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 要:目前,中國制造亟需向“高精尖”發(fā)展轉(zhuǎn)型,李克強總理在去年兩會上號召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時廣為關(guān)注,以至“工匠精神”成為2016年“十大流行語”之一。為深入認識傳統(tǒng)的“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該文從歷史發(fā)展維度,以史冊文獻為證,試圖具體分析明確“中國工匠”內(nèi)在規(guī)定性——“工匠精神”,認為講實際、重勞力、崇執(zhí)著、尚精細、要誠信、須擔當、求大道、善創(chuàng)新、厚師承等九個方面著重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工匠的群體精神,以為當代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古代工匠 工匠精神 中國制造 職業(yè)教育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224-03
去年底《咬文嚼字》雜志發(fā)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工匠精神”入選其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憑借著成本優(yōu)勢迅速占領了全球市場,但與發(fā)達國家通過創(chuàng)新占領高端市場不同,中國制造則徘徊在附加值較低的工業(yè)鏈條中。在海淘越來越熱、國人出境爆買等背景下,中國制造亟需向“高精尖”發(fā)展。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號召“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一時成為全國各行各業(yè)熱議的焦點?!肮そ尘瘛钡臒峤j,與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發(fā)展趨勢密切相關(guān),也是人民群眾從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尋回提升中國制造品質(zhì)的精神支撐的愿望的反映。該文試圖就著這股熱流的余溫,深入探究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特殊的社會群體,“中國工匠”對自己的職業(yè)有著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祈望與價值建構(gòu)?簡言之,“中國工匠”的群體精神主要有哪些因素構(gòu)成?
“工匠”是指精于技藝、巧于動手的各種類型的手工藝人,古時也稱“工、百工”?!秶Z·周語上》有言:“故天子聽政,使……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1]。這表明我國很早就有“工匠”的職業(yè)。
1 講實際
這是說古代工匠注重功為人生而做,物當有益社會。《周易·系辭下》說,“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2]揭示出這些器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以濟不通、以利天下”的實用目的。工匠的產(chǎn)生,最初就是為了制器,如新石器時代的打磨石器,然后的陶器、青銅器、玉器的制作,都是直接為勞動、生存提供器用,因此,講實際、求實用,成為工匠的第一要義。
在春秋時期,薈萃工匠最多的學派應是墨家,而子墨子自然就成了中國工匠的祖師爺。他的學生也都是精于各種技藝的工匠。據(jù)《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若翟之為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3]。這個故事說明,墨家要求工匠的作為要滿足人的實際需要,若無益于社會人生,再精巧的技藝也是“拙”。
2 重勞力
有人說,工匠精神的第一要旨是勞動神圣[4]。這一說法從《周禮·考工記》中可以得到印證,“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此皆圣人(實指工匠)之所作(人為)也”。這是說無論是金工、陶工、木工等等,他們做成的兵刃、器物、舟車,都離不開他們的勞動和付出。
在墨子看來,人不同于禽獸、飛鳥、爬蟲,不能“因其羽毛,以為衣裘;因其蹄蚤,以為绔屨;因其水草,以為飲食”,沒有現(xiàn)成的東西可以享用。人必須“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君子不強聽治,即刑政亂;賤人不強從事,即財用不足”[5]。
更為可貴的是,古代工匠們在勞力付出獲得財用的同時,還能收獲勞動的快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秋浦歌·其十四》里描述過紅臉的煉銅工匠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的畫面。
歌曰: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3 崇執(zhí)著
這是說工匠面臨的工作一般比較繁難,必須具有一以貫之、持之以恒的堅忍毅力,才能把復雜的工程做完做好。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現(xiàn)已挖掘出陶俑、陶馬約6000件,這得多少工匠耗費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修筑時間長達39年,可以想見有的建設者窮畢生之力都不能看到竣工之日。筆者以為最能代表工匠執(zhí)著精神的是楚人卞和?!俄n非子·和氏》記載,卞和在荊山上得一璞玉,他認為這是一塊難得的璧玉。先后獻于楚厲王、楚武王,卻被楚厲王、楚武王分別砍去左右腳,后來他“泣玉”于荊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識寶,琢成舉世聞名的和氏璧。
但琢玉的工程艱難辛苦,需要玉匠投入相當?shù)木Σ拍堋坝癯伞?。因此人們往往以之比喻立德育人之艱難,如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古之圣哲,常常以工匠的專一精神來激勵學子,如孔夫子曾以工匠堆疊土山為例,說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蓋一簣,進,吾進也”[6]。荀子也曾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7]??梢姡种院?、用心專一是百工成事的精義之一。
4 尚精細
工匠精神的又一要旨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工匠靠手藝吃飯,手藝的精粗高下,直接影響自己和家人的溫飽,甚至身家性命,因此,追求精工、崇尚精細,成為歷代工匠安身立命的要旨。以前我們家鄉(xiāng)有一首兒歌,嘲諷學藝不精的木工,說“木匠木,斗凳腳,前頭斗,后頭落”。這樣的手藝是很難在江湖中立足的?!对娊?jīng)·衛(wèi)風·淇奧》曾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形容工匠在對骨器、象牙、玉石等進行切料、糙銼、細刻、磨光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認真制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很多古代工匠的制作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明人魏學洢在《核舟記》中介紹了一位微雕工匠在“曾不盈寸”的果核上雕刻出東波泛舟赤壁的情景。說“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述者詳瞻之后,感嘆不已,“嘻,技亦靈怪矣哉!”這種嘆為觀止的感嘆我們在《莊子》“皰丁解?!钡墓适轮幸材苈牭剑拔?,善哉!技蓋至此乎?”精湛的技藝來源于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5 要誠信
這是說工匠造物必須誠信,不誠信則必造偽器。《呂氏春秋·貴信》篇強調(diào)誠信的重要,指出:“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8]。百工不信,那么少不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產(chǎn)品當然就泛濫成災了。偽劣產(chǎn)品一出,對于雞犬之聲相聞、大家比鄰而居的工匠們來說,生意定將遭受滅頂?shù)拇驌?。因此,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在他的胡慶余堂里高掛“戒欺”二字,他說:“凡百貿(mào)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yè)關(guān)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諸君心余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這是胡慶余堂經(jīng)營之道,也是胡慶余堂稱雄制藥界的原因所在。
6 須擔當
這是說工匠要有敢于負責的精神,工匠為務,往往關(guān)乎國計民生,萬萬不可輕忽?!拔锢展っ本褪枪そ吃谥谱魍瓿梢患魑锏臅r候,必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表對產(chǎn)品負責,并且等待工師的檢驗。西夏時期的工匠就對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質(zhì)量負有責任:“御舟不固者,若造者工匠人員當絞殺,頭監(jiān)、檢驗者等徒十二年……御車與輦等已造完畢,未成使用,及因檢驗時未視虛假,謂無傷損,行用不牢時,一律營造者匠人徒三年,小監(jiān)、檢驗等徒二年”[9]。唐柳宗元的《梓人傳》中也記載有這種“物勒工名”的做法:“既成,書于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 。這種做法不僅保證了器物、建筑的質(zhì)量,也能為好的工匠宣傳揚名。
7 求大道
這是說工匠技術(shù)雖是“小道”(具體的技術(shù)),但是好的工匠,卻常常能夠以小見大、見微知巨,從具體的日用技術(shù)中挖掘出人類乃至萬物所必須遵守的普遍規(guī)律(即大道)?!吨芤住は缔o下》認為,離、益、渙、隨、豫、小過、睽、大壯等卦都取諸各類技術(shù)發(fā)明,并說“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也許是好的工匠有匠心,善思考,再加上上古好的工匠一般被君王羈留在身邊為其服務,所以,上古時還有“百工諫”的制度。如上文中提到的《國語·周語上》所載“故天子聽政,使……百工諫……瞽史教誨,耆艾修之。”“百工”勸諫王侯的故事在古籍中經(jīng)常都能看到。“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道德經(jīng)》),就是一個范例:一次皰丁伊尹見湯詢問飯菜的事,就說,“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調(diào)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商湯聽了,很受啟發(fā),便重用伊尹為宰相。在商湯和伊尹的經(jīng)營下,商湯的力量開始壯大。
“求大道”的另一層意思是說,工匠的技術(shù)行為和技術(shù)應用要受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駕馭和制約,也即“以道御術(shù)”[10]。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說的“政治掛帥”?!赌印し枪ァ分v: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蹦优泄敱P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3]?!边@里,墨子告誡公輸盤為楚國造攻城的云梯,帶來戰(zhàn)爭和殺戮是違背仁義道德的行為。他強調(diào)工匠技術(shù)要為仁義道德服務,而不能僅斤斤于小技,“只顧埋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
8 善創(chuàng)新
這是說百工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承擔著古代技術(shù)發(fā)明、器物研制和技術(shù)推廣應用的重要職責,是推動古代技術(shù)發(fā)展的基本力量。古代的杰出技術(shù)創(chuàng)造,都是工匠們經(jīng)驗和創(chuàng)新的結(jié)晶。
例如,活字印刷術(shù)就是工匠畢昇研究發(fā)明的?!鞍嬗迫松形词橹?,自馮瀛王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版本。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12]。畢升為避免雕版印刷中費工費料的弊端,干脆把模板切開,形成一個個可以靈活拼排并可以重復使用的活字,從而最終使活版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印刷速度快,省工又省費,實現(xiàn)了印刷術(shù)的偉大創(chuàng)新。還有蔡倫造紙、黃道婆改進推廣棉紡織技術(shù)等事例,都可以表明工匠們利用技術(shù)創(chuàng)新,有力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fā)展。
9 厚師承
這是說古代工匠主要通過父子、師徒相傳授,從實踐操作中學習技藝的傳承方式。因為,工匠主要從事手工業(yè)制造,且他們的勞動主要是獨立的、個體的形式,父兄、師傅將子弟領進門,教會了子弟安身立命的本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傅的傳統(tǒng)也在手工業(yè)界一直傳揚?!皹I(yè)紹箕裘”的成語,形象地揭示出古代工匠的傳承方式的特點,其字面意思是說篾匠的兒子還是篾匠,裁縫的兒子還是裁縫,比喻子孫輩能繼承光大父祖的事業(yè)。這種父子相傳、師徒相授的傳承模式,在古代工匠數(shù)千年的技藝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培養(yǎng)了大批能工巧匠。
這種尊師重傅的傳統(tǒng),在古代得到怎樣的重視呢?《荀子·大略》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13]。荀子將尊師重傅和國家的興廢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有點上綱上線,但仔細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文革時期就是一個明證。這種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民間的風俗中仍有一定的遺存,如鄉(xiāng)間的祖宗牌位的正中,書寫的就是“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師”作為膜拜對象之一,初一十五仍能欣享虔敬的香火。
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中國工匠”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明確其的內(nèi)涵,有助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和光大,有助于準確定位我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中職業(yè)道德教育目標。該文因個人閱歷所限,管窺蠡測,自難免獻芹之譏,懇請各路專家,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 左丘明,鮑思陶.國語[M].齊魯書社,2005.
[2]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墨翟,方勇.墨子[M].中華書局,2015.
[4] 史俊.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5] 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2012.
[6] 張覺,荀子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 陸玖(注譯).呂氏春秋[M].中華書局,2011.
[8] 楊浣.西夏工匠制度管窺[J].寧夏社會科學,2003(4):60-64.
[9] 王前.中國科技倫理史綱[M].人民出版社,2006.
[10] 沈括,金良年,等.夢溪筆談全譯[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