艱苦生活,石頭,是他思念兒子的唯一方式。這是一種偉大的而平凡的父愛,它往往是無言的,卻是最為深沉和厚重的。等到大悟?qū)⑦@個石頭的故事講給他的妻子,并送給他妻子一塊表達心情的石頭時,愛,已經(jīng)在默默的傳遞著。
四、澡堂的故事:人間的溫情
影片中澡堂的故事看起來平淡不經(jīng),實則是導演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影片不僅僅是死亡和入殮,更有體現(xiàn)無處不在的人間溫情。澡堂在日本有著特殊的情感,故事講述了現(xiàn)實生活中日本的一個農(nóng)村老太太為方便他人洗澡的習慣,一輩子經(jīng)營一間柴火燒水的大澡堂。有人一洗就是50多年,尊敬地稱這是“日本第一的澡堂”。老人怕關(guān)閉這間澡堂后周圍的人會不習慣,所以堅持一直做下去,而她死的時候也是在澡堂燒水的時候倒下的。人們在她的葬禮上傳達了沒有澡堂的寂寞,這是對她最好的一種認可,澡堂成為一種對人的懷念。在后來我們通過火化死體的看門人才知道,老人早知道自己會有死亡的那天,她早已經(jīng)預感到死亡,所以提前將繼續(xù)經(jīng)營澡堂的想法同他談論過。最后我們看到的澡堂并沒有隨老太太的死亡而倒下,有人接替了她的工作,澡堂文化得以延續(xù),人間的這種溫情沒有消失,在現(xiàn)代商業(yè)化的社會里得到一種無言的認同。
五、存在:面對死亡的哲學思考
影片雖然在講述與死亡有關(guān)的職業(yè)和話題,但對于存在的思考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問題。人隨時都要面臨一種選擇,這種選擇是存在主義哲學探討的核心。薩特曾說,“當我們說人自己作選擇時,我們確指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親自作出選擇;但是我們這樣說也意味著,人在為自己作出選擇時,也為所有的人作出選擇。因為實際上,人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為的那種人而可能采取的一切行動中,沒有一個行動不是同時在創(chuàng)造一個他認為自己應當如此的人的形象。在這一形象或那一形象之間作出選擇的同時,他也就肯定了所選擇的形象的價值,因為我們并不能選擇更壞的” 。大悟的選擇就是存在主義所謂選擇的一個最好佐證,面對劇團的解體,面對生活,面對現(xiàn)實,他必須選擇去工作,選擇生存。在理解和認同入殮這一職業(yè)后,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這種選擇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不僅僅是他對自己的個性負責,更是對身邊所有人的一種負責。大悟?qū)ψ约旱倪x擇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產(chǎn)生,對妻子,他選擇了含混的隱瞞和堅持;對佐佐木社長,他表示尊敬,并在他身上看到了作為一個入殮師的職責和神圣使命;對朋友,他有不被理解的痛苦;對父親,他有種被拋棄的痛楚……而在他真正面對亡者時候,他才真正理解了存在的含義,“人是無法擺脫那種整個的和重大的責任感的”,有了這種責任感的人,就會有一種痛苦,“它是一種很單純的痛苦,是所有那些承擔過責任的人全部都熟悉的那種痛苦。” 這就說,人在承擔了責任的前提下,不能脫離承擔的責任去任意的行事。在影片中,大悟的入殮師工作是選擇后的堅持,是責任的承擔。
存在的另一個方面,往往是和愛在聯(lián)系一起的?!霸诖嬖谥髁x看來,離開愛的行動是沒有愛的;離開了愛的那些表現(xiàn),是沒有愛的潛力的?!?影片所要傳達的正是一種愛,一種人間的溫情。在這些力量的召喚下,戰(zhàn)勝了傳統(tǒng)的道德和約束,跨越了死亡的界限,更超越了自己情感。是愛讓我們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是愛讓我們感受到存在的生命的美好。如果沒有愛,沒有人間溫情,整部片子就沒有任何藝術(shù)感染力,更像是是空洞的職業(yè)宣傳,表達的是面對死亡的無奈,那樣觀眾就很容易掉進存在主義所謂的虛無,“當我們偶然或者命中注定地落入那種臨界境況,即一種遠離正規(guī)的、日常的、已為大家所接受的、傳統(tǒng)的和受到保護的邊緣,我們就會受到虛無的威脅”,而影片為觀眾呈現(xiàn)的恰恰是現(xiàn)代社會空虛襲來的那種長久呼喚的愛。
此外,作為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它的敘事手法也是很有特色的。在開頭的序曲里,我們就被大悟和社長佐佐木的入殮師工作所吸引,那靈巧的動作,虔誠的態(tài)度,以及面對亡者的平靜,讓觀眾產(chǎn)生強烈地好奇心,關(guān)注以死亡和入殮為職業(yè)的這部奇特電影。在一個個的故事中,充滿了哲理和溫情,逐漸理解和感受到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當影片再次展現(xiàn)入殮的情景時,已經(jīng)是對死亡經(jīng)驗的另一種理解和感悟。影片所宣揚的愛與溫情,已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觀眾,這也許就是《入殮師》能夠打動奧斯卡評委并最終獲獎的重要原因,影片對死亡的思考,對愛與溫情的宣揚,猶如一塊石頭的傳說一樣,長久地積壓在觀眾心頭,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簡單而深刻,獨特而深邃,溫暖而又富含哲理。
參考文獻:
[1]加繆,杜小真(譯).西弗的神話:加繆荒謬與反抗論集[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辛格,郜元寶(譯).我們的迷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薩特,周煦良(譯).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4]巴雷特,楊照明(譯).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