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李偉亞 朱宗順
(1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徐州 221000;2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杭州 310012)
應用研究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實驗研究
劉 敏1李偉亞2朱宗順2
(1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徐州 221000;2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杭州 310012)
采用系列對比實驗考察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ASD)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征、趨勢,為探討ASD兒童的社會交往障礙的可能原因和干預方式提供可能的視角。結果顯示:ASD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在心理年齡為3~5歲之間逐步發(fā)展,與正常發(fā)展兒童相比,ASD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穩(wěn)定的時間延遲了1年;“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能夠促進ASD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相比較而言,“延遲客體視頻”訓練的促進作用更大。
自閉癥譜系障礙;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實驗研究
自閉癥譜系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種以生物學為基礎的廣泛性發(fā)育障礙,臨床上表現(xiàn)為顯著而持久的社會交往障礙和狹窄的興趣、重復刻板的行為兩個主要方面(DSM-5)。自我意識是發(fā)展社會關系的基礎[1],有研究認為缺乏自我意識是自閉癥社會交往障礙的可能原因[2,3]。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temporally extended self,TES)是個體對時間流逝過程中物理性自我持續(xù)存在的意識[4],具有TES的兒童可以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管個體的個人特征或心理狀態(tài)如何發(fā)生改變,“我還是我自己”[5-8],能理解時間流中,過去的、將來的具有沖突的自我表征與現(xiàn)在的我是完全相同的[9]。
對TES的研究采用的是延遲自我認知任務范式 (delayed self-recognition task,DSR)[10]。該范式是通過攝像機錄下兒童游戲時主試秘密地在兒童頭上貼上一個紅色圓點貼紙的游戲過程,待游戲結束后給兒童呈現(xiàn)游戲視頻,測試兒童能否在看到視頻中自己的影像后拿掉當下現(xiàn)實中自己頭上的紅色圓點貼紙;考察兒童是否理解他們“過去的自我”(屏幕上表征的)和他們“當前的自我”(正在觀看視頻的)之間的時間—因果關系,以了解兒童是否具有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
Povinelli等人最先使用DSR范式對3歲和4歲正常發(fā)展兒童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4歲兒童能夠完成任務而3歲兒童不可以。后續(xù)研究進一步表明,在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delayed video object training)和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delayed video self-image training)條件下,大部分3歲兒童也能夠通過DSR任務。說明在一定的干預條件下,3歲幼兒即可表現(xiàn)出TES[11]。ASD兒童相關的TES的研究為數(shù)不多,其中之一以15名高功能自閉癥為對象[12],另有對平均心理年齡為7.5歲和5.75歲的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和亞斯伯格兒童的研究[13],還有一項是以平均言語年齡為63.95個月的典型ASD兒童為對象的研究[14]。這幾項研究均表明,ASD兒童具有TES,但與以正常發(fā)展兒童為對象的研究相比,ASD被試心理年齡均偏大,且多以高功能為主。因此,有必要對心理年齡在4歲及以下的典型的自閉癥兒童進行研究。
本研究通過三個實驗:延遲自我認知任務實驗(DSR1)、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的延遲自我認知任務實驗(DSR2)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條件下的延遲自我認知任務實驗(DSR3)來考察自閉癥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特征及探討潛在干預方法的有效性。根據(jù)被試在實驗中的表現(xiàn),每名被試將要參與1~3個實驗。結合客觀條件(如,避免被試流失,最大限度不干擾被試正常的學習生活,研究時間限制等)和控制“練習效應”無關因素,三個實驗之間間隔1~2天。
正式實驗之前進行了預實驗,主要目的:1)使主試熟悉實驗流程;2)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潛在的無關變量。預實驗對象為普通幼兒,3歲幼兒2名 (1男1女)、4歲幼兒2名(1男1女)。預實驗顯示:3歲幼兒未完成DSR任務,4歲幼兒完成DSR任務。此外,預實驗為正式實驗提供了以下有用信息:1)實驗環(huán)境溫度要適宜,溫度過高會影響被試情緒,同時會增加被試的無關動作,如用手撥頭發(fā)(撥頭發(fā)動作的潛在影響是,貼在被試頭發(fā)上的紅色圓點可能掉落)。
2)盡量選擇平時不戴發(fā)卡的女孩,因常戴發(fā)卡的女孩會認為頭上的紅色圓點是發(fā)卡。3)因?qū)嶒炇莿討B(tài)的過程,錄像任務必須由助手輔助完成。4)實驗中每個提示問題之間間隔為5~8秒鐘。對預實驗中被試在看到自己影像有反應的時間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一般在看到自己的影像后被試5秒左右就有所反應,同時又考慮到自閉癥兒童和智力障礙兒童思維流暢性差的特點,因此,每個提示問題之間間隔5~8秒鐘。
2.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兒童延遲自我認知任務下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特點。
2.2 研究對象
以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ASD)為實驗組,智力障礙兒童(MR)和正常發(fā)展兒童(TD)為對照組,共計89名。實驗組與對照組以心理年齡為匹配標準,心理年齡由臺灣版PPVT測得的標準分數(shù)換算而來。被試年齡段劃分依據(jù)為:1)根據(jù)以往研究,4歲正常發(fā)展兒童即可在沒有任何訓練的條件下完成DSR任務,3歲正常發(fā)展兒童經(jīng)過訓練也可以完成DSR任務;2)如果具有自閉癥譜系障礙和智力障礙兒童的發(fā)展障礙性質(zhì),年齡往后推一年。
表1 實驗對象基本信息
2.3 研究設備及材料
2.3.1 實驗用電子設備
一臺 Canon IXUS125型號攝像機、一臺TOSHIBA L630-05R型號筆記本電腦。
2.3.2 實驗用玩具及材料
實驗用玩具由主試準備:小兔、小熊和小豬三只毛絨動物,紅色圓點貼紙,桌布和紙盒;非實驗用玩具從被試所在機構借用:積木、拼圖、套圈等。
2.4 研究程序
2.4.1 標記階段
主試與被試玩藏動物游戲,被試將三只小動物藏在實驗室的三個地方(桌子下面、紙盒里面、窗簾后面),每藏好一只動物,主試在被試靠近前額的頭上輕拍以示鼓勵,藏好第二個動物時,輕輕將紅色圓點貼紙貼到被試頭發(fā)上。游戲過程由助手錄像。
2.4.2 認知階段
從被試被做標記到視頻導入電腦約3分鐘,這時主試對被試說:“現(xiàn)在我們?nèi)タ磩倓傆螒虻匿浵?。”視頻從被試被貼上貼紙后開始播放,在貼紙能清晰顯示的地方暫停,記錄被試的反應[15]:0分=自行取下頭上的貼紙,1分=在“那是誰?”提示下取下貼紙,2分=在“那是什么?”提示下取下貼紙,3分=在“那是貼紙,它在哪里?你能把它拿給我嗎?”提示下取下貼紙,4分=未取下貼紙。
2.5 結果分析
2.5.1 三組被試初次延遲自我認知任務通過情況的組內(nèi)年齡分析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DSR1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見表2),結果表明:ASD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315和0.059,而3歲組和5歲組差異接近顯著性水平(p=0.051);MR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3歲組和5歲組的差異都不顯著,p值分別為0.576、0.50和0.308,雖然各年齡組DSR任務通過率沒有顯著差異,但4歲組和5歲組的通過率還是大于3歲組;TD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差異顯著,p=0.001,即4歲組通過人數(shù)顯著多于3歲組。
2.5.2 三組被試初次延遲自我認知任務通過情況的組間年齡比較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DSR1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結果顯示:ASD組和MR組被試的3歲組、4歲組和 5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685、0.50和0.555;ASD組和TD組被試的3歲組差異不顯著,p=0.288;而4歲組接近顯著性差異水平,p=0.053;MR組和TD組被試的3歲組差異不顯著,p=0.308;而4歲組差異顯著,p=0.012。
在DSR1任務中,只有少數(shù)心理年齡為3歲的被試完成任務,三組被試表現(xiàn)相當。心理年齡為4歲的自閉癥和智力障礙兒童通過任務的人數(shù)卻顯著少于相同心理年齡的正常發(fā)展兒童。大部分心理年齡為5歲的自閉癥兒童和4歲的正常發(fā)展兒童完成任務。
表2 三組被試各年齡組通過與未通過DSR任務人數(shù)
3.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兒童在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特點及該訓練能否提高自閉癥兒童在延遲自我認知任務中的表現(xiàn)。
3.2 研究對象
未通過實驗1的被試。
3.3 研究設備及材料
研究設備及材料同實驗1。
3.4 研究程序
3.4.1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階段
該階段也是標記階段。主試指著助手對被試說:“老師把這三個小動物藏起來,X老師會幫我錄像,一會兒你可以從視頻里看到劉老師將小動物藏在哪個地方了,你現(xiàn)在先去玩玩具。”需要避免被試看到現(xiàn)場藏玩具的過程。待視頻錄制好導入電腦后對被試說:“看,老師把小兔藏在了桌子下面,去把小兔找出來?!北辉嚸空业揭粋€玩具主試給予口頭贊揚并輕拍被試的頭部,在第二次時輕輕地在頭上貼上貼紙。如果被試看到視頻后沒反應,再將視頻播放一次;如果被試仍未找到玩具,主試提供一些線索幫助被試找到玩具 (只在尋找第一個玩具中提供輔助線索)。每名被試至少要自己成功找到兩個玩具才進入認知階段。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幫助被試理解他們看到的視頻是剛剛發(fā)生的,即建立視頻中的事件與當下事件的時間因果關系。
3.4.2 認知階段
認知階段的操作過程及計分標準同實驗1。3.5 結果分析
3.5.1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后三組被試通過DSR任務年齡分析
(1)組內(nèi)分析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后DSR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見表2),結果表明:ASD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3歲和5歲組差異均不顯著,p值分別為0.569、0.426和1.000;MR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3歲組和 5歲組的差異都不顯著,p值均為1.000;TD組被試 3歲組和 4歲組差異顯著,p=0.014;說明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對三組被試都有促進作用,且與正常兒童相比,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對ASD兒童的影響更大。
(2)組間比較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DSR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見表2),結果表明:ASD組和MR組被試的3歲組、4歲組和5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510、0.592和0.237;ASD組和TD組被試的3歲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216和0.180;MR組和TD組被試的3歲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1.000和0.180。
表3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DSR任務通過人數(shù)對比
3.5.2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通過DSR任務人數(shù)分析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DSR任務通過人數(shù)的Fisher精確檢驗顯示 (見表3),ASD組和MR組、MR組與TD組差異不顯著;ASD組和TD組差異顯著。說明在“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相比較正常發(fā)展兒童而言,更多自閉癥兒童完成了延遲自我認知任務,而智力障礙兒童與正常發(fā)展兒童通過人數(shù)則相當。
4.1 研究目的
考察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兒童在延遲自我視頻訓練條件下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特點及該訓練提高自閉癥兒童在延遲自我認知任務中的表現(xiàn)。
4.2 研究對象
未通過實驗2的被試。
4.3 研究設備及材料
實驗材料比實驗1多了黏黏紙,其它相同。
4.4 研究程序
4.4.1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階段
本階段也是標記階段。主試與被試玩游戲,主試按次序在被試的腿上、胸前、肩膀處各貼上一張黏黏紙,以示游戲中良好表現(xiàn)的獎勵。游戲過程由助手全程錄像。待錄像導入電腦后,主試對被試說:“來看看我們剛剛的游戲?!贝曨l播放到主試貼第一張黏黏紙時暫停 (被試可以看到主試貼黏黏紙的過程),主試對被試說:“請你把這張黏黏紙拿給老師?!辈捎猛瑯拥某绦蛉∠铝硗鈨蓚€黏黏紙。如果被試看到視頻后沒有反應,主試提供一些線索幫助被試取下腿上的黏黏紙 (只在尋找第一張黏黏紙中提供輔助線索)。被試成功取下黏黏紙時主試輕輕拍頭以示鼓勵,在第二次時輕輕在被試頭上貼上紅色圓點貼紙。每名被試至少要自己取下兩張黏黏紙 (其中一張是貼在肩膀上的)才可以進行認知階段。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幫助被試理解剛剛視頻中貼在自己身上的黏黏紙與當下自我身上的黏黏紙的對應關系,即建立視頻中的自我形象與當下自我形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也幫助被試理解有些黏黏紙在當下自我身上不是直接可見的,是在他們視線之外的。
4.4.2 認知階段
認知階段的操作過程及計分標準同實驗1。
4.5 結果分析
4.5.1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三組被試通過DSR任務年齡分析
(1)組內(nèi)分析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DSR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見表2),結果表明:ASD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差異均不顯著,p值分別為0.20和0.426;MR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3歲組和5歲組的差異都不顯著,p值分別為0.417、0.611和0.542;TD組被試3歲組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p=0.377。三組被試在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各年齡組通過人數(shù)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2)組間比較
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分析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DSR任務通過情況的年齡特征(見表2),結果表明:ASD組和MR組被試的3歲組、4歲組和5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385、0.462和0.647;ASD組和TD組被試的3歲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315和0.07;MR組和TD組被試的3歲和4歲組差異不顯著,p值分別為0.673和0.72。
4.5.2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DSR任務通過人數(shù)分析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DSR任務通過人數(shù)的Fisher精確檢驗顯示 (見表4),ASD組和MR組、ASD組和TD組、MR組和TD組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對三類兒童的影響是相當?shù)?,無顯著差異。
表4 “延遲自我視頻”訓練條件下三組被試DSR任務通過人數(shù)對比
4.5.3 三組被試通過延遲自我認知任務所需支持水平分析
根據(jù)DSR任務5點記分,將支持水平分為4組:0~3分表示“未經(jīng)任何訓練通過DSR任務”,4~7分表示“經(jīng)過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后通過DSR任務”,8~11分表示“經(jīng)過延遲客體視頻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通過DSR任務”,12分表示 “經(jīng)過延遲客體視頻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后未通過DSR任務”。0~11分表示通過任務,12分表示未通過任務。得分越低說明所需支持越少,得分越高說明所需支持越多。三組被試各年齡段DSR任務累積均值和標準差見表5。
表5 三組被試各年齡段在DSR任務中累積均值和標準差
(1)組內(nèi)分析
t檢驗結果表明,ASD組的3歲組和4歲組、4歲組和5歲組支持水平無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556和0.13,而3歲組和5歲組差異顯著,p=0.04。即自閉癥兒童在心理年齡從3歲到4歲所需支持水平變化不大,而心理年齡到了5歲以后,所需支持明顯降低,支持水平隨著心理年齡的增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R各年齡組支持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F(2,22)=0.467,p>0.05)。盡管方差檢驗結果表明智障兒童組內(nèi)支持水平隨著心理年齡的增長變化趨勢不明顯,但心理年齡為4歲和5歲的智障兒童表現(xiàn)還是優(yōu)于3歲智障兒童的。獨立樣本的t檢驗表明TD組的兩個年齡組支持水平差異顯著,p=0.003。
(2)組間比較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心理年齡為3歲的三組兒童支持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F(2,39)=0.526,p>0.05),心理年齡為4歲的三組兒童支持水平無顯著差異(F(2,31)=3.205,p>0.05)。獨立樣本的t檢驗表明,心理年齡為5歲的ASD兒童和MR兒童支持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這說明同年齡的三組被試在支持水平上一致。
5.1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趨勢表現(xiàn)為:智齡為3歲時開始出現(xiàn),到5歲時基本具備。
在未經(jīng)干預的情況下少數(shù)智齡為3歲的、約一半4歲的自閉癥兒童能夠完成DSR任務,而5歲組大部分能完成,由此看來這一智齡階段的自閉癥兒童基本具備了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這與以往的智齡為5歲自閉癥兒童基本具有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11,13]的結論一致。 因此,從智齡的角度,個別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在3歲時開始出現(xiàn)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隨著年齡增長到5歲時,就基本獲得了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
DSR任務中的支持水平也為該結論提供了支持。3歲組的支持水平低于4歲組,得分為5分和6分,5歲組的支持水平明顯低于3歲組,得分為2分和6分;智齡為5歲的自閉癥兒童在支持水平上與4歲相比無顯著差異,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樣本量的限制及4歲組極大值的出現(xiàn)??傮w而言,隨著智齡的增長,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通過DSR任務所需的支持水平逐漸降低,到了5歲基本不需要額外的訓練支持,表明其已具備了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
5.2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軌跡與智障兒童一致,但較正常發(fā)展兒童而言,開始的年齡大致相同,發(fā)展的時間跨度大了一年。
智齡匹配的三類兒童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軌跡表明:智齡為3歲的三組兒童在初次DSR任務中的表現(xiàn)差異不顯著,大部分都未完成。大部分4歲正常發(fā)展兒童表現(xiàn)出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這與以往關于正常發(fā)展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研究結果[10,11,16,17]是一致的,而智齡為 4歲的自閉癥兒童和智力障礙兒童表現(xiàn)一致,且顯著差于正常發(fā)展兒童,自閉癥和智力障礙兒童需要到5歲才能與4歲的正常發(fā)展兒童表現(xiàn)相當??梢姡蚤]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軌跡與智齡匹配的智力障礙兒童一致,但比正常發(fā)展兒童的發(fā)展慢了一年左右。
5.3 延遲視頻訓練能促進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相比較而言,“延遲客體視頻”較“延遲自我視頻”的促進作用更大。
有研究顯示,3歲正常發(fā)展兒童經(jīng)過特定訓練后能發(fā)展出其原本尚未出現(xiàn)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11,17],提示“延遲視頻訓練”能促進正常發(fā)展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通過借鑒以往研究的訓練方式,考察訓練促進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可能性,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未能通過初次DSR任務的三組兒童經(jīng)過延遲視頻訓練后能順利完成該任務。
根據(jù)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幼兒在進入某項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前,任何支持都不能讓他們表現(xiàn)出該發(fā)展區(qū)的能力[17],只有進入了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成人提供的適當支持下兒童才能表現(xiàn)出該發(fā)展區(qū)的能力。因此可以認為,智齡為3歲的自閉癥兒童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或者有潛力發(fā)展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了,且在支持條件下,表現(xiàn)更好。
關于合適的訓練,本研究嘗試了兩種:延遲客體視頻和延遲自我視頻。在“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條件下,相比較正常發(fā)展兒童而言,更多自閉癥兒童完成了延遲自我認知任務,而智力障礙兒童與正常發(fā)展兒童通過人數(shù)則相當;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對三組兒童的影響是相當?shù)?,無顯著差異。相比較而言,“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對自閉癥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更佳,而智力障礙兒童和正常發(fā)展兒童受兩種延遲視頻訓練的影響程度相當。
6.1 自閉癥兒童的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在心理年齡為3~5歲之間逐步發(fā)展。但相比較正常發(fā)展兒童(通常在4歲時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而言,自閉癥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穩(wěn)定的時間延遲了1年。
6.2 “延遲客體視頻”訓練和“延遲自我視頻”訓練對自閉癥兒童時間延續(xù)性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相比較而言,“延遲客體視頻”訓練所起到的影響更大,而兩種視頻訓練對智力障礙兒童和正常發(fā)展兒童的影響差異不大。
1 Lewis M A,Brooks-Gunn J.Social cognition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lf.New York:Plenum Press,1979:7-8.
2 Neuman C J,Hill S D.Self-recognition and stimulus preference in autistic children.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1978,11(6):571-578.
3 Ferrari M,Matthews W S.Self-recognition deficits inautism:Syndrome-specific or general developmental delay.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83,13(3):317-324.
4 Russell J,Jarrold C.Memory for action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Self versus other.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1999,4(4):303-331.
5 Symons D K.Mental state discourse,theory of mind,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self-otherunderstanding.Developmental Review,2004,(24):159-188.
6 Fivush R,Nelson K.Parent-child reminiscing locates the self in the pas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4):235-251.
7 Morin A.Levels of consciousness and self-awareness:A comparis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neurocognitive views.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06, (15):358-371.
8 Lazaridis M.The emergence oftemporallyextended self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development:From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perspective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13,78(2):1-120.
9 Povinelli D J.The self:Elevated in consciousness and extended in time.In C Moore,K Lemmon (Eds.).The self in tim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Mahwah,NJ:Erlbaum,2001:75-95.
10 Povinelli D J,Laudau K R,Perilloux H K.Selfrecognition in young children using delayed versus live feedback: Evidence ofa developmentalasynchrony. Child Development,1996,67:1540-1554.
11 Skouteris H,Spataro J,Lazaridis M.Young children’s use of a delayed video representation to solve a retrieval problem pertaining to self.Developmental Science,2006,9:505-517.
12 Nielsen M,Suddendorf T,Slaughter V.Mirror selfrecognition beyond the face.Child Development,2006,77(1):176-185.
13 Dissanayake C,Shembrey J,Suddendorf T.Delayed video self-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s disorder.Autism, 2010, 14(5):495-508.
14 Dunphy-Lelii S,Wellman H M.Delayed self-recognition in autism: A unique difficulty?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2,(6):212-223.
15 Lind S E,Bowler D M.Delayed self-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ournal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9,39(4):643-650.
16 Povinelli D J,Simon B B.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briefly versus extremely delayed images of the self: Emergenceoftheautobiographicalstanc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188-194.
17 Lazaridis M.The emergence oftemporallyextended Self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development:From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perspectives.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13,78(2):1-12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emporally Extended Self-awareness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Liu Min1,Li Weiya2,Zhu Zongshun2
(1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Xuzhou 221000;2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
Using the design of series comparative experiments,we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trends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children’s TE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asons and interventional methods of ASD childr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defici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ASD children’s TES was progressively developing from verbal mental age 3 to 5.Comparatively,ASD children’s TES achieved its stability one year later tha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Delayed video object-training”and“Delayed self-image training” c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ASD children’s TES.Comparatively,“Delayed video object-training”worked better than“Delayed self-image training”on children with AS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s);temporally extended self-awareness(TES);experimental study
劉敏,女,助教,碩士。Email:januaryli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