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強, 李志偉, 周 明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湖北 仙桃, 433000)
?
鼻內鏡結合布地奈德治療鼻息肉70例效果分析
杜偉強, 李志偉, 周 明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湖北 仙桃, 433000)
鼻內鏡; 鼻息肉; 布地奈德; 糖皮質激素; 復發(fā)
鼻息肉是目前最常見的鼻部疾病,其常見于成年人,研究[1-2]指出其與鼻部的慢性炎癥具有密切的關系。鼻息肉在發(fā)病過程中伴隨著炎癥,其中酸性粒細胞在其病情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使用鼻內鏡進行切除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4-5]。布地奈德是鼻部常用的糖皮質激素,但長期應用會增加發(fā)生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6-7]。本研究探討鼻內鏡結合布地奈德治療鼻息肉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本院就診的鼻息肉患者共140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鼻息肉的診斷標準[8]; ② 初次進行鼻內鏡手術治療; ③ 男女不限; ④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② 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③ 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④ 未用過類固醇藥物及抗組胺藥物的患者; ⑤ 服藥依從性差且不能隨訪的患者。140例患者隨機分為處理組和對照組各70例。處理組采用鼻內鏡手術結合布地奈德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鼻內鏡手術。處理組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33.8±3.1歲,病程為5.1±1.2年,手術時間為51.3±11.2 min, 術中出血量為111.2±22.4 mL; 對照組中男44例,女26例,病程為4.8±1.6年,手術時間為50.7±12.6 min, 術中出血量為108.3±23.6 mL。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處理方法
2組患者均使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進行術前準備,手術前1周開始給予患者潑尼松40 mg口服,術后3 d內繼續(xù)服用30 mg, 術后第4天開始,使用潑尼松為10 mg, 使用至術后2周。手術方式為Messerklinger術式,在對患者進行鼻部局部麻醉后,在鼻內鏡觀察下,逐步切除患者的鼻息肉組織,同時對鉤突和篩泡組織進行進一步切除,切除后對上頜竇的開口進行擴大,同時在鼻內鏡下開放篩竇、額竇等。手術完成后,使用藻酸鈣敷料進行鼻腔填塞,術后3 d清除敷料。處理組患者:在術后第3天清除敷料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雷諾考特,阿斯利康公司),早晚2次,每次每個鼻孔內噴入64 μg。 單日用量為256 μg, 使用至術后6個月。
1.3 評價方法
① 癥狀評價: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 0~3分為輕度, >3~7 分為中度, >7~10 分為重度。② 內鏡下息肉評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6個月Kennedy評分情況,無息肉為0分,中鼻道息肉為1分,鼻腔息肉但未阻塞鼻腔為2分,息肉充滿鼻腔為3分,左右側鼻腔分別評估,總分0~6分。③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jù)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將治療效果分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復發(fā)指鼻內鏡下可見鼻息肉形成,同時伴有相應的臨床癥狀。④ 嗜酸性粒細胞比較: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和術后取前篩區(qū)黏膜及術區(qū)黏膜標本,石蠟切片后進行HE 染色,所有切片高倍鏡下觀察黏膜內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目。⑤ 復發(fā)和不良反應:記錄2組患者術后隨訪中鼻息肉復發(fā)的情況,同時記錄處理組患者在用藥過程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構成比比較使用卡方檢驗,兩組均數(shù)比較使用獨立t檢驗,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2組患者術前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18); 術后2周及3、6個月,處理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見表1。處理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前的Kennedy評分分別為(4.2±1.2)和(4.0±1.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1); 術后6個月,處理組的Kennedy評分為(0.3±0.1),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0.5±0.2)(P<0.01)。術后6個月,處理組患者病情完全控制48例,部分控制16例,未控制6例,控制率為91.4%; 對照組患者病情完全控制43例,部分控制12例,未控制15例,控制率為78.6%。處理組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術前的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73); 術后3、6個月,處理組的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術后6個月行鼻內鏡檢查提示,處理組有1例患者出現(xiàn)鼻息肉復發(fā),而對照組6例患者鼻息肉復發(f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處理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有1例出現(xiàn)輕微局部刺激, 2例輕微的血性分泌物,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
表1 2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1。
表2 2組患者嗜酸性粒細胞對比 個/HP
與對照組比較, **P<0.01。
鼻息肉患者容易出現(xiàn)流膿涕、鼻塞、頭面部悶脹疼痛和嗅覺減退等癥狀,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9-10]。鼻息肉的病理過程中伴隨著炎癥反應的參與,在鼻部受到致病原的侵襲后,其局部不斷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和炎癥因子,導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使局部組織水腫、重塑和血管生成等導致了鼻息肉的發(fā)生[11]。雖然在鼻息肉切除術后,局部的癥狀會得到緩解,但其局部仍存在一定的炎癥反應,長時間也促進了鼻息肉的復發(fā)[12-13]。
本研究結果表明, 2組患者術前的癥狀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處理組患者術后2周、3月和術后6月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術后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預防復發(fā)的過程中,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癥狀,糖皮質激素對鼻息肉組織的上皮損傷和修復具有積極作用,糖皮質激素可通過上調EMP1、EGF 和NRG3 等生化指標的表達,進而抑制鼻息肉的上皮異常重塑,從而修復鼻息肉損傷的組織,改善患者的癥狀[14-16]。處理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為91.4%,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6%。比較2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情況,結果顯示術后3、6月處理組的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癥狀,與國內研究[17-20]結果相近。
2組患者術前的Kennedy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術后6月處理組的Kennedy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處理組患者有1例出現(xiàn)鼻息肉復發(fā),而對照組出現(xiàn)6例患者鼻息肉復發(fā),處理組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顯著降低術后復發(fā)。在術后6個月的隨訪中,處理組患者有1例出現(xiàn)輕微局部刺激, 2例輕微的血性分泌物,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 表明術后應用布地奈德在鼻內鏡治療后預防復發(fā)的療效及安全性較好[21-22]。
綜上所述,鼻內鏡結合布地奈德治療鼻息肉,可顯著提高術后的臨床療效,減輕臨床癥狀,減少術后復發(fā),臨床安全性較好。
[1] 劉濤. 2 38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變應原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15, 43(1): 31-33.
[2] 許英姬, 崔春蓮, 金永德. 糖皮質激素對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質表達的影響[J]. 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 2012, 35(1): 4-6.
[3] 劉恒惠. 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鼻內鏡術治療鼻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9): 4444-4445.
[5] 周美英, 傅明, 康喜訊, 等. 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鼻息肉的療效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4(19): 4331-4332.
[6] 鄧曉奕, 徐開倫, 任賢靈. 鼻內鏡聯(lián)合局部應用曲安奈德鼻噴霧劑治療鼻息肉患者療效及復發(fā)率的觀察[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5, 13(8): 1266-1282.
[7] Ramakrishnan V R, Kingdom T T, Nayak J V, et al. Nationwid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C].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Wiley Subscription Services, Inc. , A Wiley Company, 2012, 2(1): 34-39.
[8]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 鼻科學組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 年, 昆明)[J]. 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3, 48(2): 92-94.
[9] 陳禹潭, 曹金紅, 李艷妮, 等. 慢性鼻-鼻竇炎內鏡手術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3, 48(6): 511-513.
[10] 馮娟, 吳國英, 雍軍, 等. 鼻內鏡手術治療伴與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療效[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37( 9): 1161-1163.
[11] 龔成, 廖勇. 經(jīng)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4: 679-680.
[12] 羅慶, 朱恒濤, 馮琨, 等. 慢性鼻-鼻竇炎中缺氧誘導因子1α 的表達及與黏蛋白分泌的關系[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5, 50: 138-144.
[13] 鄭巖, 劉鵬飛, 郭麗娟, 等. 嗜酸粒細胞性慢性鼻-鼻竇炎白細胞介素13 及其受體α2的表達與意義[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5, 50: 230-235.
[14] 緱麗軍. EMP1、EGF和NRG3在鼻息肉中的表達水平及 糖皮質激素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 2016, 38(21): 3237-3240.
[15] 劉濤, 許偉民. 鼻內鏡手術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鼻息肉的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16, 44(3): 38-40.
[16] 馬兵良, 張雷. 老年慢性鼻-鼻竇炎及伴鼻息肉患者病變程度與支氣管哮喘和肺功能的相關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4: 2748-2749.
[17] 董柏濤, 劉雪冰. 鼻內鏡聯(lián)合普米克令舒經(jīng)鼻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研究[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4, 20(11): 1568-1570.
[18] 沈敏, 萬俐佳, 義道. 鼻息肉摘除并鼻內篩竇切除術聯(lián)合治療鼻息肉臨床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估[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5): 73-75.
[19] 鄧曉奕, 徐開倫, 任賢靈. 鼻內鏡聯(lián)合局部應用曲安奈德鼻噴霧劑治療鼻息肉患者療效及復發(fā)率的觀察[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5, 13(8): 1266-1267.
[20] 姜曉丹, 魏曉麗, 白潔, 等. MIP-1α和MMP-9在鼻息肉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4, 37(2): 34-35.
[21] 劉新彥, 霍占江, 牛敬蓮, 等. 白細胞介素17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2在人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2, 26(5): 442-444.
[22] 劉業(yè)軍, 張承宏, 劉建設. 吡酮莫特治療對慢性鼻竇炎患者外周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以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6, 22(3): 306-309.
2016-12-13
湖北省科技廳資助項目(ZRY2014001694)
R 765
A
1672-2353(2017)09-155-02
10.7619/jcmp.2017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