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華 胡軍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到課率”和“抬頭率”低的問題,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妨礙了“三進”工作的開展。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需弄清問題產生的社會心理背景和社會認識環(huán)境,認識問題造成的嚴重危害。現(xiàn)實條件下,可以通過抓好教學組織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約束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到課率”和“抬頭率”,提升“三進”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現(xiàn)狀 教學質量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39
目前,最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苦惱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到課,不按時到課,不愿意聽課,不認真聽課,即所謂“到課率”和“抬頭率”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損害著教師的教學熱情,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降低了學生考試的合格率,妨礙了“三進”工作的開展。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成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促進“三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 問題的由來
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促進“三進”工作,首先就應該搞清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背后,隱含著怎樣的社會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對的這兩個問題,有著深刻的社會心理背景和社會認識環(huán)境。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xiàn)實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的系統(tǒng)理論課程體系。在社會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為實踐“科學發(fā)展”、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重大社會責任。
建國后,受極左思潮和僵化政治體制的影響及民主意識普遍缺乏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被簡單地變成了時事政策的解說,中學與大學課程內容重復設置,隨社會政治狀態(tài)變化而頻繁變動,與政治輿論宣傳形成了同步和同狀,缺少了科學批判與探索思考。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落后與人口膨脹交織形成的巨大就業(yè)壓力,人才理念和管理體制共同存在的極端僵化問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潮推動著社會、家長、教師將孩子的童年、甚至幼年變成了高強度的“學習季”。長時間超負荷的學習壓力,使許多年幼的孩子較早地失去了發(fā)自內心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對學習本身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與功利意識。
2 造成的危害
當厭學情緒與普遍的社會逆反心理結合在一起時,則使學生們很輕易地形成了輕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認識與態(tài)度。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在校學習的功利傾向;個別教師也主張學生學好專業(yè)即可,不用太重視思想政治的學習,對學生起到了誤導作用。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課程尚未開始,學生心理上就已經(jīng)產生了排斥心理。等到開課后,各種抵觸與排斥的消極情緒與態(tài)度便溢于言表。
不少學校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不足,學生實行大班教學(130~150人);選課制的施行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教師,也將學生原有的班級完全解體,在學生嚴重缺乏學習興趣的條件下,給思想政治理論課考勤管理帶來了極大沖擊:逐一點名,會減少教學時間,并且也不可能每節(jié)課進行;交到課名單,增加了教師的課后登記工作,也難免學生作弊;使用打卡簽到,需要經(jīng)費與設備投入。
在不少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合格率都不是太高,而教學管理部門又總是要求為不及格的學生提供補考機會,并進而對教師的教學與試題提出異議,或采用“通報高補考率課程”的手段對教師施加壓力,以求降低考試難度。有人甚至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理所當然”地就應該讓學生及格,從而不斷降低了思想政治學習要求,讓學生更加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極大地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地妨礙了“三進”工作的開展。
學生不到課,不按時到課,不愿意聽課,不認真聽課,也極大地損害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熱情。一些多年從事政治思想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教師,強烈地感到教學工作已經(jīng)沒有了“成就感”和“教書育人”的樂趣;反復補考的工作壓力,讓教師覺得失去了應有的尊嚴。甚至有教師認為:教學效果已經(jīng)不再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努力,似乎學生生來抵觸思政教育。
3 改革策略
“到課率”和“抬頭率”低的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對教學效果和“三進”工作的損害也是嚴重的。面對這樣一種現(xiàn)實教學條件,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進“三進”工作,需要從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改革。重點抓好教學組織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約束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到課率”和“抬頭率”,提升“三進”工作的效果。
3.1 嚴格考勤
教學是有組織的傳授,應當嚴肅紀律的約束,要用嚴格的紀律要求來保證學生的到課率。忽視了這一點,就會導致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中放任自流,讓學生覺得這一課程無足輕重,從而降低“到課率”,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要告知學校關于學生考勤管理規(guī)定,明確要求不得無故缺課,超出學校規(guī)定的缺課允許時數(shù)(三節(jié)課),就取消考試資格。
在取消考試資格的缺課時數(shù)控制量上,教師可以做一些人性化的調整和操作,并在提出考勤要求時講清楚,來贏得學生對教師嚴肅考勤紀律的理解和接納。教師自身絕不能在思想上認為“學生到不到課無所謂,反正考試不合格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進而忽視考勤工作。的確,不到課是學生的事,然而考試不合格就不全是學生的問題了,學生、教學管理者,甚至學生家長,都會將考試合格率,簡單地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聯(lián)系起來。
嚴肅考勤而要全面地、持續(xù)不斷地進行。這樣,學生才能習慣成自然,才能形成認真態(tài)度。當學生缺課時數(shù)達到臨界線時,應當在全體學生面前簡單通報,以強化警示作用。
高等教育追求的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成長。即使強調個性自由的西方國家高校,也強調嚴肅考勤(如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生上課,學生面前都放有其姓名標牌),因為它是組織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并且,適度的強制與約束,有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3.2 勾劃重點
對于具有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的學生而言,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和驅動器。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帶著教材進課堂,引導學生逐漸進入到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從而由增加“到課率”,逐漸轉化為提高“抬頭率”。用考試的約束力,來奠定教學的吸引力。勾劃重點,要作為教師的教學打算,第一次上課就告知學生,說明是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所以需要勾劃重點,為了勾劃重點,就必須帶著教材,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帶著教材到課堂”的要求。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都比較多,教材也較厚,教學課時數(shù)量又在不斷地壓縮,這給學生復習考試增加了難度。考試難度過高會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這就需要給學生通過考試增加信心。勾劃重點,讓學生明確復習方向,減少復習壓力,在心理上能夠承受。勾劃重點,不能集中到課程結束前夕,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持續(xù)勾劃重點,吸引學生到課,從而提高到課率。
3.3 生動有趣
要解決學生“到課率”“聽課率”的問題,課程是否生動有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關于思想理論的課程,以科學性為根本。但是,如果忽視了生動有趣,過于抽象地論理,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要想提高“抬頭率”,就必須力求課程教學生動有趣。
作為“思想指導”課,當然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學生對影響社會、民族、國家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對影響父母、家庭、家鄉(xiāng)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對影響自身未來成長的現(xiàn)實問題,是有興趣的。要在遵循教學的邏輯進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入現(xiàn)實問題,用理論工具進行分析、討論和研究現(xiàn)實問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用問題增強他們的關注度,讓學生感到無知和疑慮的過程中,逐漸集中注意力,從而將他們引入課程教學思路,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學中,多提問,在提問后多尋求回答,喚起思考,引起注意力;多提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多提供參考書目,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多注意挖掘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現(xiàn)象與本質截然相悖、普通討論無法說明的案例,深入淺出,循循善誘,讓學生不時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當然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不斷研究與思考,對教學技巧方法的把握與運用。但是,教學組織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對于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到課率”和“抬頭率”,促進“三進”工作的效果,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3] [英]威廉·麥獨孤著.社會心理學導論.俞國良,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